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1)
- 2023(10467)
- 2022(8858)
- 2021(8094)
- 2020(6947)
- 2019(16359)
- 2018(15958)
- 2017(30900)
- 2016(16492)
- 2015(18955)
- 2014(19020)
- 2013(19354)
- 2012(18648)
- 2011(17236)
- 2010(17293)
- 2009(16365)
- 2008(16220)
- 2007(14563)
- 2006(12862)
- 2005(11921)
- 学科
- 济(97528)
- 经济(97460)
- 管理(43535)
- 业(40860)
- 方法(38700)
- 数学(35017)
- 数学方法(34797)
- 企(31613)
- 企业(31613)
- 中国(24361)
- 地方(20883)
- 农(20637)
- 财(18774)
- 学(17879)
- 贸(17159)
- 贸易(17152)
- 易(16648)
- 业经(16458)
- 制(15447)
- 地方经济(14033)
- 农业(13529)
- 融(12957)
- 金融(12955)
- 银(12681)
- 银行(12656)
- 环境(12513)
- 行(12208)
- 和(12095)
- 体(11613)
- 产业(10618)
- 机构
- 大学(258378)
- 学院(254813)
- 济(125982)
- 经济(123885)
- 研究(96103)
- 管理(94000)
- 理学(80451)
- 理学院(79499)
- 管理学(78363)
- 管理学院(77878)
- 中国(73460)
- 科学(55066)
- 京(54650)
- 财(53901)
- 所(49357)
- 研究所(44826)
- 财经(43452)
- 中心(42044)
- 经济学(41929)
- 农(41651)
- 经(39532)
- 经济学院(37749)
- 江(36935)
- 北京(35339)
- 业大(34825)
- 院(33603)
- 农业(32798)
- 范(32479)
- 师范(32193)
- 财经大学(32143)
- 基金
- 项目(162333)
- 科学(128464)
- 基金(121005)
- 研究(117890)
- 家(105394)
- 国家(104622)
- 科学基金(88583)
- 社会(78961)
- 社会科(75096)
- 社会科学(75076)
- 基金项目(62926)
- 省(59778)
- 自然(54381)
- 自然科(53116)
- 自然科学(53097)
- 教育(53020)
- 自然科学基金(52209)
- 划(51111)
- 资助(50894)
- 编号(44961)
- 部(38172)
- 成果(37269)
- 重点(37133)
- 发(36859)
- 国家社会(34443)
- 教育部(32924)
- 创(32715)
- 中国(32581)
- 课题(31437)
- 人文(31272)
- 期刊
- 济(141103)
- 经济(141103)
- 研究(81654)
- 中国(46792)
- 财(41012)
- 学报(38478)
- 农(37422)
- 科学(36457)
- 管理(33890)
- 大学(28987)
- 学学(27497)
- 农业(25154)
- 经济研究(24820)
- 融(24293)
- 金融(24293)
- 财经(23168)
- 技术(21075)
- 经(20174)
- 问题(19214)
- 教育(19146)
- 业经(19017)
- 贸(17342)
- 世界(15677)
- 技术经济(15306)
- 国际(15274)
- 统计(14739)
- 业(14279)
- 策(12505)
- 经济问题(12029)
- 商业(11674)
共检索到387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项俊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结构失衡问题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结构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结构失衡程度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指数从1992年的2.42增加到2007年的4.02,表明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程度总体上在加剧。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的表现、逻辑以及潜在风险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经济结构失衡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维平衡关系,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这为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经济结构 失衡 指标体系 测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崔潮
结构失衡是我国经济60年的常态。当前以内外需失衡为代表的经济结构问题再次凸现。经济结构长期失衡的深层原因在于传统体制,其中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滞后是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防止结构失衡需要从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政府效能提高、市场运行优化、科技体制改善等多方面入手,从体制机制上研究治本之策。
关键词:
经济结构 失衡 成因 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持续提高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源泉。本文通过对Feder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建立了一个可同时测度经济结构变化的增长效益和投资数量及其效率的增长效益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模型的分析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模型的分析也表明,投资建设中的浪费和资本使用效率的低下,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GDP的增长,更应该关注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积累。
关键词:
结构变化 增长效益 非均衡模型 测度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志勇 夏晶
以经济分析逻辑与相关指标内涵为依据,构建起衡量一国经济失衡度的指标体系,并对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失衡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总体状况近年来趋向恶化,内外失衡总指数从2001年的0.3856提高到2010年的0.5509,其中外部失衡指数从2001年的0.2916提高到2010年的0.4879,内部失衡指数从2001年的0.4796提高到2010年的0.6138。中国需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策协调,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以扩大内需,为解决内外失衡问题创造条件。
关键词:
内外失衡 指标体系 测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燕妮 安立仁 金田林
将客观因子分析法与主观打分法相结合,测度1978~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失衡程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的失衡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整体失衡水平呈U形变化趋势,五大结构的失衡水平不断恶化。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的失衡程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效应,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对于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正效应。在未来发展中,应通过产业结构与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的协调、有序、均衡调整,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结构 结构失衡 结构方程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卜永祥
一、10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加剧从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中国经济由依靠高投入转向强调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是加剧的,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保安
经济结构失衡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稳妥解决好结构问题。本文结合经济发展理论与国际一般经验,指出了在目前经济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特征表现;从经济发展战略、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关经济政策与制度建设等方面,对结构失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如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认为,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与矮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结构失衡问题,需要创新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环境与体制保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文建 李雪俏 杨文玉 陈少敏
近年来投资和消费已成为调节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而投资和消费协调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质量。本文基于中国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实证研究基础,得出投资短期拉动效应明显,但长期来看消费拉动效率更高的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结构性失衡 实证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林
我国已是一个经济大国,内需应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外需快速增长给我国央行货币发行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带来挑战,使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做到良性循环。要建立起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文章在分析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进行出口战略性调整,"消解并转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结构均衡 货币政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失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越加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优化金融结构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
金融 国际收支 结构失衡 优化调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江春 沈润涛
本文认为,由于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导致中国经济严重失衡,而造成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的根源又在于中国金融结构的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国有银行主导型。国有银行偏好给国有以及大型企业贷款;而中小、非国有企业的贷款需求不被重视,因而这些企业不得不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从而形成我国经济的高储蓄、高投资局面。企业储蓄增加还会导致工资水平下降,从而造成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这是导致我国当前内部经济失衡的重要机理,因此,解决中国内部经济失衡的关键在于完善中国的金融结构。
关键词:
内部经济失衡 金融结构 信贷约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靖 张云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时间序列处理技术对美国经济结构、财政赤字、汇率与其贸易收支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实体经济占比的增加会改善贸易收支,虚拟经济占比、财政赤字增加会恶化贸易收支,而汇率水平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不显著;短期内,实体经济占比、虚拟经济占比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与长期相一致,财政赤字则相反,而汇率水平的上升在短期内导致贸易盈余的增加,但弹性值有变小的趋势。其政策的含义在于:影响美国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来自其财政赤字及其国内经济结构,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创造GDP的比例关系,而非汇率因素。因此,只有通过协调其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
关键词:
虚拟经济 汇率水平 经济结构 贸易收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立新
目前中国经济系统的地区结构状况很不合理,对此可以用地区结构失衡的测度模型来加以衡量。导致我国地区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公平竞争及要素自由流动来实现我国地区结构的优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余道先 王云
本文基于Melvin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一国经济结构对其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而整理我国1994年至2012年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分析法等时间序列方法对我国经济结构、财政赤字、实际汇率及贸易收支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经济结构是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三产业创造的GDP占比扩大可以改善我国贸易收支,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增加会引起更大规模的贸易失衡;而人民币升值后反而会扩大我国贸易顺差,印证了我国货币升值与贸易顺差增长共存的现状,同时也说明美国等国迫使人民币升值以改善其贸易逆差在实践中是不合理的。本文政策意义在于:对我国贸易失衡问题的调整主要应依靠经...
关键词:
贸易失衡 经济结构 VAR模型 脉冲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颜伟 刘冬荣
本文运用简单对比和计量经济分析分析方法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拉大地区差距、强化二元经济特征、加剧内资经济与外资经济的失衡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区域经济差距 二元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