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4)
- 2023(11899)
- 2022(10038)
- 2021(9207)
- 2020(7883)
- 2019(18570)
- 2018(18190)
- 2017(35110)
- 2016(19006)
- 2015(21731)
- 2014(21691)
- 2013(22094)
- 2012(21190)
- 2011(19522)
- 2010(19700)
- 2009(18665)
- 2008(18584)
- 2007(16767)
- 2006(14857)
- 2005(13739)
- 学科
- 济(105419)
- 经济(105322)
- 管理(50295)
- 业(48221)
- 方法(42182)
- 数学(37621)
- 数学方法(37334)
- 企(37283)
- 企业(37283)
- 中国(26391)
- 农(24141)
- 地方(22185)
- 财(21760)
- 学(21216)
- 业经(18698)
- 贸(18652)
- 贸易(18644)
- 易(18081)
- 制(17147)
- 农业(16133)
- 融(14471)
- 金融(14468)
- 地方经济(14448)
- 银(14202)
- 银行(14163)
- 和(13759)
- 环境(13712)
- 行(13619)
- 体(12700)
- 务(12409)
- 机构
- 大学(296040)
- 学院(291586)
- 济(138417)
- 经济(136050)
- 研究(109992)
- 管理(106893)
- 理学(91501)
- 理学院(90375)
- 管理学(88919)
- 管理学院(88362)
- 中国(83569)
- 科学(64833)
- 京(63272)
- 财(60671)
- 所(57186)
- 研究所(51960)
- 农(50180)
- 财经(48587)
- 中心(47903)
- 经济学(45560)
- 经(44133)
- 江(43424)
- 业大(41382)
- 经济学院(40982)
- 北京(40530)
- 农业(39419)
- 院(38547)
- 范(38228)
- 师范(37871)
- 财经大学(35927)
- 基金
- 项目(186787)
- 科学(147606)
- 基金(138995)
- 研究(134315)
- 家(121924)
- 国家(121034)
- 科学基金(102143)
- 社会(89113)
- 社会科(84649)
- 社会科学(84624)
- 基金项目(72527)
- 省(69153)
- 自然(63875)
- 自然科(62425)
- 自然科学(62398)
- 自然科学基金(61365)
- 教育(60520)
- 划(59518)
- 资助(58041)
- 编号(51343)
- 部(43473)
- 成果(43071)
- 重点(42963)
- 发(41876)
- 国家社会(38579)
- 创(37667)
- 教育部(37233)
- 中国(36279)
- 课题(36102)
- 科研(35831)
- 期刊
- 济(156031)
- 经济(156031)
- 研究(92551)
- 中国(54402)
- 学报(46861)
- 财(46775)
- 农(45427)
- 科学(43833)
- 管理(38657)
- 大学(35052)
- 学学(33239)
- 农业(30574)
- 融(27434)
- 金融(27434)
- 经济研究(26748)
- 财经(25694)
- 技术(23534)
- 教育(23408)
- 经(22286)
- 业经(21389)
- 问题(21213)
- 贸(18835)
- 世界(17232)
- 业(16984)
- 技术经济(16858)
- 国际(16777)
- 统计(16127)
- 策(13652)
- 版(13647)
- 经济问题(13194)
共检索到444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持续提高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源泉。本文通过对Feder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建立了一个可同时测度经济结构变化的增长效益和投资数量及其效率的增长效益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模型的分析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模型的分析也表明,投资建设中的浪费和资本使用效率的低下,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GDP的增长,更应该关注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积累。
关键词:
结构变化 增长效益 非均衡模型 测度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境辉 张文棋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考察了经济结构演化及其增长效益。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的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β)要大于劳动产出弹性系数(α),这表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正进入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阶段;α+β之和小于1,说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同时,本研究发现,福建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新烁 张宗益 周靖祥
本文以转变经济结构为切入点来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通过测算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和识别经济结构变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并对结构变迁的内生机理进行解释。研究发现:经济结构是影响经济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构向量存在交互作用,区域"块块"经济增长过程的实现并非孤立的系统;表征经济结构的部分关键变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政策含义是:在区域空间经济发展转变过程中,省(市)政府在结构调整时需重塑对"诸侯经济单位"的主动性和被动适应性特质的认识,为实现联动发展目标要通盘考虑其余地区的发展路径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素生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tackelberg博弈-DEA模型测度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及空间演化。研究表明,从整体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总体呈攀升态势。从演变趋势来看,30个省份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呈持续升高趋势,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已基本实现持续增长,但经济转型升级子系统指数增长相对缓慢;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不断增长态势,中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稳步增长态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增长较为迟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素生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tackelberg博弈-DEA模型测度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及空间演化。研究表明,从整体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总体呈攀升态势。从演变趋势来看,30个省份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呈持续升高趋势,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已基本实现持续增长,但经济转型升级子系统指数增长相对缓慢;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不断增长态势,中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稳步增长态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增长较为迟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姬超
产业转型是伴随经济增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产业结构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真实的经济发展场景中考察比较五个经济特区的增长与结构演变差异,从单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产业转型的增长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产业转型的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减趋势,长期的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产业内的技术进步;不同地区产业转型的结构效应在长期的演化方向大体一致,但演化路径却存在极大差异,可持续增长要求兼顾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业转型根植于经济增长系统,两者互为因果而动态累积,可持续增长要求总量与结构的相互适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项俊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结构失衡问题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结构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结构失衡程度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指数从1992年的2.42增加到2007年的4.02,表明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程度总体上在加剧。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的表现、逻辑以及潜在风险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经济结构失衡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维平衡关系,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这为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经济结构 失衡 指标体系 测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长青 李子伦 马方
经济增长效率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运用SFA技术对1981-2010年间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属于要素驱动型增长,资本对GDP的贡献远高于劳动力;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效率的提高;考察期内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空间仍很大;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特征,但这种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收敛特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效率 地区差异 收敛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明
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需求制约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进而制约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弱化和消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应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从长远来看,要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要配合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城乡经济发展。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皇 沈坤荣
在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背景下如何调好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是学界的热点研究话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变化巨大:需求动力以出口和投资为主、消费成长乏力,要素分配倾向于资本所得、人际分配格局恶化,第一产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基于DEA评价模型对需求结构、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进行论述。研究结果表明,需求结构、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间存在互动支撑关系,且近年来,它们相互支撑的状态协调度都近乎有效。发挥财税的收入分配效应、构建消费成长长效机制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娟伟 任保平 刚翠翠
在过去"赶超型"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在数量方面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经济结构却出现了严重失衡,其中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产业结构三者的失衡导致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恶化、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经济增长效率的下降,经济结构失衡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需求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供给结构改善等政策将是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宾 徐维祥 刘程军
作为推进"互联网+"战略的重要产业,软件产业已经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利用引力模型、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软件产业的空间联系、演化特征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空间联系强度整体上逐年上升但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京津和江浙沪间核心位置互换、极化与扩散并存且有阶段性侧重两大特征;存在空间联系的冷热点集聚现象且集聚区"先极化后扩散";省域间空间联系从"核心化"的简单网络结构发展为"去核心化"的多层级复杂网络结构;软件产业空间联系正向影响本地经济增长但会通过跨域虹吸效应负向影响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建议将软件产业发展重点从人才转向所服务的产业,为目标区域产业提供特色化的软件产业服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时雄 柳剑平 龚兆鋆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行业1985-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新近发展的时间可替代DEA模型测度了在不同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工业行业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工业行业各年度的最优能源消费量和最优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潜在工业行业经济增长率的因素。结论表明:由于中国工业大部分行业环境技术效率低下,可通过提升环境技术效率来削减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大部分行业存在着环境波特假说所阐释的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赢模式。环境技术效率越高、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越低、资本劳动比越低的行业在面临节能减排约束时越容易遭受更多的经济增长损失,因此政策制定者在确定节能减排目标时应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忠秋
The essay presents a measurement method of national economic structural effi- ciency based on analysis of all factors that affect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In addi- tion,the author makes positive analysis of structural efficiency of both sectors and overall national economy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6-1994.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侯新烁
重拾结构转变引致经济增长论题,收集197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审视经济结构互动系统,利用动态空间增长效应模型识别"短期直接与间接效应"、"长期直接与间接效应"矩阵,深入探讨了结构与增长作用关系的机制和内涵。结果表明:空间尺度上,经济结构增长效应存在空间系统关联;时间断面上,结构的长、短期效应差异显著,且样本期内"富者愈富"的空间效应趋向仍然存在,需理顺增长与结构的互促关系;时空维度上,动态空间溢出效应分解指出各经济结构变量的表现更为显著的是短期特征,长期稳定可能还未出现,经济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