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7)
- 2023(9430)
- 2022(7699)
- 2021(6981)
- 2020(5726)
- 2019(12982)
- 2018(12287)
- 2017(23319)
- 2016(12027)
- 2015(13568)
- 2014(13143)
- 2013(13287)
- 2012(12661)
- 2011(11997)
- 2010(11867)
- 2009(10960)
- 2008(10455)
- 2007(9064)
- 2006(8394)
- 2005(7683)
- 学科
- 济(80755)
- 经济(80703)
- 管理(30439)
- 方法(29090)
- 数学(26916)
- 数学方法(26797)
- 业(26678)
- 中国(20129)
- 企(19021)
- 企业(19021)
- 地方(18005)
- 农(15262)
- 贸(13471)
- 贸易(13464)
- 易(13049)
- 业经(13023)
- 学(12957)
- 地方经济(12909)
- 财(11504)
- 环境(11489)
- 制(10528)
- 农业(10433)
- 融(9912)
- 金融(9911)
- 发(9385)
- 银(9292)
- 银行(9275)
- 行(9105)
- 产业(8575)
- 关系(8523)
- 机构
- 大学(191137)
- 学院(187734)
- 济(100420)
- 经济(98989)
- 研究(73683)
- 管理(68581)
- 理学(59452)
- 理学院(58703)
- 管理学(57944)
- 管理学院(57589)
- 中国(55572)
- 科学(40517)
- 财(40501)
- 京(39979)
- 所(36427)
- 经济学(34691)
- 财经(33401)
- 研究所(33292)
- 中心(31285)
- 经济学院(31241)
- 经(30708)
- 农(29003)
- 院(26011)
- 北京(25627)
- 江(25390)
- 财经大学(25011)
- 业大(25003)
- 范(23788)
- 师范(23614)
- 科学院(23204)
- 基金
- 项目(125493)
- 科学(101578)
- 基金(97036)
- 研究(89818)
- 家(85465)
- 国家(84892)
- 科学基金(72718)
- 社会(64373)
- 社会科(61538)
- 社会科学(61523)
- 基金项目(50877)
- 自然(44268)
- 省(44182)
- 自然科(43321)
- 自然科学(43309)
- 自然科学基金(42594)
- 教育(39812)
- 资助(39471)
- 划(38322)
- 编号(31614)
- 部(29950)
- 国家社会(29548)
- 重点(28568)
- 发(28406)
- 中国(27043)
- 教育部(26255)
- 创(25501)
- 成果(24991)
- 人文(24974)
- 创新(24137)
共检索到283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传统的增长模型以计量的方法分解了引致中国经济增长相关因素;并在空间层面上研究了中国28个省份的生产函数性质,验证了劳动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严重过剩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以及综合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配置效应问题,最后运用“增长的核算”框架分析了劳动力、资本与TFP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经济要素 因素 空间配置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其恒 李俊青 刘鹏飞
本文在一个"资源重新配置型"分析框架下研究了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和机制,我们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描述中国诸多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解构中国经济新常态出现的经济学逻辑,帮助我们理解制度质量在一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强调了增长背后的两种主要推动力,一是短期经济增长动力,它是基于要素重新配置的增长动力,影响这种动力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约束。一个国家可以在没有制度质量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完成要素重新配置型的经济增长。二是长期经济增长动力,它是基于国家基础能力发展的增长动力,任何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都离不开国家基础能力的提升,制度质量是国家基础能力构建的核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欢 吴方卫
虽然中国经济进入发展转型阶段,但由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长期存在,如何挖掘和充分释放农村女性劳动力所具有的"二次人口红利"成为重要议题。本文采用2005—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利用两部门经济理论框架,对农村女性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配置在农业部门的农村女性劳动力存在较大扭曲。尽管考虑无偿劳动的经济价值后扭曲程度有所下降,但随着时间的增加仍呈上升趋势。若将这部分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将会促进经济的增长。消除扭曲后劳动要素重置主要通过数量效应和结构效应产生影响,并由数量效应转向依靠结构效应。本文为挖掘现有劳动力约束下的人口红利、提高劳动配置效率、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劳动要素配置 农村女性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明海
我们试图以反映资本/劳动力比例对其相对价格变化灵敏度的要素替代弹性衡量市场化程度,要素替代弹性随市场化程度加深而上升。在CES总量生产函数的框架下,讨论要素替代弹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素替代弹性上升(从而市场化程度加深)推动经济增长。我们利用中国1952-1999年的分省数据,估计市场化(要素替代弹性的变化)对增长的作用,发现要素替代弹性在1993年以后有明显上升,证实了1990年代以来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化程度加深推动这时期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要素替代弹性 CES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任韬 阮敬 张潇潭
本文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生产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优化配置模型,并使用该模型计算出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程度进行了估算。更进一步,本文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基于卡尔曼滤波法对生产要素配置在扭曲和优化两种状态下的要素产出时变弹性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生产要素的配置处于扭曲状态,该扭曲导致要素产出弹性低于应有的水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要素配置的扭曲的主要原因是限制生产要素在产业间自由流动的政策性障碍以及对
关键词:
生产要素 配置扭曲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剑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及机制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在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同时获得了充沛动力源泉。内生动力就是改革各项制度,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强调市场配置资源;外生动力就是开放市场,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空间。首先,通过各项制度改革,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理顺了农村生产关系,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国有企业改革、外贸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土地制度等系统性改革使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 卫珂卉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区别于以往研究多从宏观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框架进一步拓展完善的基础上,从创新要素配置这一微观视角,对数字经济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人力和资本创新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正向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化,反向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且更多依赖资本创新要素的配置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婧 纪志耿 张红扬
我国长期存在要素配置扭曲,具体表现为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土地要素配置扭曲、劳动要素配置扭曲和能源要素配置扭曲。这对劳动力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一是资本要素向国有企业集中导致国有部门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二是土地要素向非农产业集中导致失地农民问题更加严峻;三是劳动要素向低薪酬领域集中导致民工荒问题时隐时现;四是能源要素向重化工业集中导致能源替代劳动的强度增大。对此,我国必须理顺资本使用价格、工业用地价格、能源使用价格,使经济增长模式真正由资本驱动和资源驱动转变到技术驱动和劳动力驱动上来。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 非一致性 要素配置扭曲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双成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成为驱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基于产业结构变迁理论,从要素配置视角剖析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运用2011-2019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且在西部地区和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后所产生的影响更大;数字经济通过区域内和跨区域要素配置的中介渠道,促进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的投入增加,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从而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应用的导向性,畅通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渠道;缩小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实现更平衡更充分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洪基 傅春杨 陆江源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大规模工业化接近尾声,难以继续通过刺激制造业投资来提振增速。从而,改善结构条件,提高市场配置的配置效率,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既往的研究主要侧重分析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对产出水平的影响,使用的是静态的研究,而缺少要素配置对产出增速影响的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带有结构变迁的扭曲核算模型,研究了行业投入产出背景下的中国要素配置效率改进对本国产业结构和增速变动的影响,并分长短期判断了其瓶颈部门。本文的主要发现有:构造了一个合理的指标,来判断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差异对增速的影响;发现中国服务业的要素配置效率低于制造业,且消除服务业的配置差异,可以较大的提高增速和改变产出;自2007年开始,中国服务业内的配置效率损失中,金融业的占比增大,其逐渐成为了经济中的瓶颈部门。
关键词:
结构变迁 投入产出结构 要素配置效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慧 易金彪 徐建新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面板熵权法、三阶段DEA方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空间关联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均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全国层面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以带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从区域层面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畅通东中部地区要素配置和循环通道,形成“集聚-优化-再集聚”的良性循环,但对西部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有负向影响,进而导致区域创新效率差距不断扩大。本文建议,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要素市场活力与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区域间创新合作,构建数字创新生态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屹山 于维生
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益要通过分配来获得。利益分配机制的形成是各种权力博弈的结果,权力的格局决定分配的格局,分配体系与权力体系是同构的。为了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进而实现社会利益和社会福利优化,在同一层级内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要求权力对等,同时确保每一经济主体权力和责任对称,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本文借用博弈论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论证了上述观点。
关键词:
权力 责任 契约 经济效率 最优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认识中国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效果的一个重要视角,是观察改革如何通过改善激励机制、矫正价格信号和拆除体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解析中国经济改革及其增长效应的相关研究,从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充分条件、机制机理、结构视角和阶段变化等方面,尝试对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做出自己的补充。本文从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角度简述了一系列体制改革的过程和逻辑,从经验角度估算了三个产业总体、分别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揭示高速经济增长的资源重新配
关键词:
改革效应 资源重新配置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认识中国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效果的一个重要视角,是观察改革如何通过改善激励机制、矫正价格信号和拆除体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解析中国经济改革及其增长效应的相关研究,从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充分条件、机制机理、结构视角和阶段变化等方面,尝试对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做出自己的补充。本文从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角度简述了一系列体制改革的过程和逻辑,从经验角度估算了三个产业总体、分别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揭示高速经济增长的资源重新配置效应,并阐释其对中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含义。
关键词:
改革效应 资源重新配置 劳动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