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4)
- 2023(7220)
- 2022(5972)
- 2021(5600)
- 2020(4619)
- 2019(10659)
- 2018(10368)
- 2017(19854)
- 2016(10482)
- 2015(12300)
- 2014(12219)
- 2013(12588)
- 2012(12249)
- 2011(11318)
- 2010(11455)
- 2009(10989)
- 2008(10848)
- 2007(9638)
- 2006(9107)
- 2005(8650)
- 学科
- 济(72803)
- 经济(72741)
- 管理(30792)
- 业(26684)
- 方法(23516)
- 数学(21245)
- 数学方法(21087)
- 企(20905)
- 企业(20905)
- 中国(19225)
- 地方(16656)
- 财(14125)
- 农(13374)
- 贸(12639)
- 贸易(12628)
- 地方经济(12387)
- 易(12291)
- 业经(11931)
- 制(11771)
- 学(11021)
- 银(10029)
- 银行(10029)
- 融(9783)
- 金融(9783)
- 行(9646)
- 环境(9430)
- 体(8892)
- 农业(8743)
- 发(8544)
- 关系(8213)
- 机构
- 大学(167173)
- 学院(164359)
- 济(90451)
- 经济(89114)
- 研究(65554)
- 管理(58758)
- 中国(53618)
- 理学(48959)
- 理学院(48404)
- 管理学(47890)
- 管理学院(47576)
- 财(40581)
- 京(35985)
- 科学(33302)
- 所(33110)
- 财经(31800)
- 经济学(30969)
- 研究所(29286)
- 经(28941)
- 中心(28285)
- 经济学院(27600)
- 北京(24176)
- 江(23723)
- 财经大学(23475)
- 院(22682)
- 范(20706)
- 农(20700)
- 师范(20619)
- 科学院(20206)
- 社会(19145)
- 基金
- 项目(96282)
- 科学(77296)
- 基金(73421)
- 研究(73286)
- 家(62793)
- 国家(62360)
- 科学基金(53051)
- 社会(51806)
- 社会科(49334)
- 社会科学(49325)
- 基金项目(37094)
- 省(32873)
- 教育(32365)
- 资助(31610)
- 自然(30041)
- 自然科(29335)
- 自然科学(29328)
- 自然科学基金(28831)
- 划(28186)
- 编号(26680)
- 部(23791)
- 成果(23473)
- 国家社会(23304)
- 中国(23030)
- 发(22443)
- 重点(22071)
- 教育部(21182)
- 人文(20090)
- 济(19880)
- 社科(19728)
- 期刊
- 济(108974)
- 经济(108974)
- 研究(61738)
- 中国(33833)
- 财(31587)
- 管理(24249)
- 科学(20518)
- 融(19789)
- 金融(19789)
- 农(19679)
- 经济研究(19348)
- 学报(19268)
- 财经(17881)
- 经(15725)
- 大学(15607)
- 问题(14877)
- 学学(14669)
- 贸(14273)
- 技术(13311)
- 农业(13277)
- 业经(13167)
- 国际(13001)
- 世界(12964)
- 教育(11929)
- 技术经济(10465)
- 统计(9521)
- 经济问题(9088)
- 经济管理(7888)
- 策(7686)
- 改革(7449)
共检索到274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树清
本文从全球的角度历史地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对外失衡和内部失衡。作者认为,贸易顺差和储蓄剩余不是判断一国经济强弱的绝对标准。中国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反映了中国独特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暴露了收入分配、要素价格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深层矛盾。在促进了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失衡也延缓了产业升级,加剧了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威胁。外部不平衡与内部不平衡联系密切,但性质相差甚远。同种类型的世界经济不平衡由来已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内部不平衡主要是自身的体制和政策原因造成的,发展下去有可能对本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经济平衡 产业升级 体制改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志凌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是国内经济结构失衡,投资和出口对GDP贡献比重偏高,消费对GDP贡献比重偏低,因而需要降低投资比重,减少出口依赖,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以及"去产能化"和"去杠杆化"。这些观点如不加以理清和纠正,可能会对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产生误导作用。本文认为,从我国的大国地位和开放的经济体本质出发,着眼于我国未来战略性发展,投资的方向必须明确,出口的基础必须打牢,消费的引导必须理智,化解产能过剩也必须有新思路。结构调整应避免掉入所谓经济再平衡的数字"陷阱",更不可简单对比西方的经验数字、照搬做法,轻则扰乱视听,重则误国误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但世界经济依然并不平静,目前世界经济凸显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世界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二是各国经济复苏格局分化加剧多重风险,三是全球技术创新进步周期尚待开启。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严格说来,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由"老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之中。"新常态"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世锦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从一种供求平衡向另一种供求平衡转变。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再平衡,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第一,高投资要触底,通过进一步放开准入的办法来稳定需求。第二,以配额制切实削减严重过剩的产能,稳定实体经济经营效益。第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不是寄期望于其完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而在于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效率,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关键。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转型 再平衡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尼古拉斯.拉迪 尼古拉斯.博斯特 王宇
本文认为,只要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降低投资增速,扩大消费支出,实现年均GDP增速7.5%,投资占GDP比重年均下降1%,消费水平年均增长9.7%,中国可能在10年内实现经济再平衡。而且,政治改革并非经济再平衡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经济 再平衡 消费 投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尼古拉斯·拉迪 尼古拉斯·博斯特 王宇
未来十年,为了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实现经济再平衡。再平衡的关键是让市场来决定利率、汇率和能源价格;政府则应当通过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以十年时间作为实现再平衡的目标较为合适。本质上讲,政治改革是必要的,也是解决更深层次经济社会问题所必须的,但并非再平衡的前提条件。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关于经济改革的决心和思路,将成为打破改革僵局的关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远鸿
当前我国经济的内部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储蓄和投资的失衡以及投资和消费关系的不协调上。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是中国经济内外不平衡的突出特征。引起我国经济内外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宏观政策调整,可以将内外不平衡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但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内外不平衡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多管齐下,努力缓解我国经济内外不平衡问题。
关键词:
内外不平衡 贸易顺差 国际经济失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贤良
关于保持我国经济外部平衡的思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博士熊贤良任何国家,只要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与外部世界有经济交往,就有一个维持经济外部平衡(externabalance)的问题。外部平衡即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宏观经济平衡的重要方面,与内部平衡相...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斌 贺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Olivier Blanchard Hans Genberg 郭树清 樊纲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潘珊 龚六堂 李尚骜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产业三个部门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描述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双重"结构转型过程,以及所导致的部门间的非平衡增长。模型内在解释了产生经济"双重"转型的根源:由于部门之间的替代弹性都是大于1的,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导致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转型;要素收入份额的差异导致了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转型。此外,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各部门出现了非平衡增长。最后,本文利用中国1978—2011年的数据,校准了模型主要参数,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模型与现实数据的拟合度。
关键词:
“双重”结构转型 部门异质性 非平衡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敏 罗霄 缪海斌
在对中国经济平衡增长中总量和结构失衡的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相关学者对影响中国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原因(也是平衡增长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分析。Blanchard & Giavazzi认为,社会保障不足下的居民高储蓄意愿和人民币币值高估是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Aziz认为,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高投资、低消费的原因是资本成本太低。扩张性的逆周期货币政策使得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李钊 马光荣
中国以分税和转移支付为代表的财税体制是近30年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分税激发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而中央政府将分税用于转移支付又会影响受助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有必要将分税和转移支付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理论分析说明,分税的逻辑是寓平衡于激励,转移支付的逻辑是寓激励于平衡,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均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效应的总和决定了总体增长效应。本文基于2000-2016年面板数据,证实了市县政府财政收入分成率与转移支付均等化力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首次考察了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效果,能够为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提供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
分税 转移支付 激励 平衡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潘敏 罗霄 繆海斌
中国经济平衡增长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文对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特征、原因、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平衡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性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该问题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平衡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