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1)
2023(11210)
2022(9515)
2021(8782)
2020(7482)
2019(17601)
2018(17184)
2017(33323)
2016(17846)
2015(20410)
2014(20401)
2013(20693)
2012(19830)
2011(18366)
2010(18497)
2009(17452)
2008(17380)
2007(15721)
2006(13999)
2005(13000)
作者
(53335)
(44716)
(44506)
(42821)
(28634)
(21381)
(20353)
(17370)
(16812)
(15852)
(15582)
(14730)
(14448)
(14288)
(14287)
(13981)
(13351)
(13129)
(12904)
(12748)
(11390)
(11001)
(10872)
(10244)
(10213)
(10123)
(9833)
(9541)
(8957)
(8891)
学科
(101355)
经济(101282)
管理(49424)
(47758)
方法(39530)
(38330)
企业(38330)
数学(35267)
数学方法(35025)
中国(25863)
地方(22113)
(22104)
(19849)
(18329)
贸易(18320)
(18306)
业经(18219)
(17800)
(16743)
地方经济(14671)
农业(14511)
(13635)
银行(13610)
(13425)
金融(13423)
(13128)
(13119)
环境(12932)
(12251)
(11635)
机构
大学(275640)
学院(273213)
(132207)
经济(129899)
研究(101826)
管理(101817)
理学(87000)
理学院(85965)
管理学(84758)
管理学院(84210)
中国(77775)
(58379)
科学(58031)
(56691)
(52085)
研究所(47200)
财经(45593)
中心(44365)
(43428)
经济学(43157)
(41376)
(40265)
经济学院(38746)
北京(37699)
业大(36397)
(35776)
(35108)
师范(34806)
农业(34057)
财经大学(33637)
基金
项目(172145)
科学(136174)
基金(127516)
研究(126077)
(110722)
国家(109893)
科学基金(93222)
社会(83534)
社会科(79411)
社会科学(79389)
基金项目(66170)
(63816)
自然(57345)
教育(57170)
自然科(56028)
自然科学(56009)
自然科学基金(55077)
(54488)
资助(53678)
编号(49220)
成果(40675)
(40156)
重点(39271)
(39155)
国家社会(35879)
(34962)
教育部(34756)
课题(34476)
中国(33868)
人文(33157)
期刊
(150526)
经济(150526)
研究(87255)
中国(51466)
(43256)
学报(39885)
(39423)
科学(38595)
管理(38368)
大学(30238)
学学(28550)
农业(26416)
(26202)
金融(26202)
经济研究(25914)
财经(24208)
技术(23151)
教育(22782)
业经(21178)
(21074)
问题(20200)
(18502)
国际(16440)
世界(16368)
技术经济(16190)
(15038)
统计(14769)
商业(12886)
(12649)
经济问题(12610)
共检索到418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智永  景维民  
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结构失调,需要转型升级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但由于前期的中央政策过于强调保增长,结构调整的效果不佳。从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结构调整,由于有效地控制了投资规模,开始初见成效。到新一届政府履新,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政府工作核心之一,提出的工作思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面临的问题依然复杂。要解决影响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性障碍,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梦涵  
新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次大的结构调整 ,既有成功经验 ,也有局限性。在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新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变迁及宏观政策进行评价 ,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俞会新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 ,对就业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城乡结构、体制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也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增加。要缓解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压力 ,必须积极推进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对职工的培训 ;大力扶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和企业 ,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天宇  刘韵婷  
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方法,分别研究了在支出法和生产法GDP核算下,经济结构调整是否对宏观经济波动具有"熨平"效应。结果发现:(1)无论是以支出法还是生产法来衡量GDP,经济结构调整都对宏观经济波动具有有限的"熨平效应"。(2)结构调整之所以对宏观经济的"熨平"作用有限,是因为中国自1986年以来的结构调整方向有一定偏差。(3)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的作用较强。(4)要进一步发挥经济结构调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需要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提高波动性小的第三产业中各行业占GDP的比重,同时减少波动性大的第二产业中各行业占GDP的比重,控制第二产业内部高波动性行业的发展速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金荷  
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求降低能源强度(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本文首先对能源效率、节能的内涵进行界定,从能源物理效率、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能源效率的现状特征,以及与先进能源效率水平国家的差距,基于产值能耗与经济结构调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的主要策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世界经济的复苏目前处于停顿状态,美国和欧洲的公共债务危机严重,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的发展中国家面临资本损失和福利损失的威胁。全球经济不振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危机而执意执行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则将导致初级产品价格再次暴涨、并最终引起全球通货膨胀。面对未来数年内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的挑战,中国必须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以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姬沈育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表现在 :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要符合国际分工发展的新趋势 ;其重点不再是保护民族工业 ,而是培养国际竞争力 ;经济结构调整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既不能满足于国内市场 ,更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注重生产领域的调整等。考虑这一影响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应该确立开放的产业发展模式 ,调整产业政策实现机制 ,实施西部大开发 ,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  
2003年中国GDP高速增长具有恢复性增长和补偿性增长性质,属于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过程中的经济扩张初级阶段,总体上并不存在经济过热现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保持其连续性与稳定性,避免政策指导方针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速度饥渴”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速度恐慌”,发生非理性经济萧条。在2003—2004年间经济周期扩张初期,中国经济应该继续采取适度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通过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逐步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稻葵  江红平  徐欣  
我们通过各种数据和理论分析论证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将会更加严峻复杂,因此中国经济到了非调整结构不可的时候。本文先分析论证了当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三大表象以及其体制及发展战略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政策取向是宽财政、紧货币,即在深化体制改革基础上实行积极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涛  
本文认为,消费环节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其为产品,同时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消费问题也日益凸显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战略意义。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扩大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客观上要求我们要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着手,关键是实现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要注重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生产导向,同时注重发挥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咏梅  祝金甫  
我国目前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使汇率水平未能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质, 长期实施固定汇率制导致的汇率低估, 加剧了我国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 破坏了产业结构的协调性, 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 最终影响到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要完成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有序调整, 必须使汇率水平向均衡汇率水平靠拢, 逐步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使汇率制度适应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稻葵  徐翔  
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当下重要问题之一。外部结构失衡体现于过高的贸易顺差,内部失衡的表现则是居民消费比例过低。对于中国结构调整的进展,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是调整进展有限,结构失衡仍然严重。我们对这一判断提出质疑,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开始改善。证据来自两点,一是贸易顺差正在迅速缩减,二是重新计算的居民消费率的复苏。结构改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市场机制,而非任何短期或刺激性政策的驱动。即,迅速减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不断提高的工资率使劳动收入占G D P比重不断回升,并进一步推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 D P比重上升,这一趋势正是消费率出现U型回升、结构改善的核心动力。结论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应该坚持市场化道...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立宏  贺媛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关键路径。然而,其可行性取决于能源与要素以及能源间的可替代性。本文运用超对数成本函数和AES替代弹性估算了中国要素间(资本、劳动、能源)以及能源间(煤炭、石油、电力)的相关替代弹性。结果表明,中国能源间的替代、互补效应较弱,能源的自价格弹性亦很低;而劳动对能源的替代性较强,资本和能源之间先替代后互补。因此,应建立以市场化价格机制为核心的能源替代战略,以及依托于发展低碳产业和节能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卉   牛永明   赵成伟  
农业作为最基础的生产部门,无论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有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农业是我国13亿多人口的不可缺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对我国及多数国家而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志凯  
本文在总结近几年江苏旅游发展成绩的同时,分析了其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此基础上,从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发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江苏旅游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调整的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