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7)
- 2023(10740)
- 2022(8629)
- 2021(7773)
- 2020(6117)
- 2019(13987)
- 2018(13706)
- 2017(25796)
- 2016(13519)
- 2015(15502)
- 2014(15436)
- 2013(15478)
- 2012(15110)
- 2011(14267)
- 2010(14336)
- 2009(13341)
- 2008(12930)
- 2007(11454)
- 2006(10720)
- 2005(10246)
- 学科
- 济(87285)
- 经济(87216)
- 管理(32610)
- 业(31002)
- 中国(28462)
- 方法(25339)
- 地方(24578)
- 数学(22629)
- 数学方法(22552)
- 企(21296)
- 企业(21296)
- 农(19507)
- 业经(17404)
- 地方经济(15706)
- 贸(15562)
- 贸易(15548)
- 易(15042)
- 农业(13604)
- 学(13492)
- 发(13220)
- 融(13108)
- 金融(13108)
- 银(12896)
- 银行(12888)
- 制(12799)
- 行(12715)
- 环境(12450)
- 财(11840)
- 产业(10758)
- 发展(9854)
- 机构
- 学院(206295)
- 大学(206048)
- 济(106879)
- 经济(105212)
- 研究(84996)
- 管理(72187)
- 中国(66153)
- 理学(60169)
- 理学院(59400)
- 管理学(58778)
- 管理学院(58368)
- 科学(45761)
- 京(45498)
- 财(45195)
- 所(43108)
- 研究所(38666)
- 中心(36160)
- 经济学(35819)
- 财经(35284)
- 经(32183)
- 经济学院(31993)
- 江(30806)
- 农(30560)
- 北京(30429)
- 院(30063)
- 范(28556)
- 师范(28348)
- 科学院(26246)
- 财经大学(25964)
- 州(24564)
- 基金
- 项目(126522)
- 科学(101033)
- 研究(96913)
- 基金(92966)
- 家(80186)
- 国家(79521)
- 科学基金(67335)
- 社会(66529)
- 社会科(63284)
- 社会科学(63273)
- 基金项目(47360)
- 省(46726)
- 教育(42719)
- 划(39608)
- 资助(38338)
- 自然(37932)
- 自然科(37032)
- 自然科学(37023)
- 编号(36952)
- 自然科学基金(36394)
- 发(34861)
- 成果(30912)
- 发展(29516)
- 部(29474)
- 国家社会(29297)
- 重点(29069)
- 展(29057)
- 中国(27466)
- 课题(27409)
- 创(25974)
- 期刊
- 济(130620)
- 经济(130620)
- 研究(74914)
- 中国(48443)
- 财(31679)
- 管理(30079)
- 农(30040)
- 科学(27812)
- 学报(26627)
- 融(24610)
- 金融(24610)
- 经济研究(23122)
- 教育(22096)
- 大学(21146)
- 农业(20966)
- 学学(19751)
- 财经(19090)
- 业经(18879)
- 技术(18199)
- 问题(17139)
- 经(16846)
- 贸(15674)
- 世界(15230)
- 国际(14537)
- 技术经济(12267)
- 业(11748)
- 经济问题(10802)
- 统计(10263)
- 经济管理(9880)
- 商业(9742)
共检索到343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新萍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就业问题是这一时期面临的首要难题。在创造就业机会难度不断增加、部分行业与地区就业矛盾突出、整体性劳动力素质低下与“入世”对就业问题的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治理中国的就业难题必须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从现在着手,从全局与长远着眼。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强化政府在就业问题上的责任与意识,正确选择与实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发展的战略,加快传统劳动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进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实施有效的劳动力供给管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建
一、发展的起点和目标 (一)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估计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要借鉴各国工业化的历史经验,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而人均GNP水平又是区分发展阶段的最显著标志,所以必须确定我国目前的人均GNP水平。 用现行汇率估算,1994年中国人均GNP为370多美元,显然是估计过低了。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我国1990年的人均GNP为1950美元,显然又高估了。用人均实物量指标来做对比可能比较准确。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乐琴 刘瑞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转型 气候变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桂全
中国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使用福利经济学概念下的经济绩效评价方法,分析1978—1998年的中国地区差距变化与经济发展绩效的关系,并提出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建议。
关键词:
转型时期 经济发展绩效 地区差别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瑛 杨开忠 沈体雁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对地方集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便于我们更好的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地方产业。文本利用1978年至2001年面板数据研究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作用要素,发现城市化经济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是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变动过程,作者又选取了1997年和2003年30个省区的24个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横截面研究,通过跨年度研究的结果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任重 郭洪涛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内容是不盲目照搬外国模式,在实现社会稳定、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同时,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纯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从渐进式改革到攻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对外开放是局部开放到全局开放,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从"三高发展"到"统筹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发展模式 转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前满
经济发展之不平衡、不充分是中国"新时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经济充分发展体现在价值实现层面,全部生产力要素参与创造价值,并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发展是经济规律和资本逻辑使然,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重的,最基本的结构是生产与消费协调,从更高层面看,是经济与社会协调。由于经济每一步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内容,构成发展的路径依赖,因此发展中不仅存在着各类瓶颈和逻辑演进上的陷阱,还存在人为的设局或拆局,左右经济运行的秩序。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有必要认识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逻辑,理顺经济运行生态,认识"陷阱"形态,估量转型中的风险,立足"充分发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有效的价值,实现地域充分发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转型逻辑 贸易自由化 经济陷阱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海霞 康旭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增长动力等多方面转型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马克思巨著《资本论》中关于劳动生产方式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资源配置方式转型等相关论述,并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对马克思转型理论进行继承与发扬,为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找到理论基础,并运用理论指导中国的转型发展实践。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君 钱薏红
本文通过对服务业地位和作用的讨论,强调全球服务业产出的比重和服务业的就业份额正在持续上升,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增加最多。中国的服务业虽然增长较快,但在全球服务业增长加快的情况下,我国的服务业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趋势。作者讨论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世宏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与产业约束效应紧密关联,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诸种问题最终都可以用产业约束效应来说明。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约束效应可以归纳为产业结构的非均衡和低级化、产业组织的行政垄断及基于行政垄断基础上的用户垄断和产业政策上的政府错误干预。产业结构高级化、可竞争的产业组织环境和正确的产业干预政策是突破产业约束效应的重要条件。而产业结构的变迁是在一定的产业组织环境和产业政策的干预下实现的,所以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要完善政府的产业政策功能,积极进行产业内干预,打破行政垄断,推进企业改制和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陆铭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三大产业结构如何变化?如何发挥人口的空间红利?为什么要建立统一的大市场?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发生什么变化?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表明,现代化的推进往往伴随着制造业占比降低而服务业占比提升;在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压力下,需要格外注重发掘人口配置的空间红利,引导人口从收入低的地方迁居到收入高的地方;要建设统一大市场,可以更好地让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后工业化时代,消费即生产,家庭生产外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在城市“第三空间”里边消费边创新,城市以生活品质留住人才,这些趋势正在出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裴长洪
从世界经济史演进历程来看,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由三大规律所决定:广义恩格尔定律、劳动生产率定律以及需求相似定律。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主要包括城市化推动、组织创新与商品市场功能培育和企业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型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与服务业发展的最重要一点是引进现代生产方式,即尽量使服务产业现代化,尽量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逐步完成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六大改革任务。
关键词:
经济转型升级 服务业发展 经济容积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丘小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君轻民贵的民本思想和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经典理论为根本指导,是在探索和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形成的,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应对不同地域人群对立的"修昔底德陷阱"、非人性化的"中等收入陷阱"、失衡性"中国式"发展问题、非持续性发展的"高血压"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需要形成新的制度体系,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利益平衡与处理体系,构建创新驱动机制,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个概念时,明确指出对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不断加强信心,转变观念,把握新常态下的转型与发展。新常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相对稳定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动力都在经历着一系列转型和升级。为了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在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经济新常态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对外投资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方式,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新常态 转型 对外投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海霞 康旭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增长动力等多方面转型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马克思巨著《资本论》中关于劳动生产方式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资源配置方式转型等相关论述,并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对马克思转型理论进行继承与发扬,为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找到理论基础,并运用理论指导中国的转型发展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