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1)
- 2023(13920)
- 2022(11484)
- 2021(10512)
- 2020(8728)
- 2019(19701)
- 2018(19140)
- 2017(36054)
- 2016(19461)
- 2015(21800)
- 2014(21420)
- 2013(21428)
- 2012(20273)
- 2011(18765)
- 2010(18776)
- 2009(17797)
- 2008(17554)
- 2007(15702)
- 2006(14153)
- 2005(12996)
- 学科
- 济(101004)
- 经济(100879)
- 管理(58898)
- 业(52644)
- 企(42184)
- 企业(42184)
- 方法(37119)
- 数学(32760)
- 数学方法(32529)
- 中国(26486)
- 财(23882)
- 农(22810)
- 制(20849)
- 地方(20289)
- 业经(19999)
- 学(19791)
- 贸(18873)
- 贸易(18863)
- 易(18375)
- 银(15508)
- 银行(15461)
- 融(15445)
- 金融(15442)
- 农业(15110)
- 环境(15106)
- 体(15099)
- 行(14880)
- 地方经济(13598)
- 和(12692)
- 务(12677)
- 机构
- 大学(299862)
- 学院(294937)
- 济(139524)
- 经济(137232)
- 研究(112115)
- 管理(108105)
- 理学(93026)
- 理学院(91918)
- 管理学(90603)
- 管理学院(90062)
- 中国(85280)
- 科学(65156)
- 京(63167)
- 财(63068)
- 所(57638)
- 农(53257)
- 研究所(52369)
- 财经(50150)
- 中心(48647)
- 经济学(45688)
- 经(45669)
- 业大(43714)
- 江(43249)
- 农业(41945)
- 经济学院(40953)
- 北京(40223)
- 院(39579)
- 财经大学(37303)
- 范(36464)
- 师范(36015)
- 基金
- 项目(194511)
- 科学(154201)
- 基金(146312)
- 研究(136993)
- 家(130262)
- 国家(129283)
- 科学基金(109065)
- 社会(93584)
- 社会科(88921)
- 社会科学(88900)
- 基金项目(76589)
- 省(71684)
- 自然(69023)
- 自然科(67440)
- 自然科学(67411)
- 自然科学基金(66305)
- 划(62021)
- 教育(61415)
- 资助(59502)
- 编号(50246)
- 部(45086)
- 重点(44902)
- 发(42484)
- 成果(41639)
- 国家社会(41192)
- 创(40372)
- 制(39189)
- 教育部(38715)
- 创新(38162)
- 中国(37288)
- 期刊
- 济(157717)
- 经济(157717)
- 研究(93627)
- 中国(58527)
- 学报(50780)
- 农(48544)
- 财(48060)
- 科学(46811)
- 管理(41789)
- 大学(38354)
- 学学(36693)
- 农业(32409)
- 融(29157)
- 金融(29157)
- 经济研究(27444)
- 财经(26886)
- 经(23270)
- 教育(22419)
- 技术(21938)
- 业经(21535)
- 问题(21001)
- 贸(19157)
- 世界(17728)
- 国际(17727)
- 业(17666)
- 技术经济(15709)
- 版(14426)
- 统计(13789)
- 科技(12807)
- 商业(12714)
共检索到452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姬超 袁易明
本文通过估计生产函数,分解增长过程中的要素贡献及增长率变化趋势,并以五个特区设立三十年来的面板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中国经济特区的高速增长依赖的仍然是资本投入为主的"外延式增长",对资本生产力的释放是特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导致特区差距的最主要因素;(2)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为源泉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因而对特区差距的贡献也小;(3)特区经济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的趋同为局部收敛提供了条件,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和增长率的差异也为分化提供了可能,新一轮经济转型过程中能够获得先机者将在区域竞争中取得先行优势。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差距 要素贡献 经济增长 转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罗凤翔
中国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过十余年的奋斗,已经度过它的童年时期。十年来,经济特区的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举世瞩目。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日期的迫近,中国经济特区被赋予更新更高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中国经济特区在数量、形式、功能、内涵和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姬超
过度投资导致了资源使用效率下降,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鉴于对全国整体的分析忽略了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结构性问题,本文5个经济特区作为实证对象,从资本密度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两个方面对投资效率进行分解,并对这两项因素之间的关系加以验证。结果显示:(1)改革开放初期,大量投资短暂降低了投资效率,但由于制度红利释放的增长效应大幅提高了TFP水平,投资效率随之提高;(2)不同发展场景中的投资效率演变特征有所不同,不应全盘否定投资的积极意义;(3)TFP变化与资本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全国层面体现为倒U形曲线,在区域层面却可能体现为正U形曲线;(4)持续的经济增长在根本上依赖于TFP水平提高,为此...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国平 王韧
基于城乡转换和经济开放的双重约束,结合二元经济和国际贸易价值增值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四部门的双二元递推理论模型,力图以此来描述中国收入差距变动的总体特征和基本趋势。经验数据较好地支持了这一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巨大城乡差距决定了中国收入差距变动总体上的“倒U”趋势,但这一趋势呈现出动态特征,并要受经济开放的影响。从根本上看,重新审视二元结构政策,消除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有序地推动对外开放,构成了优化我国收入分配结构、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
二元结构 经济开放 收入差距 变动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怀谷
世界经济特区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它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经济特区强有力地参与国际贸易,且向生产高附加值的 技术集约化商品发展,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国际市场始终保持主 动地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石碧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建立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在改革开放中有效地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9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一哄而上、遍地开发"的"开发区热",导致了经济开发区缺乏统一规划、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加剧。中国加入WTO后,如何认识开发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开发区由"政策优惠型"向"自主发展型"转变,提高其国际竞争力都是急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开发区 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卢进勇
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卢进勇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地设立和发展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这已成为一种新的世界经济现象,已经并将继续对国别经济、区域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经济特区的数量增长迅速由于许多国家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承超 崔悦
南北地区发展问题近年来逐渐凸显,促进南北地区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Markov链方法,使用1978—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进出口额数据,测度中国南北地区经济差距,并对其时空演进趋势作出预测。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南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南方地区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进出口额均高于北方。Dagum基尼系数结果发现,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进出口额的地区差距主要来源均为地区内差距,考察后期南北地区间基尼系数均呈现升高态势。空间Markov链结果表明,南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南方地区在人均GDP、进出口额方面向上转移概率较高,北方地区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方面向上转移概率较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笳旭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变动趋势 趋同 成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颜冬 姬超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特区经济属于中国整体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构件,不能将其作为一个同质的区域经济体加以分析。非均衡增长方式直接带动了特区经济的起飞,为其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提供了条件,同时使得特区的现代化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走在了全国前列。然而随着特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再深化却逐渐停滞,出现了向全国传统体制收敛的迹象,这一点被特区32年来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变化趋势所证实。因此,实现特区未来经济持续增长与转型的出路在于进一步消除影响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互补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红
免税区或其他名义的自由经济区域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大亚历山大征服腓尼基岛的时代。虽然免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却迟至近20年才开始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约有70多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近400个免税区。然而,理论界却鲜有人运用贸易理论分析免税区。直到1974年Hamada才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在标准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小林 孙安琴
中国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发展方面的进程既定格局,均受到国内、国际背景的规定。迄今为止,以1992年为主要界线,经济特区经历了两种有显著差异的发展背景。 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既有突进,也有局限性。90年代国内、国际背景的加速演进,汇聚成了经济特区面临大挑战的场景,改变了其在全国的综合性的优越位势。经济特区需要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相对平等的、多元化的进取格局中,实事求是地选择新的发展立足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完成阶段性的转变,实现新的跃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由陶一桃、鲁志国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特区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是一部详细记载中国经济特区产生、发展、演变历程的史书。它的出版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由起步到飞速发展的神奇的历史进程,更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转型社会制度变迁的路径与轨道。书中许多思想与论述对人们研究特区,探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高度评价了经济特区的意义。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这样一个计划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创立市场经济的绿洲开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计划经济最薄弱的地方,凭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比邻港澳,或远离计划经济中心),首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明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关于经济特区的走向便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认为经济特区将长远存在,是未来国际贸易自由化总趋势与资本等生卢要素国际移动的障碍普遍存在两相矛盾的结果;亚太经济增长迅猛为我国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顺应了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趋势,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中国经济特区在地理分布和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多大改变,但未来经济特区的功能必将有所侧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