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9)
- 2023(10027)
- 2022(8541)
- 2021(7872)
- 2020(6766)
- 2019(15769)
- 2018(15418)
- 2017(29369)
- 2016(15709)
- 2015(18413)
- 2014(18653)
- 2013(18927)
- 2012(18052)
- 2011(16865)
- 2010(16863)
- 2009(16047)
- 2008(15801)
- 2007(14250)
- 2006(12596)
- 2005(11621)
- 学科
- 济(92800)
- 经济(92734)
- 管理(42181)
- 业(38198)
- 方法(36619)
- 数学(32956)
- 数学方法(32746)
- 企(29186)
- 企业(29186)
- 中国(23226)
- 地方(19858)
- 农(19603)
- 学(17454)
- 财(16697)
- 贸(16415)
- 贸易(16407)
- 易(15936)
- 业经(15575)
- 制(14042)
- 地方经济(13460)
- 农业(12951)
- 环境(12568)
- 融(12298)
- 金融(12296)
- 银(12285)
- 银行(12262)
- 行(11827)
- 和(11790)
- 发(10258)
- 体(10184)
- 机构
- 大学(249649)
- 学院(246042)
- 济(119447)
- 经济(117359)
- 研究(93114)
- 管理(90202)
- 理学(76856)
- 理学院(75942)
- 管理学(74803)
- 管理学院(74338)
- 中国(71560)
- 科学(54172)
- 京(53645)
- 财(50653)
- 所(48124)
- 研究所(43753)
- 中心(41272)
- 农(41259)
- 财经(40733)
- 经济学(39406)
- 经(36991)
- 江(35852)
- 经济学院(35413)
- 北京(34904)
- 业大(34749)
- 农业(32636)
- 院(32441)
- 范(31186)
- 师范(30893)
- 财经大学(30060)
- 基金
- 项目(156779)
- 科学(123131)
- 基金(116031)
- 研究(113159)
- 家(101569)
- 国家(100825)
- 科学基金(84800)
- 社会(74727)
- 社会科(70989)
- 社会科学(70969)
- 基金项目(60421)
- 省(57781)
- 自然(52643)
- 自然科(51399)
- 自然科学(51381)
- 教育(50832)
- 自然科学基金(50500)
- 划(49690)
- 资助(48844)
- 编号(43454)
- 部(36427)
- 成果(35912)
- 重点(35855)
- 发(35347)
- 国家社会(32429)
- 创(31583)
- 中国(31410)
- 教育部(31237)
- 课题(30335)
- 科研(30038)
- 期刊
- 济(134715)
- 经济(134715)
- 研究(77583)
- 中国(46618)
- 财(38635)
- 学报(38456)
- 农(37180)
- 科学(35689)
- 管理(33070)
- 大学(28757)
- 学学(27160)
- 农业(25174)
- 经济研究(23333)
- 融(23101)
- 金融(23101)
- 财经(21640)
- 技术(21608)
- 经(18838)
- 教育(18677)
- 问题(18151)
- 业经(17977)
- 贸(16583)
- 世界(15133)
- 技术经济(14793)
- 国际(14685)
- 业(14309)
- 统计(13692)
- 策(11640)
- 经济问题(11428)
- 理论(11155)
共检索到376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青 刘敬智 顾晓薇 丁一
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使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始了对自然环境肆无忌弹的“侵略”,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诸如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为了探索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物质流账户方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内物质消耗DMC(DomesticMaterialConsumption),并将之与国民经济发展指标联系,对DMC进行了反弹和减量效应分解。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国内物质总消耗在26×108t~40×108t之间,合人均2·3t~3...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鹏志 杨忠直
根据类比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利用分室模型理论建立了经济-环境系统物质流模型,重点分析了我国经济系统的生产、消费和废弃物还原物质需求在未来30年的存量发展趋势,数值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相对物质减量化,但废弃物还原方面投入不足,生产物质、消费物质和废弃物排放量仍呈指数型增长,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依然很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段宁 柳楷玲 孙启宏 李艳萍
利用物质代谢分析方法和环境冲击压力方程,对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总量、强度、效率及资源循环利用率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增长的物质高投入,并伴随着高污染排放;在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的前提下,人均GDP的增长以物质代谢强度的大幅增加为代价;单位GDP的环境压力有所降低,但经济总量增长造成的环境总压力仍呈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率首次突破5%,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1996~2001年是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状况相对良好的一段时期,技术进步是影响物质代谢规模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亚菲 余玥
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瓶颈,"物质减量化"是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以欧盟物质流核算指标为基础,对中国1981-2008年的物质投入量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拟合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在1981-2008年间,中国单位经济增长所需的物质量在减少,实现了相对物质减量化,且减量化的速度于2005年后开始逐年加快。但中国的物质消耗总量仍在逐年增加,并没有出现绝对物质减量的趋势,中国经济仍然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最后,本文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应制定输入方政策,直接预防污染的发生,给予人们自发提高物质利用效率的激励;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设定需着眼于整个...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新育 汪辉
本文运用广义最小平方法和处理面板数据的固定影响模型,利用我国各省市1995-2009年物质消耗指数、人均GDP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跨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的关系。其主要结论如下: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呈现正向关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去物质化。固定资产投资对物质消耗趋势在统计上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固定效应模型下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对于处理跨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有明显的效果,固定效应模型的省际差异项有效地刻画了物质消耗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省级差异。我国目前仍处于有形资产的积累阶段,为了达到发达国家的固定资产积累水平,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缺少。产业结构的差异会影响物质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强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柳楷玲 段宁 武春友
本文以欧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中的物质输入核心指标——直接物质投入为基础,追踪和考察了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的历史发展轨迹与结构变化,并利用物质减量分解模型对直接物质投入进行了经济增长的反弹效应和物质使用强度的减量效应分解,最后指出了该研究指标的不足之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玉潜 袁建文
输入是开放经济系统中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重要因素,中间输入通过改变各部门能源完全消耗结构、最终输入通过改变最终产出结构影响能源消耗强度。文章根据波及效应的分解原理,弄清中间输入和最终输入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机制;利用输入品完全消耗系数和最终产品输入系数,确定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输入因素,从而构建开了放经济系统的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
关键词:
投入产出 输入 能源消耗强度 因素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平卫英
对一般的物质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改进,主要依据可操作性原则调整了部门分类和基本假定,通过设置资源恢复部门着力反映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利用情况。之后利用中国现有的数据基础,对2004—201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存量进行估算,并展开了经济系统内部部门间的物质流动测算,在此基础上对物质投入产出表的物质消耗系数、物质循环效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进,部门层面的物质消耗系数的变化并不明显,但总体上初始物质投入的物质使用效果呈现向好的态势,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目前中国的环境压力还没有明显缓
关键词:
物质投入产出表 经济系统 物质流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明 贾小平 石磊 张天柱
将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看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研究该系统物质代谢的数量和质量,是目前产业生态学前沿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对辽宁省自1990年至2003年间的物质代谢情况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研究,从区域物质流情景的角度入手,推进了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及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并与国内国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辽宁省社会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变化过程与全国过程有一定的类似,其所消耗的自然资源绝对数量较大,相对数量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数量上的优势并没有能够高效率的转化为经济上的贡献,其自然物质生产效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以2003年单位自然物质投入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艳清 李书音
为了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经济系统的物质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1995-2014年31省市自治区的物质流动状况,并将之同各研究区的经济发展指标相结合,对各地区物质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考察,对各省市自治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省市自治区物质输入量与输出量不断增加,物质消耗效率的提升状况要明显优于废弃物排放的减少。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增长同物质投入或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相对"脱钩",部分地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总的来说,各省市自治区并没有转变已有的线性物质流动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传勇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发展尤为迅速。论文对该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逻辑框架及相关应用研究进行了评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其方法的主要作用和局限,对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①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能够得到简洁的可持续发展示踪指标,二是得到的采用物理量为单位的物质流指标便于比较;②主要局限有三,一是大的物质流会冲淡物质流指标描述物质流动状况的清晰度,二是物质流指标与物质流动环境影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三是使用范围有限制;③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有三,一是挖掘物质流分析结果所蕴含的社会研究价值,二是与土地利用分析的结合,三是向物质投入产出表的迈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艳清 李书音
为了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经济系统的物质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1995-2014年31省市自治区的物质流动状况,并将之同各研究区的经济发展指标相结合,对各地区物质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考察,对各省市自治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省市自治区物质输入量与输出量不断增加,物质消耗效率的提升状况要明显优于废弃物排放的减少。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增长同物质投入或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相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艳清 李书音
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物质减量分解模型,研究了1990—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系统的物质流状况及其结构,并将之与农业经济发展指标相联系,利用分离指数等指标考察了经济增长与物质投入的脱钩关系,对物质输入进行了减量效应和反弹效应分解。结果表明:二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输入输出不断增加,物质投入以化肥和能源为主,农业经济增长和物质投入处于相对脱钩状态,物质利用效率提高速度低于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农业经济系统呈现弱可持续性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明华 史莹赫 黄雨 于豪谅 秦国伟 柴梅
【目的】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由于中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木材需求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使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因涉嫌消耗大量木材而备受争议。确定中国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对木材消耗的影响,有助于回应有关中国是"世界森林资源的黑洞"的指责、审视中国"大进大出"林产品贸易模式、考量世界范围兴起的林产品贸易保护,为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人均木材消耗作为森林资源的压力指标,采用中国1993—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人均木材消耗的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木材供给、技术进步等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中国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鹏志 杨忠直
为通过定量分析加深对循环经济的认识,类比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利用分室模型理论建立了经济一环境系统物质流模型,结合2005~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重点分析了我国经济系统的生产、消费和废弃物还原物质需求在未来30年的存量发展趋势,数值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相对物质减量化,但废弃物还原方面投入不足,生产物质、消费物质和废弃物排放量仍呈指数型增长,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依然很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