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3)
- 2023(6284)
- 2022(5113)
- 2021(4724)
- 2020(3791)
- 2019(8668)
- 2018(8413)
- 2017(15784)
- 2016(7931)
- 2015(9296)
- 2014(9125)
- 2013(9421)
- 2012(9243)
- 2011(8896)
- 2010(8764)
- 2009(8315)
- 2008(7917)
- 2007(6861)
- 2006(6468)
- 2005(6122)
- 学科
- 济(65390)
- 经济(65348)
- 方法(20685)
- 管理(20048)
- 数学(19091)
- 数学方法(19053)
- 中国(16550)
- 业(15934)
- 地方(15233)
- 地方经济(11967)
- 企(11250)
- 企业(11250)
- 贸(10900)
- 贸易(10892)
- 易(10609)
- 农(10201)
- 业经(9814)
- 学(9523)
- 环境(8486)
- 制(8164)
- 融(8008)
- 金融(8008)
- 发(7677)
- 财(7677)
- 关系(7587)
- 银(7380)
- 银行(7380)
- 行(7287)
- 经济学(7069)
- 体(6858)
- 机构
- 大学(132810)
- 学院(129505)
- 济(77788)
- 经济(76870)
- 研究(55155)
- 管理(46104)
- 中国(43086)
- 理学(39072)
- 理学院(38606)
- 管理学(38309)
- 管理学院(38049)
- 财(31131)
- 京(28279)
- 经济学(27508)
- 科学(27456)
- 所(27301)
- 财经(25203)
- 研究所(24674)
- 经济学院(24560)
- 经(23168)
- 中心(22571)
- 院(19145)
- 北京(18998)
- 财经大学(18766)
- 科学院(17560)
- 江(17056)
- 社会(16583)
- 农(15955)
- 范(15945)
- 研究中心(15886)
- 基金
- 项目(79800)
- 科学(64627)
- 基金(62316)
- 研究(59855)
- 家(53925)
- 国家(53589)
- 科学基金(45512)
- 社会(44055)
- 社会科(42070)
- 社会科学(42063)
- 基金项目(31418)
- 资助(26295)
- 省(25887)
- 教育(25795)
- 自然(25363)
- 自然科(24790)
- 自然科学(24783)
- 自然科学基金(24392)
- 划(22736)
- 国家社会(20697)
- 中国(20630)
- 编号(20619)
- 部(20078)
- 发(19169)
- 重点(18227)
- 济(18195)
- 经济(18056)
- 教育部(17913)
- 成果(17138)
- 发展(16836)
共检索到209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敬琏
两种可能的前途严峻地摆在前面:一条是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另一条是沿着强化政府作用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前行,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穷途。这样,中国经济就成为一场两种趋势谁跑得更快的竞赛。两条路径泾渭分明,前景更是完全不同。何去何从,正是本文需要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 行政权力 顶层设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安东建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推动理论界进一步思考改革深化的未来方向。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必然发生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必须以生产力的显著增长为经济社会巨变提供物质资料支持。因此任何一国的经济转型都是一个渐进的历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宗胜 徐刚 刘书祥
中国的经济学过去所以不能成为一门科学,不能融入国际经济学界,也不能恰当地指导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学中已经形成的规范,来研究中国活生生的现实,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规范包括这样一些内容:针对实践从现实中提出问题,以假定条件限定所研究经济现象的范围;建立说明经济现象关系的理论模型;从模型推导出理论假说;进行统计事实检验;得出明确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成改造世界的任务。以这样的思路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 研究规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振
新人口红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5~59岁劳动人口数量出现绝对下降,存在中国数十年的数字型人口红利趋于消失,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方面的红利即将消失殆尽。随着教育、科技的持续投入,劳动者素质的增加,将形成新的人口红利,即人才红利,提升人口劳动效率,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劳动效率提升的过程,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边缘革命",如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APEC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参加的唯一的、最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亚太,尤其是2001年的APEC领导人会议将在中国上海举行,所以APEC对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 1991年加入APEC以来,始终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推动合作的精神,全面参与APEC的各项活动,并为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加快APEC的合作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改革开放20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及其与APEC的关系进行全面论述,旨在进一步阐明中国的发展需要APEC,APEC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大瑜
中国的长期发展使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并使得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另一种财富标志。虽然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政府作用仍存在种种质疑,但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应能保持其发展趋势并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财富标志 话语权 多极世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明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关于经济特区的走向便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认为经济特区将长远存在,是未来国际贸易自由化总趋势与资本等生卢要素国际移动的障碍普遍存在两相矛盾的结果;亚太经济增长迅猛为我国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顺应了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趋势,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中国经济特区在地理分布和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多大改变,但未来经济特区的功能必将有所侧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胡祖六
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取决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增长又取决于生产率的持续性提高。尽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还不能被一一尽知,但近几年来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大量的实证性研究都表明了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可以通过简单的劳动力和资本累积获得。但若要维持国家长期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不断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生产率就变得至关重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泽填
该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和克强经济学来分析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可以理解为改革和市场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四个经济短波和两个经济长波的波底或低谷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赖以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增长下降空间,但未来中国的深化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增长的下降速度要慢于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
关键词:
克强经济学 经济收敛 增长动力 增长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敬琏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中共十七大的语言,可以概括为"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现在,这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志凌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以体量扩张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青春期"为未来经济走向成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境是找方向时期的困境。观察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前景,不要忽略经济大国的地位因素。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不能简单地从增速这一单一维度去衡量了,传统的经验、规律和标准已经很难准确刻画中国经济现实。中国经济运行已经步入新通道,趋势正在确认;经济能否在新通道里运行更长时间,取决于中国经济升级的势头能否持续。全球经济"三驾马车"格局已经形成,处理好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于中国经济升级至关重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郝云宏
"中国经济学"及其建立或重建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却存在着教条主义、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形式主义、时空绝对等多方面的误区,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并且逐步确立好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研究误区 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习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问题,引起我们诸多反思。回顾中国经济学过去60多年的发展,我们感到倍受鼓舞,也明确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中国革命胜利以后,如何在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一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上做了许多新探索。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特别是以吴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志凌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以体量扩张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青春期"为未来经济走向成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境是找方向时期的困境。观察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前景,不要忽略经济大国的地位因素。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不能简单地从增速这一单一维度去衡量了,传统的经验、规律和标准已经很难准确刻画中国经济现实。中国经济运行已经步入新通道,趋势正在确认;经济能否在新通道里运行更长时间,取决于中国经济升级的势头能否持续。全球经济"三驾马车"格局已经形成,处理好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于中国经济升级至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