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7)
- 2023(10321)
- 2022(8381)
- 2021(7624)
- 2020(6212)
- 2019(13896)
- 2018(13349)
- 2017(24898)
- 2016(13054)
- 2015(14524)
- 2014(13932)
- 2013(14127)
- 2012(13281)
- 2011(12467)
- 2010(12155)
- 2009(11482)
- 2008(10849)
- 2007(9324)
- 2006(8462)
- 2005(7687)
- 学科
- 济(81021)
- 经济(80956)
- 管理(35375)
- 业(31735)
- 方法(29024)
- 数学(26631)
- 数学方法(26538)
- 企(23407)
- 企业(23407)
- 中国(20161)
- 地方(17078)
- 农(15892)
- 贸(15517)
- 贸易(15510)
- 易(15114)
- 学(14022)
- 业经(13669)
- 财(13145)
- 地方经济(12461)
- 环境(11659)
- 制(11114)
- 农业(10944)
- 融(10629)
- 金融(10629)
- 银(10012)
- 银行(9981)
- 行(9689)
- 关系(9388)
- 发(9224)
- 产业(9044)
- 机构
- 大学(203176)
- 学院(199752)
- 济(104527)
- 经济(103197)
- 研究(79112)
- 管理(73718)
- 理学(64256)
- 理学院(63502)
- 管理学(62752)
- 管理学院(62388)
- 中国(59547)
- 科学(45120)
- 京(42320)
- 财(41664)
- 所(40123)
- 研究所(36932)
- 农(36648)
- 经济学(35286)
- 财经(34417)
- 中心(33418)
- 经济学院(31786)
- 经(31677)
- 业大(30119)
- 农业(29049)
- 院(27662)
- 北京(27075)
- 江(26435)
- 财经大学(25779)
- 科学院(25541)
- 范(23551)
- 基金
- 项目(135689)
- 科学(107972)
- 基金(103964)
- 家(93475)
- 研究(93255)
- 国家(92795)
- 科学基金(78205)
- 社会(66536)
- 社会科(63441)
- 社会科学(63427)
- 基金项目(54328)
- 自然(49182)
- 省(48276)
- 自然科(48097)
- 自然科学(48078)
- 自然科学基金(47309)
- 划(42109)
- 资助(42097)
- 教育(40561)
- 编号(32130)
- 部(31633)
- 重点(31102)
- 发(30601)
- 国家社会(30312)
- 中国(28302)
- 创(28138)
- 教育部(27229)
- 创新(26629)
- 科研(26081)
- 人文(25870)
共检索到297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克劳斯-于尔根·甘恩 菲利普·霍伯 加琳娜 黄杨荔
中国经济曾是金融危机后全球增长最重要的动因,过去一年来却在逐步丧失动力。2007年以来10%高增速的出口驱动型增长已是过去时,因而中国政府采取了巨大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以设法保持高增长。然而,这使得私营部门积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天龙 张永军
近日,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鲁比尼公开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13年后遭遇"硬着陆",并可能发生金融危机或者出现长期的经济衰退。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悲观看法引发了广泛讨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明
本文从增长动力与政策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从增长动力来看,尽管净出口不容乐观,但居民消费与保障性住房投资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政策空间来看,以结构性减税为亮点的宽松财政政策以及以准备金下调为主要手段的稳中有松的货币政策,将在维系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结构调整。然而,中国经济虽无近忧但有远虑,本文提出了加快增长模式转型等三方面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硬着陆 结构调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一直保持高位运行的广东经济今年上半年出现明显回落,总体增速出现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中央新一轮宏观调控中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当货币政策终于转向稳健,两件意料之中的事情亦随之发生:一是面对一季度居高不下且二季度或许仍将创新高的通货膨胀率必然形成某种悲观论断——或许中国将就此进入高通胀时代。同样的说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中国经济从1991年起就有点过热,1993年上半年严重不稳。1993年6月,中央政府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企求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配合深化体制改革,以微调为主,恢复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实现“软着陆”。经过两年的努力,至今年五六月份,人们终于看到,中国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即不必以经济的大幅度下滑来纠正连年经济超高速增长带来的总量与结构失衡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喻心
去年年底以来,我国防疫政策不断优化,经济也随即迎来新一轮强力复苏。文章认为,由于海外商品消费已经处于下行阶段,中国经济复苏尤其是消费修复将有效对冲海外需求回落,助力全球经济增长;对全球通胀的影响将是结构性的;由于美国经济本身具有较强韧性,加上中国经济复苏对全球需求和通胀的溢出效应,对美国年内降息的预期可能落空。
关键词:
经济复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樊纲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特殊时期,我们应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其一,低位调整刚过半程,加之我们选择了软着陆的方式以化解危机所带来的后遗症,未来的调整之路恐将更为漫长;其二,目前正处低谷时期,但低谷绝不等同于长期趋势,切不可盲目悲观。调整过程中的阵痛在所难免,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决不可半途而废,要让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唯有如此,经济结构才能更趋合理,产业效率才有望进一步提高;唯有如此,才能为下一轮增长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产能过剩 低位调整 汇率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本刊一贯主张打通中国经济和国际问题研究的樊篱,推动中国经济学的进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几件比较迫切的任务:(1)问题的融合。中国经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必须放在开放条件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而研究国际问题如果缺少对中国现实的关注,就会失去方向感。(2)方法的进步。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还是国际经济的研究,都应该寻找一种逻辑清晰的分析框架,并尽可能的借鉴较为成熟的数理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京平
稳中趋好“软着陆”成功——96中国经济评述郑京平ABSTRACTTheauthormakescommentsonthestatusofChina'snationaleconomyin1996andperspectivefortheeconomics...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向阳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施建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袁长军
2011年3月11日爆发的日本大地震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愈演愈烈。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由于日本的制造业在全球所占比例举足轻重,因此当前所未有的大灾难来临的时候,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非常缓慢地、逐渐地显现出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敬松
一、美联储升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联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始终是主流,在宽松的过程中为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先后经历了5轮较为明确的升息周期,分别是1983~1984年、1988~1989年、1994~1995年、1999~2000年及2004~2006年。这几次升息的持续时间都非常短暂,且每次升息后往往伴随世界性或区域性危机,大概以7年为周期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