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4)
- 2023(8237)
- 2022(6418)
- 2021(5896)
- 2020(4747)
- 2019(10870)
- 2018(10586)
- 2017(19785)
- 2016(10445)
- 2015(12075)
- 2014(11800)
- 2013(11965)
- 2012(11791)
- 2011(11206)
- 2010(11205)
- 2009(10648)
- 2008(10357)
- 2007(9156)
- 2006(8576)
- 2005(7970)
- 学科
- 济(73779)
- 经济(73718)
- 管理(26464)
- 方法(23891)
- 业(22072)
- 数学(21555)
- 数学方法(21420)
- 中国(18820)
- 地方(16839)
- 企(16348)
- 企业(16348)
- 学(13145)
- 农(12965)
- 业经(12811)
- 地方经济(12520)
- 贸(12443)
- 贸易(12436)
- 易(12093)
- 制(10196)
- 环境(10070)
- 财(9985)
- 融(9598)
- 金融(9597)
- 银(9203)
- 银行(9190)
- 行(9001)
- 发(8697)
- 农业(8679)
- 产业(8322)
- 关系(8108)
- 机构
- 大学(171694)
- 学院(167429)
- 济(89849)
- 经济(88624)
- 研究(70035)
- 管理(58397)
- 中国(53652)
- 理学(49620)
- 理学院(48951)
- 管理学(48282)
- 管理学院(47951)
- 科学(38331)
- 财(37540)
- 京(36923)
- 所(35730)
- 研究所(32492)
- 经济学(31225)
- 财经(30172)
- 中心(28856)
- 经济学院(27920)
- 经(27617)
- 农(25289)
- 院(24529)
- 北京(24231)
- 江(23953)
- 财经大学(22482)
- 范(22388)
- 师范(22230)
- 科学院(22034)
- 业大(20246)
- 基金
- 项目(105694)
- 科学(84880)
- 基金(81088)
- 研究(77175)
- 家(71295)
- 国家(70825)
- 科学基金(59615)
- 社会(54629)
- 社会科(52012)
- 社会科学(51998)
- 基金项目(41278)
- 省(36178)
- 自然(35121)
- 自然科(34330)
- 自然科学(34315)
- 教育(33835)
- 自然科学基金(33749)
- 资助(33675)
- 划(31996)
- 编号(27213)
- 部(25567)
- 国家社会(25118)
- 发(24803)
- 重点(24563)
- 中国(24542)
- 成果(23204)
- 教育部(22253)
- 创(21229)
- 发展(21011)
- 展(20728)
共检索到266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加藤弘之
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始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之20年间,中国市场化转型已进展到何处,转型过程呈现出何种特征,其经验教训何在,转型何时完成,这些都是我们要考察的课题。 一、经济转型的到达点 1.双重转型过程。关于市场化进程的量的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厉以宁
改革要深化,发展要再接再盾,改革和发展都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可能前功尽弃。十八届三中全会之际,厉以宁教授畅谈中国即将推进的新一轮改革,本书是他酝酿已久,在赴中国各地实地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亲自撰写而成,是他关亍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最新代表作。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潘珊 龚六堂 李尚骜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产业三个部门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描述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双重"结构转型过程,以及所导致的部门间的非平衡增长。模型内在解释了产生经济"双重"转型的根源:由于部门之间的替代弹性都是大于1的,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导致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转型;要素收入份额的差异导致了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转型。此外,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各部门出现了非平衡增长。最后,本文利用中国1978—2011年的数据,校准了模型主要参数,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模型与现实数据的拟合度。
关键词:
“双重”结构转型 部门异质性 非平衡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桂全
由"泛珠"9省区社会科学院主办、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泛珠社会科学院发展论坛"不久前在南昌成功举行。此次论坛以"宏观调控与区域合作"为主题,就深化"泛珠"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国家当前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4位专家发言集结成一组专栏文章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许小年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之所以还没有成功,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和企业没有感受到压力,国际金融危机也没有改变经济增长的根基,反而使政府借势延伸,市场机制则被迫后退。政府的巨额投资使产能过剩问题突显出来。要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和民营经济的作用。产权保护是重振民营经济的重要和必要前提。历史也证明,若没有私人产权的保护,就不会有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也不会有持续不断的革命性的创新。我国产权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应予以正视并加以改进。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给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带来希望。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转型 民营经济 产权保护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振华
在治理整顿中进入90年代的中国经济,将面临双重结构矛盾,即生产与消费错位的结构矛盾和生产过程中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的结构矛盾。如果这双重结构矛盾得不到缓解,90年代中国经济的前景不容乐观,甚至会影响我国经济顺利进入21世纪。本文针对上述结构矛盾中一些尚存争议的问题谈谈笔者的认识,以供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丹丹 周全林
通过建立经济转型收益的测度指标体系,采用AHP统计方法,测度了1978-2010年中国经济转型收益的综合指数,并分析了经济转型收益的变动趋势及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发现:自经济转型以来,中国体制转型已取得巨大收益,结构转型仍需深化,发展方式转型和全球化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取得更大成就的关键。随着经济转型不断地向后期推进,加强国家主体在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国家对于经济转型方向和过程的有效控制,是经济转型朝向有序、高效方向发展的保证。根据转型演化的实际轨迹调整转型重点,有利于在理性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促使经济转型的收益在长期中得到保持和增长。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经济增长 转型收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志宏 杨亮才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科技无节制地运用、人类对主体性的过度张扬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不完备性,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的恶化使生态结构出现紊乱,生态功能不断减弱,引发了生态风险。为了有效地治理生态风险,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全民生态启蒙教育,提高全民生态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生态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地应对生态风险;树立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生态伦理,使人与自然共存共荣;进行生态风险的全球治理,使全人类能共享生态发展成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姬超
产业转型是伴随经济增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产业结构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真实的经济发展场景中考察比较五个经济特区的增长与结构演变差异,从单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产业转型的增长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产业转型的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减趋势,长期的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产业内的技术进步;不同地区产业转型的结构效应在长期的演化方向大体一致,但演化路径却存在极大差异,可持续增长要求兼顾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业转型根植于经济增长系统,两者互为因果而动态累积,可持续增长要求总量与结构的相互适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长江 高波
内生于工业化转型过程的工农产业二元性与外生于特定制度的城乡组织二元性交叉重叠,构成了中国特殊的"双重"二元经济。在制度性分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双重"二元经济呈现分离式转型路径,劳动力转移不会进行到两个部门边际生产率相等的一体化状态。因此,非农部门劳动力工资上涨并不意味着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束,剩余劳动力的终结也并不意味着二元经济已经一体化。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城乡部门均已越过了转折点进入了新古典阶段,且非农部门先于农业部门出现转折,但并未进入一元化收敛的状态,两部门逐渐表现出制度性分割市场的一般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关键词:
货币电子化 宏观经济形势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潘英丽
本文分析了中国50余年来工业化战略的主要特点及其未能及时退出的后遗症。工业化战略退出的延误不仅带来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结构的失衡,而且埋下了未富先老社会危机的隐患,未来10年中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规定性及其对行政垄断型金融体系向市场化、现代化金融体系转换的客观要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志伟
如何深刻解读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中简称为《决定》)精神,推动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措施顺利展开,并取得成效,是我们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恰当此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13年12月隆重推出了厉以宁教授的新书《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这本书对于深刻理解《决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是厉以宁教授几十年以来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全面、系统、思想性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本文从4个方面、以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衡量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变量——市场化相对指数,从该指数的数据特征和图形分析的结果看,新构建的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该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变量,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证实了1978~2003年间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证实了资本和劳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虽然将经济制度视为外生因素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丰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体现经济转型对增长的影...
关键词:
市场化指数 经济转型 经济增长 动态建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玉书 楼东玮
本文在分析和分解各地区及三次产业资源误置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在传统的增长核算框架内引入错配系数的方法,重新测算了我国在资源误置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并将除去资源错配因素后的实际技术进步分解为结构变迁效应和净增长效应,得到了资源错配、结构变迁和经济转型间的关系。研究还发现:要素流动障碍和资源误置因素的存在不仅影响经济短期的产出总量及其产出比例,也影响经济的长期产出组合方式(生产前沿面),我们若消除所有错配年份的错配因素,则在这些年份中,可使我国GDP增长率平均每年提高0.90个百分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