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9)
2023(10855)
2022(9186)
2021(8418)
2020(7223)
2019(16810)
2018(16381)
2017(31425)
2016(16789)
2015(19527)
2014(19703)
2013(20047)
2012(19080)
2011(17629)
2010(17630)
2009(16769)
2008(16422)
2007(14760)
2006(13114)
2005(12155)
作者
(51425)
(43445)
(43360)
(41553)
(27613)
(20685)
(19700)
(16972)
(16216)
(15304)
(15097)
(14331)
(13923)
(13830)
(13818)
(13607)
(12843)
(12662)
(12427)
(12387)
(10863)
(10707)
(10488)
(9957)
(9875)
(9835)
(9402)
(9307)
(8743)
(8618)
学科
(96289)
经济(96222)
管理(45511)
(42351)
方法(38123)
数学(34325)
数学方法(34093)
(31899)
企业(31899)
中国(24251)
(21489)
地方(20542)
(18834)
(18314)
(17053)
贸易(17043)
(16557)
业经(16362)
(14723)
农业(14619)
地方经济(13738)
环境(13548)
(12882)
银行(12855)
(12840)
金融(12838)
(12354)
(12264)
(10704)
(10687)
机构
大学(262601)
学院(259136)
(125494)
经济(123293)
研究(97856)
管理(95249)
理学(81195)
理学院(80235)
管理学(79025)
管理学院(78537)
中国(75394)
科学(56894)
(56328)
(54125)
(50462)
研究所(45799)
(43992)
中心(43465)
财经(43253)
经济学(41333)
(39312)
(37967)
经济学院(37160)
业大(36697)
北京(36538)
农业(34671)
(34196)
(32610)
师范(32294)
财经大学(31939)
基金
项目(165776)
科学(130360)
基金(122979)
研究(119407)
(107851)
国家(107063)
科学基金(90189)
社会(79033)
社会科(75102)
社会科学(75082)
基金项目(63978)
(61115)
自然(56153)
自然科(54828)
自然科学(54810)
自然科学基金(53880)
教育(53431)
(52466)
资助(51567)
编号(45771)
(38389)
重点(37933)
成果(37879)
(37357)
国家社会(34415)
(33378)
教育部(32908)
中国(32880)
课题(31832)
科研(31796)
期刊
(140754)
经济(140754)
研究(81885)
中国(49547)
(42066)
学报(40815)
(39615)
科学(37606)
管理(34912)
大学(30485)
学学(28843)
农业(26805)
经济研究(24477)
(24476)
金融(24476)
财经(22880)
技术(22450)
(19867)
教育(19429)
问题(18940)
业经(18822)
(17331)
世界(15662)
技术经济(15406)
国际(15303)
(15226)
统计(14383)
(12238)
经济问题(11901)
理论(11715)
共检索到398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亚菲  余玥  
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瓶颈,"物质减量化"是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以欧盟物质流核算指标为基础,对中国1981-2008年的物质投入量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拟合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在1981-2008年间,中国单位经济增长所需的物质量在减少,实现了相对物质减量化,且减量化的速度于2005年后开始逐年加快。但中国的物质消耗总量仍在逐年增加,并没有出现绝对物质减量的趋势,中国经济仍然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最后,本文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应制定输入方政策,直接预防污染的发生,给予人们自发提高物质利用效率的激励;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设定需着眼于整个...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柳楷玲  段宁  武春友  
本文以欧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中的物质输入核心指标——直接物质投入为基础,追踪和考察了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的历史发展轨迹与结构变化,并利用物质减量分解模型对直接物质投入进行了经济增长的反弹效应和物质使用强度的减量效应分解,最后指出了该研究指标的不足之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忠直  孙皓辰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使用和资源化为准则的经济运行模式。本文以经济学思想为指导建立了循环经济系统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减量化经济学模型,导出了减量化最优资源投入和产品消费的求解方程。利用边际产量和边际效用,根据求解方程分别对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利用效率进行了影响分析,可以说循环经济系统的减量化运行机制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科学规律之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敬智  王青  顾晓薇  丁一  刘建兴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物质投入,投入的物质量越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也越多,因此造成的环境压力也就越大。降低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经济系统运行所需的物质量。本文以德国Wuppertal气候、能源、环境研究所提出的物质流账户系统为基础,计算了1990年~2002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直接物质投入,并对其进行了减量化分析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直接物质投入(DirectMaterialInput DMI)为27×108t~42×108t,DMI中90%以上是国内物质,这一比例比日本高约20个百分点,比荷兰高约40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自身资源的支撑;中国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鹏志  杨忠直  
根据类比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利用分室模型理论建立了经济-环境系统物质流模型,重点分析了我国经济系统的生产、消费和废弃物还原物质需求在未来30年的存量发展趋势,数值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相对物质减量化,但废弃物还原方面投入不足,生产物质、消费物质和废弃物排放量仍呈指数型增长,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依然很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段宁  柳楷玲  孙启宏  李艳萍  
利用物质代谢分析方法和环境冲击压力方程,对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总量、强度、效率及资源循环利用率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增长的物质高投入,并伴随着高污染排放;在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的前提下,人均GDP的增长以物质代谢强度的大幅增加为代价;单位GDP的环境压力有所降低,但经济总量增长造成的环境总压力仍呈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率首次突破5%,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1996~2001年是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状况相对良好的一段时期,技术进步是影响物质代谢规模的关键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青  刘敬智  顾晓薇  丁一  
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使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始了对自然环境肆无忌弹的“侵略”,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诸如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为了探索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物质流账户方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内物质消耗DMC(DomesticMaterialConsumption),并将之与国民经济发展指标联系,对DMC进行了反弹和减量效应分解。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国内物质总消耗在26×108t~40×108t之间,合人均2·3t~3...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雪锋  张卫东  
资源对经济长期增长的约束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的焦点,现有的循环经济研究没有走出传统经济理论的困境。作为循环经济的核心,资源减量化的精义在于减少生产环节之前和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无谓消耗,避免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盲目竞争导致的产品过剩问题,实现微观领域的产销平衡和宏观领域的总供需平衡。为此,必须对社会经济流程进行再造,即通过信息资源替代物质资源,使交换在生产之前发生,即虚拟交换前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本文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内在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九方面内在增长动力和压力。对"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研究了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针对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实践的新变化提出了四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思锋  雷娟  
运用MFA方法,依据欧盟统计局推荐的MFA基本指标和Schmidt-Bleek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设计了5类9个指标及7种可以直接采集数据的变量;在分析陕西省1996年~2003年生产、消费领域的物质输入、输出量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推导并描述了陕西省当前发展阶段的物质输入、输出相关变量的函数关系;预测了陕西省物质输入、输出的发展态势。进一步证明了下述结论:①陕西省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出典型的粗放型特征;②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弱可持续性趋势明显;③陕西省物质减量的潜力巨大。认为如果陕西省不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经济增长方式,物质生产力将面临持续下降趋势。因此,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源头控制,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沈坤荣  
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分析沈坤荣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或源泉是知识、人力资本积累和制度这样一些内生因素,而不是资源数量和人口数量这样一些外生因素。也就是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大部分不是来自劳动和物质资本数量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课题组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consequences of a slowdown in the world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annual model for China built i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d the French Ministry of Economy, Finance and Industry.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红梅  孟鹏  马克星  王克强  张冰松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内涵和必要性,探讨减量化的理论基础,总结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用地减量化经验,为在其他地区推行减量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上海市为例,总结建设用地减量化经验;借助"经济新常态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建设用地减量化研讨会"的专家研讨,研究减量化内涵、必要性和减量化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政策建议。研究结果:(1)建设用地减量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2)建设用地减量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需要。研究结论: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还不完善,建议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经济发展驱动转型、差别化政策、三农保护、资金来源和农用地复合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茂华   王弟海  
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实际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分解,以往研究忽略了产业关联的作用。产业增长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还会通过影响其他产业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产业关联的实证研究表明,工业实际产值增长会促进服务业产值增长,但是会降低农业产值增长;服务业实际产值增长会抑制工业产值增长,并且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率;农业实际产值增长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考虑产业关联的经济增长率分解结果显示,1979—2022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5.72%,其中通过影响其他产业产值增长和价格结构变化的间接效应为1.2%;服务业产值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2.49%,其中间接效应为-1.18%。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增长净效应能够解释中国省级地区间实际产出增长率差异的78%。上述结论意味着,1979—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增长拉动(贡献率为64.1%),这一结果要高于未考虑产业关联时的直接效应(贡献率50.68%);服务业增长的相对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阻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