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0)
2023(10076)
2022(8498)
2021(7818)
2020(6617)
2019(15538)
2018(15127)
2017(28812)
2016(15390)
2015(17916)
2014(18024)
2013(18347)
2012(17628)
2011(16375)
2010(16368)
2009(15541)
2008(15389)
2007(13800)
2006(12189)
2005(11290)
作者
(46649)
(39235)
(39187)
(37677)
(25125)
(18677)
(17881)
(15337)
(14785)
(13801)
(13729)
(12977)
(12598)
(12495)
(12430)
(12253)
(11609)
(11558)
(11312)
(11256)
(9913)
(9653)
(9451)
(9021)
(9010)
(8902)
(8565)
(8330)
(7851)
(7800)
学科
(92094)
经济(92026)
管理(40438)
(37217)
方法(35729)
数学(32219)
数学方法(32039)
(28225)
企业(28225)
中国(23297)
地方(19739)
(19665)
(16603)
(16565)
(16548)
贸易(16540)
(16058)
业经(15655)
(13934)
地方经济(13434)
农业(13012)
(12168)
金融(12166)
环境(12091)
(11958)
银行(11938)
(11631)
(11543)
(10285)
(10222)
机构
大学(242835)
学院(239317)
(118637)
经济(116649)
研究(91272)
管理(88006)
理学(75167)
理学院(74258)
管理学(73244)
管理学院(72779)
中国(69965)
科学(51818)
(51575)
(50509)
(46936)
研究所(42564)
财经(40561)
中心(40048)
经济学(39329)
(38951)
(36879)
经济学院(35356)
(34711)
北京(33576)
业大(32245)
(31740)
(30853)
农业(30674)
师范(30617)
财经大学(29901)
基金
项目(151417)
科学(119580)
基金(112458)
研究(111099)
(97857)
国家(97128)
科学基金(81906)
社会(74125)
社会科(70387)
社会科学(70368)
基金项目(58502)
(55273)
教育(49951)
自然(49840)
自然科(48662)
自然科学(48644)
自然科学基金(47832)
(47573)
资助(46833)
编号(42955)
(35710)
成果(35639)
重点(34537)
(34451)
国家社会(32226)
中国(31035)
教育部(30839)
(30716)
课题(29848)
人文(29299)
期刊
(134492)
经济(134492)
研究(77210)
中国(45084)
(38234)
学报(35455)
(35420)
科学(33755)
管理(32167)
大学(26747)
学学(25200)
农业(23926)
经济研究(23329)
(23070)
金融(23070)
财经(21525)
技术(20010)
教育(19200)
(18742)
问题(18141)
业经(17917)
(16806)
世界(15230)
国际(15026)
技术经济(14372)
(13654)
统计(13214)
经济问题(11412)
(11142)
理论(10813)
共检索到367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大瑜  
中国的长期发展使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并使得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另一种财富标志。虽然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政府作用仍存在种种质疑,但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应能保持其发展趋势并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寻晶晶  徐运保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世界经济尚处于金融危机的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政治、贸易等方面存在剧烈震荡,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以来支撑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条件、资源条件、技术条件等发生了嬗变,经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瑞琪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雄厚,国人的经济意识的不断加强,其经济增长的步伐更为加快。中国经济的崛起极大地影响了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本文对海外华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日本经济对中国的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指出了中国在经济改革的进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翁媛媛  高汝熹  
过去30年的工业化,我国主要依靠"两高一资"(高增长、高能耗、高投资)行业的过度扩张支撑。然而,下一个30年中国是否还能维系这样的高速增长?本文针对不同阶段历史进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进行计量回归,解决了中国经济增长事实与增长理论模型的相洽性问题,从而找出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结构调整、人力资本和科技资本投资、城市化发展等方面考察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三大可能性空间,设计了一个依靠效率提高、制度改进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认为依照效率改进后的发展路径,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合意的增长率约为6%—7%。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明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关于经济特区的走向便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认为经济特区将长远存在,是未来国际贸易自由化总趋势与资本等生卢要素国际移动的障碍普遍存在两相矛盾的结果;亚太经济增长迅猛为我国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顺应了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趋势,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中国经济特区在地理分布和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多大改变,但未来经济特区的功能必将有所侧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迎秋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作为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造的一个重要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由此,中国经济从“官营化”走向“民营化”问题也就逐步提到了日程。然而,究竟如何对“民营经济”进行界定?什么叫国民经济的“民营化”?为什么“官营经济”不能包打天下?国民经济“民营化”到底符合不符合中国国情?怎样才能使民营经济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如此等等,所有这些都还是有待于在理论上做出科学的说明、在实践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的重大问题。笔者试图就此谈如下几点看法,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如果说在5年前讨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还属于远景目标纲要的话,则在千年之钟敲响的今天讨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已属于近景分析了;如果说5年前很多人还对2010年没有什么关注的话,则在2000年的今天已经是很多人都对2010年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未来10年的中国有很多焦点、热点需要我们分析,但最重要的应该是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进程究竟如何。因为,70年代末期以来20年的改革,前10年实质上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的,只有后10年才是市场化体制的真正开始,才是我国生产力真正得到解放的开始,才是真正的第二次革命开始,这里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作一展望。以期对提高中国市场化程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勇  
本文分析了2011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对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主要的宏观政策建议。本研究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8.6%,增速继续回落;CPI上涨3.2%,通胀压力缓解。在全球经济金融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宏观政策应该长短兼顾,从长期来看,主要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从短期来看,宏观调控从控通胀转向稳增长。财政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重点是防范货币的内生式紧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本文对 2 0 0 2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 ,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高增长。经济增长的最大特点是 :积极财政政策导致的投资快速增长和出口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有效需求不足、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和制度创新严重滞后。作者认为物质产品领域内需不足是客观规律造成的 ,最终消费的物质面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不明显 ,物质产品供给过剩的重要原因是当代技术进步太快的结果 ,而第三产业内需不足是制度性的 ,并且是制约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对2 0 0 3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进行了展望 ,并提出了解决中国经济存在问题的六点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国光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特点、宏观调控政策与效应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对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及其政策趋向进行了预期和展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勇  
本文分析了2012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对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主要的宏观政策建议。文章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7.8%,增长略有改善;CPI上涨2.7%,通货膨胀压力不大。政策将维持中性偏宽松格局。改革的推进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出低迷的希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辉清  
一、上半年我国经济呈“一枝独秀”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幅为7.9%。这一速度如果与去年同期进行纵向比较,应该说还有所不如,增幅约低0.3个百分点;但如果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用“一枝独秀”来描述,也丝毫不为过。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了与去年同期基本相等的增长速度,这表明国内经济增长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勇  
本文分析了2010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对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主要的宏观政策建议。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9.6%,增速略有回落;CPI上涨4%,通胀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从紧来控制通胀,通过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