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6)
- 2023(11538)
- 2022(9595)
- 2021(9009)
- 2020(7299)
- 2019(16813)
- 2018(16335)
- 2017(31588)
- 2016(16969)
- 2015(18953)
- 2014(19013)
- 2013(19080)
- 2012(18271)
- 2011(17020)
- 2010(17157)
- 2009(15976)
- 2008(15673)
- 2007(13824)
- 2006(12593)
- 2005(11807)
- 学科
- 济(94309)
- 经济(94239)
- 管理(46255)
- 业(42870)
- 方法(34743)
- 企(33441)
- 企业(33441)
- 数学(31625)
- 数学方法(31352)
- 中国(24893)
- 地方(20447)
- 农(20203)
- 财(19251)
- 贸(18063)
- 贸易(18054)
- 学(18033)
- 易(17630)
- 业经(16448)
- 制(16192)
- 融(13932)
- 金融(13932)
- 银(13922)
- 地方经济(13900)
- 银行(13899)
- 行(13512)
- 农业(13035)
- 策(12542)
- 环境(12528)
- 体(11724)
- 产业(11012)
- 机构
- 大学(256614)
- 学院(255428)
- 济(126914)
- 经济(124783)
- 研究(99581)
- 管理(92656)
- 理学(78909)
- 理学院(77942)
- 中国(77739)
- 管理学(76811)
- 管理学院(76315)
- 财(56749)
- 科学(56247)
- 京(54285)
- 所(51264)
- 研究所(46387)
- 财经(44970)
- 中心(42921)
- 经济学(42313)
- 经(41107)
- 农(39485)
- 经济学院(37917)
- 江(37290)
- 院(35336)
- 北京(35211)
- 财经大学(33522)
- 范(32677)
- 业大(32629)
- 师范(32393)
- 农业(30751)
- 基金
- 项目(162407)
- 科学(129788)
- 基金(122355)
- 研究(117634)
- 家(107356)
- 国家(106575)
- 科学基金(90477)
- 社会(79403)
- 社会科(75606)
- 社会科学(75591)
- 基金项目(62241)
- 省(58466)
- 自然(56447)
- 自然科(55183)
- 自然科学(55169)
- 自然科学基金(54265)
- 教育(52877)
- 资助(52278)
- 划(50902)
- 编号(43842)
- 部(38234)
- 重点(37260)
- 发(36586)
- 成果(36498)
- 国家社会(34709)
- 教育部(33004)
- 中国(32899)
- 创(32722)
- 性(31798)
- 课题(31680)
- 期刊
- 济(144072)
- 经济(144072)
- 研究(86361)
- 中国(49043)
- 财(41703)
- 学报(37487)
- 科学(36735)
- 管理(36496)
- 农(35860)
- 融(31027)
- 金融(31027)
- 大学(28620)
- 学学(27322)
- 经济研究(25951)
- 农业(24318)
- 财经(24278)
- 经(21172)
- 教育(20716)
- 技术(20328)
- 业经(19100)
- 问题(18901)
- 贸(18439)
- 国际(16940)
- 世界(16110)
- 技术经济(14282)
- 统计(13644)
- 业(13297)
- 策(11902)
- 经济问题(11519)
- 现代(11250)
共检索到400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潘宏胜
中国经济正面临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稳中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人口结构老龄化等结构性变化。文章认为,中长期的货币政策取向应关注和积极适应上述变化,保持稳健而适当趋紧的总体取向,更加突出稳定物价的目标,重新认识合理的货币总量水平和社会融资规模,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一步发挥价格工具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结构性变化 产业结构 人口结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燕 康洋
随着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货币政策操作思路方面趋向于用活用好资金;货币政策调整方向方面趋向于激活经济和调节结构;在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方面趋向于传统政策工具与创新政策工具的结合使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环境适应方面趋向于主动适应经济转型、金融格局多元化、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及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的要求。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既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常态经济运行的政策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张运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金融危机后局部流动性紧张、风险偏好下降、信贷配给增加下的举措,具有缓解金融局势,恢复市场信心和促进经济复苏方面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在大力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同时,创设了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针对特定的经济与金融领域采取有的放矢的政策操作,通过结构性流动性救助机制缓解流动性危机,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发达经济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俞超 方意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央行新创设了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负外部性产业与为之提供针对性信贷的垄断竞争银行部门,本文对两类数量型和两类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定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四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于不同的外生冲击均有效,且主要通过定向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而起到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改进的政策前沿曲线评判框架,本文发现,非对称地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更能兼顾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泽彩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财政收入增长注入稳定性。文章指出,新形势下应聚焦战略、因情施策、做好“加减法”、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等,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效力,支持稳经济大盘。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新形势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月珍
<正>结构性货币政策具有激励商业银行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优势,有效契合了货币政策“精准”和“有效”的目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中信银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杠杆,坚守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做国家战略的坚定践行者、实体经济的忠实服务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明皓
在Hau(2000)模型中引入工资交错调整和交易成本假设,以此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基础模型,并通过一般均衡分析后发现,经济开放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价格稳定和产出增长都会产生影响。贸易开放程度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加深,将增强货币供给对短期汇率调整的影响;而经济开放度的加深,虽然在短期内会削弱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将会对产出调整起积极作用。同时,运用校准法模拟分析后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货币政策调节短期消费和产出的能力将会下降,特别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表现在汇率波动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毕玉江
笔者通过对世界33个主要经济体建立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Ve),模拟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作用,探讨了美国实行Qe与退出Qe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与其他同类研究方法相比,GVAR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将各国之间的经济波动相互联结,可以同时考虑多种经济冲击的跨国传导渠道及其冲击效应,能够尽最大可能挖掘现实数据隐含的经济关系。研究发现,当美国货币供给增速提升时,中国通货膨胀短期上升之后回复最初的状态。为应对可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风险,中国降低货币供给增速,促使短期利率提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升值。美国在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晶晶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0年以来美国以宽松为主的货币政策,剖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汇率、利率和流动性的传导渠道;分析了其对中国经济金融状况的影响,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压力加大、投机趋利性资金流入增加、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典型和非典型政策之间频繁切换,这种"异质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动态影响,导致常参数模型所刻画的溢出效应缺乏实际的经济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经济、私人经济和金融市场三个角度来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动态影响的表现形式及背后的机理。研究发现,动态影响体现在:一方面,不同时期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向影响,意味着不同时期的同向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反向影响;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私人经济的影响在时间维度上分别呈现递减、递增、平滑现象。动态影响的根源在于不同时期传导机理的差异。在固定汇率下,美联储通过影响中美利差作用于中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在浮动汇率下,美联储通过干扰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来影响中国的经常账户,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缩小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结合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建议宽松财政政策与紧缩货币政策并行以及缩减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来应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晶晶
由于2000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以宽松为主,现着重分析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一是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美元低利率和美元流动性宽松及上述两者带来的对中国出口商品需求的持续增加是贸易顺差规模快速增长背后的一个重要推手。如美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变量变动与滞后12个月的中国对美贸易出口和顺差变动走势有着较高的一致性。美国货币供应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典型和非典型政策之间频繁切换,这种"异质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动态影响,导致常参数模型所刻画的溢出效应缺乏实际的经济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经济、私人经济和金融市场三个角度来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动态影响的表现形式及背后的机理。研究发现,动态影响体现在:一方面,不同时期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向影响,意味着不同时期的同向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反向影响;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丽丽
美国货币政策一百年前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经济,虽事关国家利益,却少为人知。本文运用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等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4年9月美国货币供应量、发电量等13个指标进行分析,提出转型国家货币政策传导的要素价格管制媒介理论。研究认为,美国货币供应量通过发电量、出口价格等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利率、进出口;汇率对进口、利率、物价影响显著,对出口额、美元供给无显著影响,人民币升值对解决中美贸易失衡作用有限;汇率通过利率影响经济和货币供给。因此,在如何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增加国民财富问题上,中国货币政策作用有限,非货币政策效果明显,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则是长久之策。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汇率 结构调整 出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同三 张昕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有目共睹的事实是,流通中的货币(M_0)与GDP之比已由1980年的7%上升到1993年的40%左右;利率对经济运行的作用机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社会投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已形成了不完备的资本市场。这些事实使得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此,深入研究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将成为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通过一个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的模拟,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来讨论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乃芳 李宏瑾
文章运用DSGE模型对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促进新兴产业产出和总产出,但不同政策工具效果并不相同,价格型的再贷款利率政策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增进社会福利的效果最好。与传统总量货币政策相比,结构性货币政策对社会福利的改进有限,仍存在着对传统产业的挤出效应、对总量政策的替代效应及对经济结构的扭曲效应等负面作用。文章认为,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并积极研究其有序退出,发挥好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作用和信贷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这对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