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5)
2023(7600)
2022(6164)
2021(5663)
2020(4611)
2019(10751)
2018(10480)
2017(20391)
2016(10506)
2015(11933)
2014(11779)
2013(12084)
2012(11654)
2011(10851)
2010(10894)
2009(10320)
2008(9804)
2007(8596)
2006(8019)
2005(7660)
作者
(30500)
(25588)
(25562)
(24700)
(16439)
(12155)
(11474)
(9964)
(9795)
(9300)
(8875)
(8478)
(8319)
(8288)
(8274)
(8000)
(7652)
(7338)
(7306)
(6762)
(6689)
(6153)
(6100)
(5889)
(5839)
(5815)
(5450)
(5118)
(5112)
(5036)
学科
(75139)
经济(75095)
管理(25937)
方法(25550)
(24021)
数学(23593)
数学方法(23519)
中国(20631)
地方(17226)
(16768)
企业(16768)
(14121)
地方经济(12957)
(12581)
贸易(12573)
(12242)
(11921)
(11760)
业经(11661)
(10460)
农业(9872)
(9341)
金融(9341)
环境(9288)
产业(9087)
(8819)
(8713)
银行(8702)
(8492)
(8471)
机构
大学(165743)
学院(163172)
(92892)
经济(91737)
研究(66578)
管理(58108)
中国(51859)
理学(49588)
理学院(49001)
管理学(48490)
管理学院(48171)
(38607)
(35031)
科学(34646)
(33294)
经济学(32664)
财经(31163)
研究所(30106)
经济学院(29290)
(28621)
中心(27852)
(23418)
财经大学(23175)
北京(23077)
(22431)
(22354)
科学院(20643)
(19961)
师范(19802)
社会(19210)
基金
项目(102327)
科学(82527)
基金(78965)
研究(75503)
(68611)
国家(68158)
科学基金(58080)
社会(54425)
社会科(51934)
社会科学(51926)
基金项目(40146)
(35081)
自然(33524)
资助(33420)
教育(33117)
自然科(32784)
自然科学(32775)
自然科学基金(32273)
(30119)
编号(26600)
(25144)
国家社会(25054)
(24125)
中国(24077)
重点(23514)
教育部(22179)
成果(22059)
(21103)
经济(20941)
人文(20895)
期刊
(105897)
经济(105897)
研究(58784)
中国(31502)
(28238)
管理(23388)
科学(22425)
学报(21729)
(20292)
经济研究(19929)
财经(17553)
大学(17374)
学学(16628)
(16504)
金融(16504)
(15509)
问题(14434)
农业(13975)
(13703)
技术(13155)
世界(13022)
业经(12421)
国际(12402)
技术经济(10608)
教育(10171)
统计(9784)
经济问题(8902)
(8053)
(8028)
经济管理(7693)
共检索到259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建平,刘葆金  
文章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三个维度,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变动,以及这种变革与调整所带来的总量扩张、效率提高、运行机制改变。并且,就业总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始终贯穿在这一进程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笔者采用逐步回归法和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要素结构变动因素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存在但不显著,要素积累特别是资本积累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曾经在发达经济体工业化过程中一再演示的社会经济结构上的转变在中国迄今远未完成;这也意味着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要素积累方面转向要素结构变动方面,要素结构变动过程中产生的效率改进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海峰  卢仁山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替代关系。然而,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论文首先分析奥肯定律适用的前提条件;随后结合中国国情,探讨这种经济现象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要反思偏向重工业化战略,并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范婧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协调发展影响着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稳定。在中国快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两者呈现出非正向的变动关系。深入研究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关系,对增加我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悦  张居营  
在促进就业问题已经逐步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层面上时,需要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分析找到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通过对2002~2012年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一系列检验,选择最优的SD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白雪洁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动相继呈现出服务化、信息化趋势,直接影响到各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变化。在这轮以服务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日本明显落后于美国。围绕日本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在与美国对比的基础上,分析这一调整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效果,得出结论是:日本经济摆脱萧条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消除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障碍,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光和  潘辉  吴利  
文章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呈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大;若以1992年为界将改革开放分为两个阶段,则两个阶段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后一阶段大幅拉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成虎  胡啸兵  王铁山  
经济重心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借鉴物理学重心分析方法,重点研究经济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格局动态演化。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2004~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空间变动轨迹发现,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不平衡,且我国经济、金融总体空间分布的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恶化,因此,有必要加大区域经济政策调整力度,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子云  
研究目标:揭示经济增长质量内涵,探究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动趋势与提升动能的路径。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000~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均方差赋权法与专家咨询法组合赋权,并与达优指数法相结合构造综合指数算法模型;采用结构分析法构造经济增长质量变动的因素贡献分解模型。研究发现: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比2000年提升了23.2%,但比2010年有所下滑,比2012年明显下降;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结构呈现内在结构构造的强缺口性、质量因子优化的非齐次性和内在结构运行的不平稳性等三大特征。驱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第一因素是经济性质量,第二是负面性质量,第三是协调性质量,第四是创新性质量,第五是有效性质量。然而,在"十二五"规划时期,经济性质量却变成了抑制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有效性质量的下滑也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微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创新性质量、协调性质量、负面性质量则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增长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有望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更好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创新:在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界定中引入了本源性质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包括经济增长的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协调性和负面性;采用均方差赋权法与专家咨询法组合赋权,并与达优指数法相结合构造综合指数算法模型,采用结构分析法构造经济增长质量变动的因素贡献分解模型。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变迁的动能结构以及最新转换趋势,为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更有效提升的政策设计提供了新的科学决策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钢明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价格结构性上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作了分析,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济学家袁钢明在出国讲学期间,从日本给本刊发来"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与价格变动状况分析"一文,谈了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指出了我国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变动态势。本刊给予发表,仅供读者参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龚玉泉  袁志刚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 按照西方经济理论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一国或地区的GDP增长是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汤光华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是处于就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联系,本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持续下降。国内外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根据基本观点的差异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一致性,另一派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非一致性。本文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分类介绍和评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非一致性的结论,并分析了非一致性的表现和成因体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郭以馨  
著名的奥肯定律研究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在经济理论界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奥肯定律研究的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而中国则是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国家,不仅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产业结构(包括增加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也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在不断的演进和升级。因此,充分就业的概念和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市场国家有所不同,除了要通过稳健的经济增长保持低失业率之外,还需要解决不断由农业领域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本文通过计算就业弹性和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增加值及GDP所带来的就业(尤其是非农就业)这两种方法,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新成  姚永红  
文章根据1952-2006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判定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资本形成总额、就业人口总数的时间序列均是带有一阶差分的趋势平稳过程,证实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本形成、就业人口之间存在着同期协整关系;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以及动态相关系数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和资本形成、从业人员间的动态相关性。文章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了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