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3)
- 2023(10473)
- 2022(8699)
- 2021(7908)
- 2020(6290)
- 2019(14365)
- 2018(14122)
- 2017(26698)
- 2016(13944)
- 2015(15849)
- 2014(15768)
- 2013(16059)
- 2012(15624)
- 2011(14599)
- 2010(14692)
- 2009(13711)
- 2008(13395)
- 2007(11816)
- 2006(11079)
- 2005(10670)
- 学科
- 济(88312)
- 经济(88243)
- 管理(33897)
- 业(32627)
- 中国(27009)
- 方法(26515)
- 地方(24794)
- 数学(23729)
- 数学方法(23628)
- 企(22323)
- 企业(22323)
- 农(20339)
- 业经(16675)
- 贸(16133)
- 贸易(16119)
- 地方经济(15729)
- 易(15603)
- 学(14278)
- 农业(14242)
- 融(13642)
- 金融(13642)
- 财(13323)
- 银(13290)
- 银行(13277)
- 发(13260)
- 行(13044)
- 制(13025)
- 环境(12374)
- 发展(9858)
- 展(9834)
- 机构
- 大学(211577)
- 学院(211282)
- 济(109104)
- 经济(107356)
- 研究(87567)
- 管理(73745)
- 中国(68810)
- 理学(61422)
- 理学院(60632)
- 管理学(59934)
- 管理学院(59517)
- 科学(47802)
- 财(47054)
- 京(46753)
- 所(44757)
- 研究所(40097)
- 中心(37386)
- 财经(36446)
- 经济学(36350)
- 经(33233)
- 农(33090)
- 经济学院(32476)
- 江(31781)
- 北京(31176)
- 院(31051)
- 范(28516)
- 师范(28278)
- 科学院(27105)
- 财经大学(26842)
- 业大(25597)
- 基金
- 项目(129596)
- 科学(103056)
- 研究(97474)
- 基金(95646)
- 家(83192)
- 国家(82543)
- 科学基金(69558)
- 社会(66561)
- 社会科(63399)
- 社会科学(63390)
- 基金项目(48672)
- 省(47581)
- 教育(42649)
- 划(40441)
- 自然(40197)
- 资助(39960)
- 自然科(39246)
- 自然科学(39233)
- 自然科学基金(38569)
- 编号(36681)
- 发(35315)
- 成果(30788)
- 部(30181)
- 重点(29937)
- 发展(29615)
- 国家社会(29446)
- 展(29143)
- 中国(28020)
- 课题(27066)
- 创(26253)
- 期刊
- 济(132926)
- 经济(132926)
- 研究(76800)
- 中国(48993)
- 财(33960)
- 农(32210)
- 管理(30637)
- 科学(29257)
- 学报(28992)
- 融(25488)
- 金融(25488)
- 经济研究(23531)
- 大学(22707)
- 农业(22329)
- 学学(21361)
- 教育(20373)
- 财经(19637)
- 业经(18875)
- 技术(18283)
- 问题(17484)
- 经(17283)
- 贸(16243)
- 世界(15503)
- 国际(15314)
- 技术经济(12591)
- 业(12403)
- 经济问题(10954)
- 统计(10855)
- 经济管理(10068)
- 商业(9714)
共检索到353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楼继伟 郭向军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稳定发展楼继伟,郭向军一、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稳定1、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改革开放15年来,中国存在着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3%,成为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今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可能性是巨大的。一是,中国工业化的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京文
文章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参考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轨迹和可预见的技术变化,综合考虑中国未来资源供给、人口变动、生态环境影响等因素,运用长期经济预测模型及其它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1996—205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作了预测与分析;同时,对保持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及制约因素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实现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若干战略对策
关键词:
中国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坤荣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 快速的经济增长是每个国家都渴求的目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情况尤为如此。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而且对增长目标的渴求还表现得十分强烈。我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已迈过了几个关键阶段,经济学家们所期望的自我持续的经济增长(Self-Sustainedgrowth)机制已开始形成。笔者借用H·钱纳里等人的多国模型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变量是人均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城市化水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进入1992年以来,各地改革开放的高潮叠起,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强劲,这无疑是令人鼓舞的好形势。但人们在普遍为之欢呼为之振奋的同时,也提出了忠告:在强调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谨防发生新一轮经济过热,必须坚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与稳定协调发展的统一。这种告诫既是出于对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也是出于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本文认为有展开分析、予以强调之必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肖炼 董晶
概述回顾2004年,美国经济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高涨、联邦基金利率不断上调的条件下,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全年实际GDP增长4.2%,设备和软件投资、居民住宅投资、联邦政府国防支出和耐用消费品支出保持了较快增长,劳动就业形势不断好转,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较低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建林
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贡献度分析——适时调整需求结构,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程建林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1~1997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2%,高于80年代经济年均增长9.3%的水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光
中国经济适度快速稳定增长的理论与对策刘国光(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78年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18个春秋。在这18年里,中国经济平均保持了近10%的增长率,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两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归结为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德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海波
陈云关于发展新中国经济的思想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在许多时期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点,不仅已经成为国内许多人士的共识,而且受到了国际史学界的赞扬。比如,在国际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论到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时就曾指出:“陈云的政策性建议可以说是50年代中国国内提出的最合理化的发展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各项工作要有一个新的局面。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近几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3年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和连续。在国内市场供求状况没有很大变化、社会需求稳定增长的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从发展趋势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难以淡出,国债投资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韦恩·M·莫里森 王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从一个比较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快速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大国。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原因一是持续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二是国内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面对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有企业、银行部门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将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在长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有
中国未来15年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速度和质量仍是发展的焦点。在21世纪的前50年,农村仍然是内需增长、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根据地”。经济增长面临能源资源短缺的挑战,用30年的时间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基础。建设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和周边环境,长期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互利共赢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道路。推进民营化进程,从地方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因素出发,增强中国经济活力及其增长的持续性。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持续增长 战略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索菲 张晓峒
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也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总是由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同时又对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能促进和刺激经济发展,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则是经济发展的桎梏。制度的创新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或潜在利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制度的演变和创新。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安排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新立
1.对消费和投资的比例进行大幅度的调整,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力量。2011年国家统计局给我们提供了数据,投资率上升到48.6%,居民消费率下降到34%,最终消费率已经低于投资率,投资总额大于政府和居民消费的总额。这个数据说明国民经济最基本的比例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新华
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以CPI计算的通货膨胀率将逐渐趋于稳定,不会因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波动而再出现大幅上涨。雪灾和汶川地震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较小;中国经济不会陷入奥运后萧条;股市虽已经历巨幅调整,但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只要能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房价的巨幅下跌,就能有效防止中国宏观经济出现大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