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9)
- 2023(6259)
- 2022(5090)
- 2021(4672)
- 2020(3759)
- 2019(8608)
- 2018(8322)
- 2017(15635)
- 2016(7872)
- 2015(9237)
- 2014(9054)
- 2013(9396)
- 2012(9163)
- 2011(8844)
- 2010(8679)
- 2009(8245)
- 2008(7862)
- 2007(6797)
- 2006(6402)
- 2005(6063)
- 学科
- 济(65196)
- 经济(65154)
- 方法(20667)
- 管理(19937)
- 数学(19090)
- 数学方法(19052)
- 中国(16466)
- 业(15797)
- 地方(15168)
- 地方经济(11937)
- 企(11133)
- 企业(11133)
- 贸(10868)
- 贸易(10860)
- 易(10580)
- 农(10097)
- 业经(9751)
- 学(9473)
- 环境(8486)
- 制(8044)
- 融(7932)
- 金融(7932)
- 财(7637)
- 发(7625)
- 关系(7579)
- 银(7288)
- 银行(7288)
- 行(7196)
- 经济学(7060)
- 体(6781)
- 机构
- 大学(131895)
- 学院(128659)
- 济(77482)
- 经济(76568)
- 研究(54644)
- 管理(45835)
- 中国(42679)
- 理学(38877)
- 理学院(38415)
- 管理学(38122)
- 管理学院(37865)
- 财(30960)
- 京(28018)
- 经济学(27459)
- 科学(27192)
- 所(27046)
- 财经(25094)
- 经济学院(24528)
- 研究所(24446)
- 经(23071)
- 中心(22396)
- 院(18953)
- 北京(18808)
- 财经大学(18678)
- 科学院(17412)
- 江(16880)
- 社会(16485)
- 研究中心(15774)
- 范(15773)
- 农(15718)
- 基金
- 项目(79393)
- 科学(64321)
- 基金(62052)
- 研究(59513)
- 家(53702)
- 国家(53373)
- 科学基金(45335)
- 社会(43892)
- 社会科(41916)
- 社会科学(41909)
- 基金项目(31275)
- 资助(26194)
- 省(25736)
- 教育(25613)
- 自然(25249)
- 自然科(24681)
- 自然科学(24674)
- 自然科学基金(24286)
- 划(22596)
- 国家社会(20642)
- 中国(20527)
- 编号(20450)
- 部(19988)
- 发(19076)
- 济(18171)
- 重点(18137)
- 经济(18032)
- 教育部(17837)
- 成果(16975)
- 发展(16751)
共检索到207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振
新人口红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5~59岁劳动人口数量出现绝对下降,存在中国数十年的数字型人口红利趋于消失,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方面的红利即将消失殆尽。随着教育、科技的持续投入,劳动者素质的增加,将形成新的人口红利,即人才红利,提升人口劳动效率,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劳动效率提升的过程,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边缘革命",如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文章回顾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即在过去30年中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剩余劳动力渐趋枯竭、人口老龄化的条件下,中国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文章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和论证在第一次人口红利式微乃至消失后,仍然可以产生第二次人口红利,避免"人口负债",即通过教育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和延伸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创造新的储蓄源泉,以及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制度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制度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敬琏
两种可能的前途严峻地摆在前面:一条是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另一条是沿着强化政府作用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前行,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穷途。这样,中国经济就成为一场两种趋势谁跑得更快的竞赛。两条路径泾渭分明,前景更是完全不同。何去何从,正是本文需要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 行政权力 顶层设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阶段的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变化会呈现倒U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依次经历三个关键转折点。采用增长贡献分解法对中国人口红利变化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区间,在2010年越过人口红利拐点,此后人口红利贡献率持续降低,并将在2030年转向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变化通过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等四个维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基本路径、劳动要素、资源要素、政策调控和根本目标等方面进行转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2010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已非短期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所能解释,其间的诸多表象与潜在问题昭示着近10年中国原有经济发展方式——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正在走向终结;亦昭示着中国新一轮以体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琳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成就,受益于人口、进出口、土地和改革四大红利,但人口红利即将迎来拐点,进出口红利正在消失,土地红利趋近尾声,只有改革红利需要进一步释放。人口、进出口和土地红利不会迅速消失,经过改革后还能继续为我国经济增长服务。未来5-10年,改革红利将是我国最大的红利,我国潜在的改革红利在于内需红利、城镇化红利和制度红利,这些红利的释放需要一系列的变革,并且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需要统筹兼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文秀
展望未来,新机遇、新红利、新优势具有可能性,但没有必然性,能否变成现实、为我所用,还需要我们用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去创造、追求、利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抓住新机遇、营造新红利、增创新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社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关于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一般存在两种极端认识。一是"下台阶论",即中国经济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增长将不再可能继续保持8%以上的年均增幅,未来将退守到6%左右;即便如此也是全球的"一枝独秀"。二是"长期高速增长论",即中国作为投资拉动型经济体,只要投资在未来仍然保持高增长(比如20-25%),则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会低于8%,此种观点往往特别强调行政周期对投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茉楠
一直以来"人口红利"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然而,当前沿海地区大规模的用工缺口和不断蔓延的"缺工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井安 王学人
中国经济能够实现高增长,人口红利功不可没。但近年来,人口红利效应已呈现出衰减迹象。这将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值得认真重视。对此,我们提出,应当未雨绸缪,早作应对,从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解决就业难问题、培养高层次带头人才以及加快人才管理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把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为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 高瑗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文章全面总结了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奇迹的积极作用。基本经验为:快速人口转变创造的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的劳动力以及低抚养负担,叠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累的人力资本,形成了人口机会窗口;改革开放战略指导下的适合基本国情的经济社会政策,如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创建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就业创业制度、提高劳动参与率、促进男女平等参与、推行健康中国战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是收获人口红利的政策保障;和平稳定和全球化的国际形势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总之,人口机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条件的有机组合和匹配使得我国成为成功收获人口红利并创造经济奇迹的典范国家。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人口红利 经济奇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小勤 汪红梅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是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APEC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参加的唯一的、最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亚太,尤其是2001年的APEC领导人会议将在中国上海举行,所以APEC对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 1991年加入APEC以来,始终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推动合作的精神,全面参与APEC的各项活动,并为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加快APEC的合作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改革开放20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及其与APEC的关系进行全面论述,旨在进一步阐明中国的发展需要APEC,APEC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