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7)
2023(12457)
2022(10289)
2021(9326)
2020(7547)
2019(17171)
2018(16842)
2017(31516)
2016(16598)
2015(18625)
2014(18587)
2013(18678)
2012(18184)
2011(16880)
2010(17113)
2009(15853)
2008(15443)
2007(13746)
2006(12708)
2005(12153)
作者
(50002)
(41524)
(41482)
(39810)
(26806)
(19874)
(18726)
(16135)
(15912)
(14838)
(14732)
(13836)
(13585)
(13560)
(13301)
(12994)
(12542)
(12087)
(12062)
(11518)
(10920)
(10257)
(10101)
(9622)
(9440)
(9425)
(9176)
(8914)
(8412)
(8278)
学科
(98754)
经济(98680)
管理(46426)
(46295)
(34015)
企业(34015)
方法(31904)
中国(30418)
数学(28241)
数学方法(28106)
地方(26093)
(23834)
业经(19207)
(17531)
贸易(17514)
农业(17016)
(16962)
(16763)
技术(16687)
(16687)
地方经济(16387)
(15550)
(14517)
金融(14517)
(14170)
银行(14148)
(14141)
(13893)
环境(13835)
产业(12577)
机构
大学(253274)
学院(252786)
(125609)
经济(123553)
研究(101063)
管理(91501)
中国(77318)
理学(77079)
理学院(76146)
管理学(75201)
管理学院(74706)
科学(56219)
(55691)
(53358)
(51569)
研究所(46389)
中心(43298)
财经(41969)
经济学(41129)
(39728)
(38261)
(38176)
经济学院(36832)
北京(36814)
(36139)
(34040)
师范(33717)
业大(32511)
财经大学(30967)
农业(30583)
基金
项目(159280)
科学(126935)
研究(118987)
基金(116834)
(102029)
国家(101242)
科学基金(85895)
社会(80145)
社会科(76371)
社会科学(76358)
基金项目(60127)
(59691)
教育(53380)
自然(51015)
(50519)
自然科(49876)
自然科学(49864)
自然科学基金(49031)
资助(48580)
编号(45290)
(41186)
成果(37212)
(36914)
重点(36913)
国家社会(35056)
发展(34095)
(33562)
课题(33206)
(33161)
中国(32170)
期刊
(149259)
经济(149259)
研究(87766)
中国(57948)
(38560)
(37640)
管理(37513)
科学(35935)
学报(35462)
大学(27782)
教育(27234)
(27053)
金融(27053)
农业(26289)
学学(26097)
经济研究(25967)
技术(24688)
财经(22525)
业经(21536)
(19799)
问题(19524)
(17518)
世界(16862)
国际(16177)
技术经济(15911)
(14805)
统计(12700)
经济问题(12208)
(11988)
论坛(11988)
共检索到410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桂军  张辉  金田林  
本文基于1986—2018年省级层面数据,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考察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变动趋势。研究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均是中国经济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近年来技术进步对经济质量发展的贡献逐渐让位于产业结构调整;(2)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质量发展的贡献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而非高级化,研究区间内,产业结构合理化始终正向影响中国经济的质量发展,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在2009—2018年表现出正向的影响效应;(3)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合理化同经济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向依存关系,这说明经济质量发展水平越高,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质量发展的贡献越大;(4)产业结构高级化同经济质量发展之间则呈现出负向的依存关系,这意味着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与当前经济质量发展水平相匹配时才能显著地推动经济的质量发展,而不是越高越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鞍钢  
中国是过去25年中世界上城镇人口增长率提高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镇。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主要地区,中西部人口大省和人均耕地水平较低的地区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迁出地。今后20年是中国城镇化加速阶段,有效促进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中国在城乡间采取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制度安排不仅侵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利益,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制度性机会成本,使得中国的宏观经济付出了高昂代价。城市化既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元华  吴玉锋  贾杰林  程会强  
本研究通过分解模型将就业人口变化的影响分解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三个因素中,并依据1994-2009年的数据定量测算了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使就业人口年均增加9.49%,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年均分别使就业人口减少6.64%和1.49%,而这一时期保障就业率不变化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达到9.95%,认为当前我国现阶段保障就业仍需以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为支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帅  范美婷  杨莉莉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发展目标,低碳转型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而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这对"双引擎"有效驱动碳排放绩效改善,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针对现有文献在碳排放绩效测算上存在的有偏测度问题,将总体技术前沿的概念与非角度、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相结合,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新型效率测算模型,对1996~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更加准确的测度及分解;进而,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全面考察了反映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多维因素对碳排放绩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的碳排放绩效在"九五"期间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进入"十一五"时期后又开始回升;在各投入和产出要素中,碳减排效应和要素节约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改善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省份间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及经济关联效应的存在,碳排放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碳排放绩效的提高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本地及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总体上产生了"结构红利";城市化与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则分别呈"U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归咎于市场失灵和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的缺陷,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并未对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以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效率表征的绿色技术进步表现出"技术红利"效应,促进了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但其间接效应的稳健性较弱。最后,本文指出我国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要素市场完善、绿色创新突破、城市化集约推进、区域间协调合作等经济结构、技术和政策领域做出协同努力,才可能有效推动低碳转型发展这一世纪工程的最终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光明  
在这世纪之交,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际,中国经济如何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应在调整所有制结构上,即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上下功夫。 一、所有制结构的分析告诉人们,不同经济成分具有实现形式的共同性,同种经济成分具有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所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及支配关系,回答谁占有生产资料、如何支配生产资料的问题。所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宝  陈迅  
基于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强度收敛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省份间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性且收敛速度达到每年2.1%至2.3%,产业转移推进了产值的空间重构,建筑业的跨区转入、技术进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比的下降具有减缓能源强度增长率的作用。在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各区域能源消耗效率的同时,需将产业转移和产权结构的相关政策调控纳入能源强度宏观调控的统一框架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宝  陈迅  
基于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强度收敛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省份间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性且收敛速度达到每年2.1%至2.3%,产业转移推进了产值的空间重构,建筑业的跨区转入、技术进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比的下降具有减缓能源强度增长率的作用。在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各区域能源消耗效率的同时,需将产业转移和产权结构的相关政策调控纳入能源强度宏观调控的统一框架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寒菊  龙海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卓  
文章基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技术进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理论上阐述了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传导机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对技术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且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替代核心变量和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的检验结果表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薛凤旋  
近5年来,我国学术界及政界讨论最热烈的一个议题,乃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模式转变问题。发展内需以及产业向高增值、高科技含量和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变成为共识。一些重要经济地区的领导,如广东省近两年来提出珠三角要"腾笼换鸟",引起目前珠三角的主导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企业界的恐慌。对这些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求之不得的工业,我国是否应抛弃?对我国最具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及产业政策,应如何推行?文章的简单答案是:紧依国情,寻求经济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鹏  
文章从产业层面推导出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得到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劳动力人口规模变化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基于中国相关数据的研究发现,1953—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不断变化,其中1954年、1957年、1958年、199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劳动力人口的大幅增加;1956年、1968年、1972年、1974年、1978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在其他年份,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思睿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是中国会计界耳熟能详的名言,而其中的"会计"往往侧重于财务会计却忽略了管理会计。而今,曾经"寂寞"的管理会计,将与我国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趋势紧密相联。2013年12月,"新理论、新实践、新未来———管理会计高层研讨会"(下称管理会计高层研讨会)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在其主题演讲中表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丹鹤  唐诗磊  李杜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鸿博  
(一)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更应把发展生产力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把生产力标准看成是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发展生产力,在现阶段要加快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进一步解放仍然受到束缚的生产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牛仁亮  陈永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