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3)
2023(11873)
2022(10058)
2021(9374)
2020(7972)
2019(18414)
2018(18083)
2017(34653)
2016(18618)
2015(21382)
2014(21614)
2013(21807)
2012(20765)
2011(19114)
2010(19112)
2009(18031)
2008(17817)
2007(16075)
2006(14062)
2005(13031)
作者
(56782)
(47900)
(47756)
(45701)
(30572)
(22941)
(21751)
(18609)
(17917)
(16986)
(16657)
(15936)
(15372)
(15370)
(15242)
(14978)
(14168)
(14061)
(13792)
(13658)
(12014)
(11782)
(11605)
(10894)
(10884)
(10798)
(10488)
(10186)
(9700)
(9517)
学科
(101526)
经济(101447)
管理(50243)
(46925)
方法(41428)
数学(37138)
数学方法(36856)
(36575)
企业(36575)
中国(25702)
(21892)
地方(20760)
(20279)
(20225)
(18065)
贸易(18057)
(17560)
业经(17483)
(16402)
农业(14396)
(14212)
银行(14181)
(14155)
金融(14153)
地方经济(13740)
(13639)
环境(13368)
(13117)
(11714)
财务(11686)
机构
大学(288227)
学院(284290)
(133599)
经济(131192)
研究(106139)
管理(104123)
理学(89234)
理学院(88158)
管理学(86729)
管理学院(86194)
中国(81371)
科学(62936)
(61485)
(57995)
(55044)
研究所(50104)
(48833)
中心(47215)
财经(46731)
经济学(43844)
(42542)
(41536)
业大(41146)
北京(39555)
经济学院(39408)
农业(38629)
(37240)
(36034)
师范(35663)
财经大学(34746)
基金
项目(183972)
科学(144923)
基金(136705)
研究(131170)
(120396)
国家(119507)
科学基金(100794)
社会(86439)
社会科(82134)
社会科学(82112)
基金项目(71227)
(68072)
自然(63969)
自然科(62497)
自然科学(62476)
自然科学基金(61426)
教育(59449)
(58673)
资助(57477)
编号(50068)
(42531)
重点(42031)
成果(41416)
(40526)
国家社会(37479)
(37258)
教育部(36413)
科研(35575)
中国(35222)
创新(35165)
期刊
(147924)
经济(147924)
研究(87698)
中国(55563)
学报(46694)
(44669)
(43732)
科学(42625)
管理(38420)
大学(34998)
学学(33163)
农业(29596)
(27235)
金融(27235)
经济研究(25744)
财经(24827)
技术(24158)
教育(22799)
(21569)
业经(20015)
问题(19804)
(17943)
(16634)
世界(16242)
技术经济(16161)
国际(15808)
统计(15417)
(13279)
(13117)
理论(12842)
共检索到431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腊生,刘妍  
As an expression of economic system's activity, the status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not only adapts to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subjects to systematic factors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In this paper, authors made an analysis to this issue from the systematic point of view.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作者认为 ,中国 1991年开始的第 9轮经济波动 ,到 1999年底 ,已进行 9年 ,呈现“高起缓落”态势。期间 ,经济增长率连续 7年回落。“十五”时期 ,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稳定的快速增长时期 ,经济波动有可能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均位势上出现一种微波化的新态势 ,并表现为“长起短落”格局。这一时期 ,关于经济较稳定地快速增长的需求基础问题、产出基础问题、区域基础问题、政策基础问题和外在冲击问题 ,值得重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本文认为 ,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1)经济增长实现了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 2 )经济增长率延续了自 1993年开始的下滑趋势 ,但下滑幅度有所减缓 ;( 3 )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变化 ;( 4)在投资需求中 ,投资的增长明显乏力 ;( 5)价格仍处于通货紧缩趋势中 ,但下降幅度亦有所减缓。作者指出 ,经济波动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不断打破旧平衡与寻求新平衡的结果。一般地讲 ,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滑 ,是由于受到总需求不足的冲击 ,或 (和 )总供给调整的冲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韩旭  
使用一阶自回归随机过程来描述中国的消费波动,并重新估算经济波动福利成本和经济增长福利成本,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和消费波动的可预测性是正相关的,并且在一阶自回归假设条件下计算出的福利成本略低于独立同分布情形。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明  
本文借鉴Lucas(1987)、Alvarez和Jermann(2004)的研究模型,将非平稳的消费序列分解为周期波动成分和增长趋势成分,估算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总福利成本和边际福利成本,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经济波动还是经济增长,边际福利成本均为总福利成本的两倍左右;中国经济波动与增长的福利成本在1952~2010年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1952~1990年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显著大于1991~2010年,而后一阶段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则远远大于前一阶段。宏观调控应增强中国经济的稳定性,着重防范内外部因素对经济增长趋势的不确定冲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左军英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它的经济波动对中国有较深的影响。多数人认为,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方面,对贸易的影响较小。因为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多为必需品,需求弹性小。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军伟  
文章基于门槛回归模型,采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加总时序和地区、工业行业分解面板数据,在考虑到处于不同波动状态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长期增长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假设下,对1978~2011年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秀海  
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理论的脉冲响应函数,对中日双边经贸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冲击反应模型,在实证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中日间经济相互冲击的效果。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各冲击因素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及其贡献率大小,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对日本经济的冲击效果相当明显,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万平  袁晓玲  
文章通过向量自回归理论的脉冲响应函数,在以中美双边经贸为传导纽带的基础上建立了冲击反应模型,定量分析了中美间经济相互冲击的效果。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冲击因素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及其贡献率大小,实证结果显示: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效果相当明显,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童相彬  张书华  
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SV-TVP-VAR模型,深入探究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的影响特征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跨境资本流入的增加能够降低我国系统性风险水平且两者之间存在负反馈机制,但在国外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时期影响方向发生逆转;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时期,系统性风险上升对产出增长的抑制效应明显强于国内经济不稳定时期;跨境资本流动可对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因此,应在确保宏观经济稳健运行的基础上有序扩大资本项目开放,维护金融稳定,规避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产出增长和物价水平的非对称冲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胡红安  
经济系统是以人类的活动为核心,包括社会、经济、教育、科学技术以及生态环境在内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生存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因此,只有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科学、深刻地认识经济系统的运动规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立甫  姚坚  高铁梅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贝叶斯方法进行估计,识别和分析了偏好冲击、技术冲击、价格加成冲击和利率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了正向影响而且存在技术扩散机制的情况下产出水平可以到达新的稳态水平;而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为明显。货币政策冲击(利率冲击)对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均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大。价格加成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正向影响,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因此,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立勋  韩立国  
文章借鉴Blanchard&Quah(1989)提出的方法构建二元SVAR模型,将影响中国实际GDP波动和失业波动的随机冲击分解成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结果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遭遇的供给冲击为正,需求冲击为负;供给冲击对产出具有正向持久效应,对就业总体呈现持续的负向影响;需求冲击对产出产生短期的正向"驼峰"效应,并在第5个年度出现反转,由正转为负向效应,对就业则产生持续的正向冲击效应;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需求冲击对就业波动占主导因素,供给冲击对就业波动则解释1/4左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庄子罐  舒鹏  傅志明  
金融中介活动旨在提高实体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的背景,本文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比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出现会增加我国信贷市场的不稳定性,并会引起经济中产出与投资波动幅度的扩大。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影子银行管理者调整对借款企业风险偏好的不正当激励,是影子银行能够在短期内扩大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云松  
文章建立了一个含有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来解释中国1978~2008年之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其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解释GDP和消费的波动性、投资与GDP的高度相关性以及投资的一阶序列自相关性,模型也能解释大部分的投资的波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