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2)
2023(11052)
2022(8876)
2021(8159)
2020(6509)
2019(14992)
2018(14916)
2017(27571)
2016(14771)
2015(16852)
2014(16890)
2013(16600)
2012(15560)
2011(14545)
2010(14592)
2009(13856)
2008(13451)
2007(11923)
2006(11219)
2005(10742)
作者
(41636)
(35065)
(34709)
(33597)
(22516)
(16446)
(15799)
(13483)
(13380)
(12314)
(12167)
(11668)
(11467)
(11464)
(11219)
(10826)
(10281)
(10159)
(10010)
(9272)
(9092)
(8498)
(8343)
(8112)
(8059)
(7945)
(7611)
(7287)
(7046)
(6809)
学科
(89220)
经济(89149)
管理(37913)
(33513)
方法(28886)
中国(26312)
数学(26086)
数学方法(25972)
(25656)
企业(25656)
地方(20176)
(19091)
业经(17051)
(16438)
(15164)
贸易(15152)
(14781)
(14711)
(14094)
金融(14094)
(13999)
地方经济(13197)
(13000)
银行(12991)
(12896)
(12697)
农业(12075)
(12024)
环境(10998)
产业(9952)
机构
大学(220767)
学院(216669)
(113076)
经济(111333)
研究(87890)
管理(77868)
中国(70177)
理学(65292)
理学院(64512)
管理学(63648)
管理学院(63206)
(51103)
(47879)
科学(45626)
(44012)
财经(39411)
研究所(39222)
经济学(38190)
中心(37836)
(36123)
经济学院(34060)
(31969)
北京(31867)
(30871)
(30865)
财经大学(29271)
(28840)
师范(28645)
科学院(26080)
(24833)
基金
项目(132319)
科学(105997)
研究(100130)
基金(99819)
(86439)
国家(85790)
科学基金(73062)
社会(69078)
社会科(65648)
社会科学(65632)
基金项目(50709)
(46260)
教育(44983)
自然(42569)
自然科(41591)
自然科学(41581)
资助(41220)
自然科学基金(40910)
(39982)
编号(37740)
成果(31919)
(31572)
国家社会(30992)
(30557)
重点(30364)
中国(29201)
教育部(27926)
课题(27197)
(26498)
人文(26244)
期刊
(135400)
经济(135400)
研究(81139)
中国(49973)
(38021)
管理(32929)
(29385)
科学(29252)
学报(28497)
(27868)
金融(27868)
经济研究(24048)
大学(23037)
教育(22935)
财经(22002)
学学(21254)
农业(19583)
(19304)
技术(18575)
问题(17959)
业经(17789)
(16983)
国际(16369)
世界(15856)
技术经济(12464)
统计(11591)
(11557)
经济问题(10970)
经济管理(10177)
改革(10113)
共检索到364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建堂  吕秀丽  
鉴于30年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制度活力与效率的损伤,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于1979年走向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改革之路。经过15年的艰苦甚而痛苦的探索,一方面党和政府正式确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一个基本靠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系已初见框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卓元  
1978年年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市场化改革是经济改革的主线,历程波澜壮阔:在改革初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深化改革阶段,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了市场化改革,才使中国经济迅速起飞,目前正在从世界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阔步迈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斯  
在经历近三十年的改革后,我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利率体系,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机制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定价更加市场化,同时各类主体利率敏感度持续提升,市场间的藩篱也逐步被打破,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演进及最新进展,并就未来的改革重点进行总结。考虑到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格局短期内难以发生明显变化,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传导模式不是我国追求的目标。在价格型调控框架下,利率走廊调控机制仍有优化空间,同时控制短中期利率存在一定难度,价格型指标和数量型指标之间的关系有待厘清。其他如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尚待推进,部分主体利率敏感度有待提升、信贷资源过度占用等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孙丽  朱律  
自2019年8月17日推出LPR形成新机制,已经完成6次公开报价,并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回溯LPR改革的历史进程,剖析了改革深化推进过程中功能定位的调整。同时,通过与国际经验的对照,提出未来LPR进一步完善深化的对策,逐步改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和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两个"双轨制"并存的现状,完成最终并轨,并实现利率市场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丰若非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经济史研究的黄金期,其研究成果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回顾和梳理了40年来我国经济史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对一些代表性成果进行了评论,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于我国经济史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峥  
改革开放30年来,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迁,劳动力市场化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取得了重大进展。该文以市场化为核心,以时间为主线,对改革进程中有关劳动力市场化理论的重要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提炼,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理论的演进轨迹大体分为探索阶段、拓展阶段、深化阶段和完善阶段等4个阶段。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新奎  
中国"入世"以后,全球价值链处于大规模展开和深化的过程。WTO多边体制面临重大挑战,全球贸易投资规则正在重构,区域性的超级区域贸易协定正在产生,反映了占据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层级高端位置的发达经济体的利益诉求。在这15年中,中国也正式开启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征程,实施以加快知识资本投入为主要手段的全球价值链提升战略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将来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基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凌云  
在当今席卷原有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转轨浪潮中,存在着“激进式”与“渐进式”两种道路的明显区别。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渐进式道路是经济转轨的成功之路。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推进无疑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因此,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市场化进程,对于理解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内涵及其特征,具有重大的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峥  
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中有关劳动力市场化理论的重要文献和理论观点进行梳理与归纳,划分四个阶段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理论的演进轨迹,得出基本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对经济实践的指导意义十分明显。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基本上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力流动和工资决定市场化的机制和基本框架,劳动力流动和择业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各种体制性的壁垒不断消除,基础条件日益完善。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还比较滞后,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仍然面临诸多制度障碍,需要理论界不断推动改革理论新突破,不断推动改革实践新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万君  李艳军  史清华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原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后,农村市场化改革具备了物质、制度、社会和认知条件。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经历了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和深化市场体制改革五个阶段。通过改革,中国农村市场体系逐渐形成,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运行机制逐渐完善,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品牌格局初步显现,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是重视农民、依法实施,尊重市场、适时调控,找准症结、平稳推进;教训是不当干预、徘徊反复和局部照搬等。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是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以后农民和政府为解决农村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剩余问题而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是使“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实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相关主体基于客观需要和利益诉求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博弈互动的过程,核心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前,中国农村市场尚存在市场发育缓慢、一体化程度低、政府越位缺位、市场运行不畅和交易费用高昂等问题,原因在于改革难度加大、制度障碍突出、公权缺乏监督、市场环境欠佳和小农户经营的约束较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兵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他坚定地说: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自此,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大方向明确界定。20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究竟如何?显然,这是一个基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总体性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春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大的经济周期波动。伴随经济周期的波动,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都收到了预期的成效且有各自的特点。文章对我国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实践进行了历史回顾,进而对历次调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199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讲师白胜玲1994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以后,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为主要特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是1994年改革的重点。经过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我国农业市场取向改革30年来,极大地改变了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即从以往供给严重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不少品种的农产品还出现供大于求。农业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是不容否定的,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但是,与非农产业相比,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市场风险更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促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还必须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遵循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琦  
从理论上梳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探索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是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核心,90年代是以城镇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为核心,而到21世纪后,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则已转入以城乡土地制度公平化创新为核心的新阶段,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