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2)
- 2023(9598)
- 2022(8033)
- 2021(7646)
- 2020(6266)
- 2019(14289)
- 2018(13950)
- 2017(26664)
- 2016(14300)
- 2015(16168)
- 2014(16098)
- 2013(16326)
- 2012(15746)
- 2011(14590)
- 2010(14694)
- 2009(13620)
- 2008(13486)
- 2007(11958)
- 2006(10961)
- 2005(10433)
- 学科
- 济(83842)
- 经济(83767)
- 管理(37717)
- 业(34076)
- 方法(29404)
- 数学(26545)
- 数学方法(26284)
- 企(25798)
- 企业(25798)
- 中国(22691)
- 地方(18451)
- 农(17068)
- 学(16424)
- 财(16208)
- 贸(14706)
- 贸易(14695)
- 制(14331)
- 易(14317)
- 业经(14100)
- 地方经济(12987)
- 银(12387)
- 银行(12365)
- 融(12225)
- 金融(12225)
- 行(11950)
- 农业(11325)
- 环境(11278)
- 体(10473)
- 发(9920)
- 和(9542)
- 机构
- 大学(219161)
- 学院(215492)
- 济(108029)
- 经济(106255)
- 研究(87258)
- 管理(75505)
- 中国(68585)
- 理学(63758)
- 理学院(62904)
- 管理学(61930)
- 管理学院(61509)
- 科学(49869)
- 财(48484)
- 京(47528)
- 所(45713)
- 研究所(41240)
- 财经(38105)
- 中心(37532)
- 经济学(36409)
- 农(34807)
- 经(34788)
- 经济学院(32511)
- 江(31615)
- 北京(31293)
- 院(30790)
- 财经大学(28330)
- 业大(28060)
- 范(27995)
- 师范(27756)
- 科学院(27402)
- 基金
- 项目(136162)
- 科学(108080)
- 基金(102792)
- 研究(97436)
- 家(91164)
- 国家(90530)
- 科学基金(75930)
- 社会(66187)
- 社会科(62934)
- 社会科学(62920)
- 基金项目(52725)
- 省(48027)
- 自然(47125)
- 自然科(46073)
- 自然科学(46061)
- 自然科学基金(45284)
- 资助(43487)
- 教育(43262)
- 划(42247)
- 编号(35372)
- 部(32174)
- 重点(31611)
- 发(30827)
- 成果(29872)
- 国家社会(29624)
- 中国(28805)
- 教育部(27674)
- 创(27210)
- 性(26676)
- 科研(26030)
- 期刊
- 济(125869)
- 经济(125869)
- 研究(74509)
- 中国(43928)
- 财(36775)
- 学报(34407)
- 科学(32508)
- 农(32208)
- 管理(30537)
- 大学(26110)
- 学学(24740)
- 融(24521)
- 金融(24521)
- 经济研究(22210)
- 农业(21706)
- 财经(21161)
- 经(18547)
- 教育(17517)
- 问题(17082)
- 技术(16645)
- 贸(16214)
- 业经(15885)
- 国际(14654)
- 世界(14424)
- 技术经济(12194)
- 业(11961)
- 统计(11575)
- 经济问题(10398)
- 资源(10386)
- 策(9589)
共检索到347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继之
我国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必要途径,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这一转变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目前,应继续探索,从中国实际出发,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实现方式,把市场经济的灵魂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瞿商
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与阶段性目标。改革30多年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大约4个阶段及其目标转换,这就是1979—1984年经济转型的起步与完善计划体制的目标、1985—1992年经济转型的推进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目标、1993—2003年经济转型的定向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2003以来经济转型的定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通过阶段性目标的转换,中国实现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中国 经济转型 阶段性 目标转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连城
一、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经济增长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经济增长速度又是与一国的经济规模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设想一个坐标,坐标的纵轴表示经济增长速度,横轴表示一国的经济规模,坐标中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升级视阈构建出要素禀赋、科技创新、结构转换和制度变迁四维动力结构图,并运用扩展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和主成分因子法,探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间异质性,解析了结构转换动力和制度变迁动力的阶段性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转换的过程;增长动力阶段性演化表现出要素禀赋正向驱动作用逐渐减弱,科技进步正向驱动作用不显著,结构转换和制度变迁负向驱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增长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型发展转向生产率驱动型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信贷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过程来看,信贷对经济增长一直发挥着促进作用,从1978-1984年、1985-1993年、1994-2007年、2008-2016年四个阶段来看,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长期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第四阶段信贷投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大幅度下降。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下降源于间接融资方式比重的持续下降、信贷资金的单位和产业错配、资金的脱实向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阶段性约束等因素,要充分发挥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财政政策的系统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货币政策,让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行业、新兴产业、有活力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促进信贷资金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信贷 经济增长效应 阶段性差异 融资方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道根
经历20年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态消失,中国步入相对过剩经济阶段,无疑是最醒目、最重大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过剩经济阶段的到来,中国经济的背景与流程、体制与发展的主要矛盾,与短缺经济阶段相比已发生显著变化,发展战略与宏观政策面临一次大调整、新选择
关键词:
相对过剩经济,中国,挑战,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金全 王大勇
与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实现的“软着陆”对应,我国经济增长开始进入“软扩张”阶段。经过近年来的扩张性宏观经济调控,积极经济政策的长期效应逐渐体现出来,形成了对经济增长持续和稳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由总供给驱动向总需求驱动的转变,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在保持较低风险水平的同时,将开始形成新的周期模式和第一轮增长型长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利用Eviews 6.0软件,基于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探讨经济增长和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协调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济增长阶段,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自195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具体表现为:(1)互为因果(1952~1978年),这一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耕地的产出在经济增长中占据较大的份额;(2)前者是后者的Granger原因(1978~1992年),此阶段耕地资源投入量顺应了经济增长的要求,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3)后者是前者的Granger原因(19...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靳涛 陶新宇
本文从一般生产要素、结构因素和体制因素三个层次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根据数据特征利用计量方法对时间序列划分时间段,并根据自相关检验结果采用Prais-Winsten ar(1)或最小二乘法(OLs)分别进行回归,从而解释各个时间段不同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此外,本文还重点分析了各阶段人均GDP、结构指数与体制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根据阶段性动力的研究结论对中国下阶段经济增长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动力机制 体制 结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士斌 王祯敏
中国实现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转变,该转变与人力资本积累阶段转变密切相关。各地10多年来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阶段性关联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初等教育)驱动了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随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到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也变为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中高等教育);物质资本、人口红利对中国各阶段经济增长贡献都非常明显;高等教育虽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但在经济阶段性转变过程中,其贡献并未增强。因而,我国要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劳动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初等文化劳动者的生产率;加快社会保障和城镇化建设,为中等文化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积累 阶段性 关联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发展阶段是科学制定财政政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对财政政策调控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四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生产要素特征的变化,全面、系统分析其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调控要突出重点,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要重点支持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着力加大对市场主体创新的鼓励和支持,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为市场高效配置生产要素创造外部条件。
关键词:
经济发展阶段 财政政策 经济新常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春雨 刘鹏宇
后疫情时代美联储开启长期持续加息,引发中国资产价格下降和美元债利息成本高企,加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本文基于STVAR模型考察不同经济周期阶段内美联储加息通过汇市、房市、股市和债市资产价格渠道对中国投资、消费和对外贸易三类经济增长动力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通过引发人民币贬值刺激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增长,总体上导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减小;美联储加息引发中国房价上涨,进而刺激中国消费增长并促使中国投资在中国经济扩张期和收缩期内分别增长和减少;美联储加息在长期引发中国股价下跌,进而导致中国消费和投资减少;美联储加息通过引发债券价格下跌抑制中国消费和投资。本文为美联储加息冲击下中国经济维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勇 张宗益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又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力。本文运用1978~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基于DEA方法测算我国的技术进步效率,并对我国经济转型中技术进步影响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予以分析,结果凸显出以1996年为分界点的阶段性特征。数理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进步的发散趋势较为显著,中国经济亟待从技术模仿向技术创新转型,结论从理论上支持转型时期技术创新支持经济增长战略的制定。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含义。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DEA测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