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6)
2023(15671)
2022(13217)
2021(12362)
2020(10531)
2019(24355)
2018(23916)
2017(45896)
2016(25323)
2015(28520)
2014(28419)
2013(28465)
2012(27390)
2011(25342)
2010(25741)
2009(24333)
2008(24330)
2007(22376)
2006(20047)
2005(18554)
作者
(77993)
(65267)
(64923)
(62088)
(41853)
(31294)
(29448)
(25360)
(24973)
(23538)
(22843)
(21894)
(21357)
(21203)
(21145)
(20384)
(19368)
(19232)
(19095)
(19039)
(16726)
(16517)
(16114)
(15180)
(14958)
(14808)
(14575)
(14050)
(13308)
(13116)
学科
(121674)
经济(121558)
管理(67628)
(64028)
(50907)
企业(50907)
方法(48438)
数学(42498)
数学方法(42022)
中国(33023)
(30376)
(28378)
(27990)
地方(25337)
业经(23131)
(22932)
(22825)
贸易(22815)
(22151)
农业(19682)
(18773)
银行(18699)
(18470)
金融(18467)
(18042)
(16903)
环境(16416)
理论(16287)
(16050)
(15899)
机构
大学(385439)
学院(380309)
(167223)
经济(163911)
研究(144420)
管理(135278)
理学(114750)
理学院(113308)
管理学(111101)
管理学院(110407)
中国(109689)
科学(88641)
(83242)
(77463)
(76537)
(70066)
研究所(69504)
中心(63303)
财经(60774)
(59474)
业大(56343)
农业(55399)
(55130)
经济学(53655)
北京(53345)
(52106)
师范(51525)
(51074)
经济学院(48083)
(46228)
基金
项目(241522)
科学(189084)
基金(176694)
研究(171941)
(156961)
国家(155708)
科学基金(129919)
社会(109931)
社会科(104158)
社会科学(104128)
(91224)
基金项目(91077)
自然(83766)
自然科(81791)
自然科学(81755)
自然科学基金(80348)
(79143)
教育(78732)
资助(75024)
编号(67073)
成果(57616)
重点(56035)
(54864)
(53462)
课题(48431)
(48342)
科研(46655)
国家社会(46411)
教育部(46315)
创新(45598)
期刊
(193153)
经济(193153)
研究(122089)
中国(77241)
学报(67018)
(63760)
科学(60126)
(59168)
管理(50798)
大学(49630)
学学(46761)
农业(42673)
教育(38676)
(38471)
金融(38471)
财经(32551)
经济研究(32231)
技术(30612)
(28196)
业经(27378)
问题(25741)
(23247)
(23008)
国际(20879)
世界(20456)
技术经济(19989)
统计(19208)
(19106)
图书(17235)
理论(17029)
共检索到593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士成  
本文运用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长期识别条件,通过引入贸易依存度等外生变量,采用SVAR方法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冲击进行分解,并讨论了中国短期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短期经济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需求冲击,同时,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也与理论基本相符,不存在"斜率之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敏  李文溥  
基于AD-AS模型,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产出和价格水平的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揭示1996—2005年期间驱动中国经济波动的总供需力量变化,并发现,近年来的"高增长、低通胀"是在有效供给能力改善的强有力推动下实现的。这意味着,全球化条件下实现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正在从需求转向供给。因此,现阶段的宏观调控应更加重视供给管理,把提升本国经济竞争力、增加有效供给能力、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放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首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四灿  张云  
本文将金融加速器机制和政府干预因素嵌入到基本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以此研究政府干预和利率管制通过影响企业投资引发并加剧总需求结构失衡的具体机制,以及总需求结构渠道在传导外生冲击并最终引起经济波动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干预和利率管制均会导致总需求结构失衡。其中,政府干预通过降低企业要素价格敏感性并增强企业的产出规模动机引发投资冲动,导致用于消费的产出份额被挤占;利率管制则压低了存贷利率,导致家庭储蓄收益和消费水平下降并刺激企业扩大投资。总需求结构渠道对外生冲击的放大效应是通过增强投资对产出波动的影响来发挥作用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总需求结构失衡越严重,金融加速器对外生冲击的放大效应越显著;(2)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降低政府干预需要同步进行才能有效扭转总需求结构失衡。由此,改善的需求结构才能有效降低外生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方  
经济的运行,取决于供需的消长变化;说到底,经济理论实质上就是供需理论。所以,“总需求—总供给”系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骨架,是赖以展开宏观经济研究的基轴和主线。怎样认识与描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形成与变动机理,成为宏观经济学理论各学派的分水岭。本文是作者的《就业与物价通论》[1,2]的续论。文中研究对象仍旧是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体制。我在《就业与物价通论》中主要讨论经济稳定问题,本文将对描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剑  
在短期宏观调控中,供给管理长期被忽视。本文重新考量了供给管理在短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分析了供给管理在调控短期宏观经济时的作用机理,探讨了供给管理政策体系,以及短期宏观调控中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管理政策的搭配原则。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高  
本文运用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长期识别条件,在一个二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将影响中国真实GDP和通货膨胀的冲击分解成了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利用分解的结果,我们估计了中国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斜率为负(真实产出与通货膨胀负相关),而短期总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真实产出与通货膨胀正相关),这与现有的宏观理论完全不符。我们将这一结果称为"斜率之谜"。这一现象的真实性还需要更多经验研究的验证。如果这一现象的可靠性能够得到确认,那么对其原因的分析将是下一步理论研究的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海林  梅国平  
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更是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建立经济波动(产出缺口)的动态方程,利用分位数回归技术研究总需求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消费率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影响效果大,长期内,也能较好地维持经济平稳增长,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在不同水平产出缺口下消费率和投资率对于产出缺口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当期消费率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都显著为正,且影响系数都在2.1以上,滞后一期消费率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系数都显著为负;当期投资率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也显著为正,且效果在1.0左右,而滞后一期投资率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显著,投资存在短视行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涂巍  王治国  邹恒甫  
本文使用1978—2013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从总需求、产业、生产力、就业与工资、价格水平、货币与利息6个方面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规律。不同于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发现中国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转型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周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0年和1991—2013年。前一阶段,主要是供给面因素造成经济波动,且波动率较大。后一阶段,经济波动表现为需求驱动型,波动幅度明显减弱。二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的比值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这反映了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空间上频繁迁移的特点,即宏观经济景气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反之,则迁移回农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依据利率管制制度下IS IM模型的配额均衡推导出中国总需求函数Y =D(M/P ,R) ,蕴涵仅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的需求管理政策含义。为评价中国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 ,本文运用货币政策效应测度的特定指标体系和算法程序 ,事后考察1 981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与国民收入的历时动态及其协同运动性质 ,有关类型化解释结果表明其间中国货币政策未能实施有效的反周期名义货币供应管理操作 ,而基于货币政策规则的货币供应目标比较也揭示了 1 998- 2 0 0 0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紧缩倾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伍戈  刘琨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刘易斯拐点等的冲击,中国经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总需求调整受到越来越多制约。外需无法回至危机前;消费需求短期也难以大幅提升;投资需求爱前期房价高企及金融危机后融资条件等约束,刺激空间也明显缩小。因此,单靠传统的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彻底破解中国经济的困局。本文在总供给—总需求(AD-AS)的系统性分析框架下,借鉴供给学派的部分主张,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境进行剖析,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以避免走过度依赖投货币、上项目的老路,实现更加合意的经济均衡:一方面应继续坚持逆周期的总需求调控,但要格外注重追求投资效率、把握刺激力度,充分考虑物价对总需求扩张的敏感程度;另一方面,应试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鹤  刘金全  顾洪梅  
本文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从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角度,描述和检验了国外总需求和总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国外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拉动作用不仅是2003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为此,中国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仍然要将提高和保持国际贸易规模、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目标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作者认为 ,中国 1991年开始的第 9轮经济波动 ,到 1999年底 ,已进行 9年 ,呈现“高起缓落”态势。期间 ,经济增长率连续 7年回落。“十五”时期 ,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稳定的快速增长时期 ,经济波动有可能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均位势上出现一种微波化的新态势 ,并表现为“长起短落”格局。这一时期 ,关于经济较稳定地快速增长的需求基础问题、产出基础问题、区域基础问题、政策基础问题和外在冲击问题 ,值得重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本文认为 ,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1)经济增长实现了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 2 )经济增长率延续了自 1993年开始的下滑趋势 ,但下滑幅度有所减缓 ;( 3 )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变化 ;( 4)在投资需求中 ,投资的增长明显乏力 ;( 5)价格仍处于通货紧缩趋势中 ,但下降幅度亦有所减缓。作者指出 ,经济波动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不断打破旧平衡与寻求新平衡的结果。一般地讲 ,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滑 ,是由于受到总需求不足的冲击 ,或 (和 )总供给调整的冲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袁吉伟  
本文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产出和价格的数据,建立了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用分析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考察经济增长和价格对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响应。实证研究表明,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标准差均较大,而且总需求冲击波动性要大于总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说明我国经济在样本数据期内存在波动性。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总供给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长期趋势,而总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短期影响;对于价格而言,总供给冲击对价格产生负向长期影响,总需求冲击对价格产生正向长期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在于供求冲击为负,供给负冲击更为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万平  赵金凯  
以强可持续为视角,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和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经济增长核算框架,并结合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能源消耗和环境损耗,对中国1981—2014年间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进行动态解析。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耗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小,环境损耗不利于经济增长;虽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但却是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