- 年份
- 2024(8425)
- 2023(12379)
- 2022(9968)
- 2021(9127)
- 2020(7571)
- 2019(17345)
- 2018(16750)
- 2017(31646)
- 2016(16757)
- 2015(19030)
- 2014(18554)
- 2013(18721)
- 2012(18045)
- 2011(16840)
- 2010(17005)
- 2009(15896)
- 2008(15963)
- 2007(14392)
- 2006(13194)
- 2005(12288)
- 学科
- 济(95998)
- 经济(95912)
- 管理(45277)
- 业(40691)
- 方法(34404)
- 企(32376)
- 企业(32376)
- 数学(30130)
- 数学方法(29772)
- 中国(25424)
- 地方(20255)
- 学(20181)
- 农(19616)
- 财(18302)
- 业经(17712)
- 贸(16482)
- 贸易(16470)
- 易(15977)
- 制(15593)
- 融(13999)
- 金融(13998)
- 地方经济(13834)
- 银(13386)
- 银行(13354)
- 农业(13110)
- 行(12969)
- 环境(12823)
- 体(11828)
- 和(11577)
- 理论(11315)
- 机构
- 大学(263366)
- 学院(256817)
- 济(122449)
- 经济(120400)
- 研究(101179)
- 管理(90741)
- 中国(78036)
- 理学(77314)
- 理学院(76292)
- 管理学(74823)
- 管理学院(74330)
- 科学(58861)
- 京(56883)
- 财(55320)
- 所(52199)
- 研究所(47355)
- 财经(43937)
- 中心(43528)
- 农(42268)
- 经济学(41248)
- 经(40123)
- 江(38480)
- 经济学院(36974)
- 北京(36787)
- 院(35907)
- 范(35154)
- 师范(34835)
- 业大(34416)
- 农业(32957)
- 财经大学(32648)
- 基金
- 项目(165126)
- 科学(131559)
- 基金(124906)
- 研究(117868)
- 家(110874)
- 国家(110083)
- 科学基金(92786)
- 社会(80167)
- 社会科(76111)
- 社会科学(76090)
- 基金项目(64208)
- 省(58860)
- 自然(57775)
- 自然科(56514)
- 自然科学(56496)
- 自然科学基金(55530)
- 教育(53114)
- 资助(51936)
- 划(51478)
- 编号(43086)
- 部(38517)
- 重点(38296)
- 成果(36780)
- 发(36586)
- 国家社会(35898)
- 中国(33582)
- 教育部(33250)
- 创(33077)
- 科研(31427)
- 创新(31221)
共检索到408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威
相对于计划经济和成熟的市场经济,转型经济中的资本形成机制具有自身的独特模式。本文结合中国的转型经验,揭示了中国资本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二元特征:即工业部门中政府主导的资本形成途径和农业中以自发力量为主的资本形成过程,并简要的指出这二元特征的就业效应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二元经济 转型经济 投资 资本形成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卢新波
中国经济体制的二元特征及评价卢新波中国的经济体制经过十八年改革后已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即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并存。并且这种体制特征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因此,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的成效和非国有经济在整个改革中的作用(特别是后者)以及两者的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在主流增长理论中,传统上只承认一种经济增长类型,即新古典增长,而忽略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二元经济发展类型和阶段。这不仅倾向于低估刘易斯经济发展理论的学术史贡献,也弱化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对大量发展现象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本文尝试填补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这一逻辑缺陷。通过梳理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史文献,拼接一些经济史研究的经验发现,本文论证各国经济史上都经历过积累起大规模农业剩余劳动力,从而形成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并称之为"格尔茨内卷化"经济发展阶段。这样,可以把东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典型地概括为马尔萨斯贫困陷阱、格尔茨内卷化、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刘易斯转折点和索洛新古典增长,从而使经济增长类型和阶段的划...
关键词:
二元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格尔茨内卷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颖
本文从中国经济发展宏观数据入手,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指数,分析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及演进过程。认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并且呈现区域二元化、城乡二元化的特点,农村经济产业和农民消费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笔者以发展金融服务为切入点,提出发展金融服务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农业生产的链式投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
二元经济 金融服务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瑜 王玉玲
在进入市场化改革后,我国货币政策是否能与财政政策做到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目标,是我国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考虑的问题。在我国存在二元社会结构的状况下,有针对性地制定货币政策以消除经济增长的非均衡状况,建构长久的稳定发展机制是货币政策制定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通过建立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利用西部省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试图阐述目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二元视角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孙亚南
文章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二元经济转型中收入分配演变的原因,认为收入分配倒U形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二元经济转型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原因则在于劳资双方博弈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政府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与此相适应的人力资本投资、固定资本比重的提高促进了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文章对中国农业就业比重与全国基尼系数、城乡差值基尼系数分别进行二次曲线拟合,结果显示,收入分配差距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倒U形演变轨迹。这说明近年来中国基尼系数回落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与刘易斯转折区间相关的长期趋势。文章建议政府应顺应这一趋势,把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二元经济转型 倒U形假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然
循环经济是在对自然规律充分认识和尊重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包括生产消费等环节在内的经济活动。由此决定循环经济兼具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二元特征。这种二元特征在多个经济环节和方面有不同的体现,但所反映的本质是一样的。本文从消费、生产、区域差异、结构差异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引出进一步的思考和问题解决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长江 高波
内生于工业化转型过程的工农产业二元性与外生于特定制度的城乡组织二元性交叉重叠,构成了中国特殊的"双重"二元经济。在制度性分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双重"二元经济呈现分离式转型路径,劳动力转移不会进行到两个部门边际生产率相等的一体化状态。因此,非农部门劳动力工资上涨并不意味着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束,剩余劳动力的终结也并不意味着二元经济已经一体化。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城乡部门均已越过了转折点进入了新古典阶段,且非农部门先于农业部门出现转折,但并未进入一元化收敛的状态,两部门逐渐表现出制度性分割市场的一般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关键词:
货币电子化 宏观经济形势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秦占欣
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工农业二元经济结构以及由此所引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对于这种情况现有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答 ,原因是这些理论没有深入地探讨农业和工业生产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本文在生产率水平是分工组织内生演进结果的思路下 ,利用超边际分析构建了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证实了斯密猜想 :农业和工业的生产率差异源于不同的分工水平 ,特别是作为分工的主要特征 ,迂回生产程度及中间产品使用在农业中远低于工业 ,这是导致二元经济反差的基本原因。基于这种分析 ,我国就应在物质层面和知识层面提高农业的迂回生产程度 ,以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基础上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罗军
2005年以后,中国结束了长达50多年的短缺经济,进入产能过剩与资源约束为主的新短缺经济阶段,主要体现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生产能力双过剩"和"资源性生产要素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双短缺"并存。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从短缺经济——后短缺经济——新短缺经济的演化过程。第一,1978-1996年,短缺经济阶段,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双短缺;第二,1996-2005年,后短缺阶段,主要表现为生活资料基本过剩,而生产资料存在短缺和不足;第三,2005年以后,新短缺经济阶段,主要表现为
关键词:
新短缺经济 资源约束 产能过剩 后改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海军
FDI理论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主流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从理论上和实证角度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为此,本文首先从古典增长理论模型出发,论述FDI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化的影响,理论模型研究表明,FDI在促进中国经济非农化的过程中有可能加大了农业与非农业的技术与就业差距,从而加深了二元经济程度。然后重点从实证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及修正误差模型检验等计量分析手段深入研究和检验二者的长期与短期动态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DI在促进中国经济非农化和工业化的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贺刚
运用工业化指数与综合二元反差系数对中国各省级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分别加以测度,在构建个体固定效应Panel Data模型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工业化进程对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工业化与二元经济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工业化进入了优化二元经济结构阶段;各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强度个体固定效应明显,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的基础较其他地区弱;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是我国当前的一大难题,破解二元经济结构的重点在西部,难点也在西部。
关键词:
工业化 二元经济结构 面板数据 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刚
1 中国近代以来的状况不完全符合刘易斯“二元经济论”的前提和条件。 2 长江三角洲现代化过程中呈现的不是传统与现代部门截然对立的二元现象 ,而是在传统部门中分化出与现代经济密切相关的新型成分 ,呈现出“三元结构”。 3 “三元结构论”讨论的是现代部门无法吸收庞大的传统部门劳动力前提下的经济发展问题 ,认为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补互动。通过三元结构 ,中国经济现代化途径不是单向的现代部门取代传统部门 ,而是多方向的、特别是通过传统部门自身的现代化来消化劳动力 ,通过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的协调发展提高全社会的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二元结构 三元结构 传统与现代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明
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需求制约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进而制约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弱化和消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应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从长远来看,要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要配合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城乡经济发展。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