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9)
2023(12962)
2022(10766)
2021(10026)
2020(8425)
2019(19455)
2018(19340)
2017(36694)
2016(19576)
2015(22636)
2014(22457)
2013(22334)
2012(20710)
2011(19159)
2010(19378)
2009(18430)
2008(17934)
2007(15997)
2006(14522)
2005(13539)
作者
(58251)
(48645)
(48586)
(46344)
(31143)
(23118)
(21831)
(18807)
(18672)
(17376)
(16999)
(16327)
(15974)
(15809)
(15594)
(15227)
(14621)
(14198)
(13934)
(13653)
(12406)
(11929)
(11889)
(11267)
(11027)
(10989)
(10836)
(10436)
(9880)
(9572)
学科
(104205)
经济(104085)
管理(58390)
(50368)
(41906)
企业(41906)
方法(41284)
数学(37181)
数学方法(36618)
中国(26680)
(21404)
(21232)
(20364)
地方(20175)
业经(19521)
(18767)
(17619)
贸易(17606)
(17152)
(14989)
金融(14986)
(14915)
银行(14883)
(14749)
(14363)
环境(14169)
地方经济(13547)
农业(13369)
理论(12971)
(12661)
机构
大学(296747)
学院(293217)
(136838)
经济(134431)
管理(108557)
研究(107781)
理学(92849)
理学院(91818)
管理学(90100)
管理学院(89575)
中国(83746)
(63366)
(62372)
科学(61805)
(54698)
研究所(49311)
财经(48986)
中心(47106)
(45879)
经济学(44626)
(44557)
(43738)
北京(40826)
业大(40016)
经济学院(39784)
(38517)
财经大学(36422)
农业(35956)
(35724)
师范(35301)
基金
项目(189313)
科学(150165)
基金(141046)
研究(135912)
(123904)
国家(123014)
科学基金(104935)
社会(90429)
社会科(86004)
社会科学(85983)
基金项目(72212)
(70358)
自然(66548)
自然科(65066)
自然科学(65045)
自然科学基金(63893)
教育(62581)
资助(60275)
(60258)
编号(51684)
(43609)
重点(43361)
成果(43141)
(40983)
国家社会(39175)
(38809)
教育部(37828)
(37769)
课题(37174)
创新(36707)
期刊
(155809)
经济(155809)
研究(94127)
中国(63220)
(47865)
学报(45059)
管理(44807)
科学(43077)
(42188)
大学(35330)
学学(33507)
(29149)
金融(29149)
农业(28482)
教育(27678)
经济研究(26986)
技术(26416)
财经(26308)
(22787)
业经(20819)
问题(19939)
(17793)
世界(16940)
统计(16931)
国际(16293)
技术经济(16258)
(15860)
(14818)
决策(13344)
(12785)
共检索到457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明太  
一、经济波动的内在传导机制与外在冲击机制认识中国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必须区分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因为经济波动究竟主要源于外在冲击还是内在传导,不仅具有分析价值,而且还关系到经济政策的制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锐  
作者认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周期波动,是由经济内在的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波动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经济波动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进而指出我国经济的强幅波动主要是由于外在冲击机制的不稳健性,尤其是财政、货币、投资政策的不规则运行。对此应当采取一系列长效性的矫正举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云松  
文章建立了一个含有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来解释中国1978~2008年之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其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解释GDP和消费的波动性、投资与GDP的高度相关性以及投资的一阶序列自相关性,模型也能解释大部分的投资的波动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作者认为 ,中国 1991年开始的第 9轮经济波动 ,到 1999年底 ,已进行 9年 ,呈现“高起缓落”态势。期间 ,经济增长率连续 7年回落。“十五”时期 ,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稳定的快速增长时期 ,经济波动有可能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均位势上出现一种微波化的新态势 ,并表现为“长起短落”格局。这一时期 ,关于经济较稳定地快速增长的需求基础问题、产出基础问题、区域基础问题、政策基础问题和外在冲击问题 ,值得重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本文认为 ,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1)经济增长实现了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 2 )经济增长率延续了自 1993年开始的下滑趋势 ,但下滑幅度有所减缓 ;( 3 )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变化 ;( 4)在投资需求中 ,投资的增长明显乏力 ;( 5)价格仍处于通货紧缩趋势中 ,但下降幅度亦有所减缓。作者指出 ,经济波动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不断打破旧平衡与寻求新平衡的结果。一般地讲 ,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滑 ,是由于受到总需求不足的冲击 ,或 (和 )总供给调整的冲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燕  陶现定  
通过我国近四十年来各经济变量的波动特征可以看出,所有经济变量的波动在1978年前后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使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经济波动在表现形式、传导过程和传导机制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我们将以1978年为界分两个时期研究经济波动的传导问题。目前正处于后一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阶段,问题相当复杂,所以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这一阶段。但是,为了对经济的变化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也为了便于比较新旧体制的异同。我们先对前一时期经济波动的传导做一简单概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宁华  曾磊  
中国的经济转型实质上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在变迁过程中制度创新不是均匀出现的,而是间歇式随机出现的。制度创新的间歇式出现是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源泉。为此,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制度因素的实际商业周期模型,通过对中国制度变迁的数量化测度,使得制度因素能够以量化的形式进入RBC模型。通过比较现实经济数据和模拟经济数据的特性,本文发现,模型能够解释产出周期波动的94.44%,解释66.07%的投资周期波动,解释23.46%的劳动周期波动,解释21.03%的消费周期波动,解释15.45%的资本周期波动。通过脉冲反应分析发现,制度冲击具有较长的持久性,大约30年,并且消退过程缓慢;而技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立国  杜亚斌  张润驰  徐源浩  
本文立足近年来国内经济频繁波动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成本推动冲击、消费偏好冲击、技术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的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外生冲击因素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产出波动是由多种冲击共同推动,其中成本推动冲击贡献最大;通货膨胀波动主要是由成本推动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引致,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的影响有限。进一步地,反事实模拟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这也揭示出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依附高昂成本,且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的典型化事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静  田国强  
最近的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突出了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也让学者清楚地意识到在对宏观经济建模时不能忽视源自于金融市场的摩擦和冲击。本文尝试将金融冲击引入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此来解释金融冲击对实际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动态影响,探讨金融冲击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的结构参数。结果发现:金融冲击是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主要力量,它在解释产出增长、投资增长、债务增长、工资增长和就业的波动方面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存在其它多个冲击,金融冲击仍然能够解释近80%的产出增长波动。进行脉冲反应分析时发现,金融冲击会使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出现大幅下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宁华  周扬  
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经济现实需要我们构建包含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保险事业真正完善之前,根植于传统文化习俗和制度安排的消费习惯一时间很难改变,因此,本文建立了引入消费习惯形成因素的内含货币效用模型。经过校准分析和计量实证,本文认为,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习惯形成特征,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MIU模型对中国现实经济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够解释产出波动的98%,与未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基本RBC模型相比,对消费波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货币冲击对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影响较大,可以解释其11.36%和10.27%的波动。货币冲击的初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万平  袁晓玲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经济波动会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资本的跨国流动传导到别的国家。鉴于美国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FDI来源国,其经济的波动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在以双边贸易与投资为传导纽带,暗含汇率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冲击的长期传导机制和短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大,美国经济的波动主要通过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途径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更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宙  魏杰  
本文认为经济波动是经济分工网络出现局部失衡以及这一局部失衡引起网络内部的结构性失衡,并最终演化成全局失衡后各分工部门又通过自我行动调节恢复平衡的一个动态的市场过程。本文简单地探讨了出现局部失衡的原因以及这些局部失衡引致结构性失衡和全局失衡的传递机制。基于此,我们分析了政府的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得出政府可以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也可以是保持经济稳定和抑制经济波动的重要力量。政府宏观政策的效果受到政府获取认知经济状态信息的效率、以及政府决策形成和执行效率的影响。最后,我们利用中国大陆地区1978-2013年的面板数据做了一系列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相关,其中短期政策与波动正相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张立群  
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转轨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在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处于这一背景下的经济运行,其内在机制、外在表现和整个模式,也处于变化之中。研究这些变化,认真分析当前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正确分析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原因,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选择宏观调控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研究从实证分析入手,首先对供给、需求和货币金融等有关指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存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并进一步分析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特点,指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小君  陈学彬  
本文基于汇率的黏性价格货币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变化与中国经济波动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文章从理论模型中推导获得长期约束条件和符号约束条件,分别对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进行了识别和估计。主要结论包括三个方面:(1)汇率变化对经济波动起着减缓和稳定性的作用;(2)需求因素的外生冲击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源头;(3)货币政策传导的汇率影响渠道作用效果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对于认识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余建干  吴冲锋  
通过扩展BGG模型,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中国现实经济摩擦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其目的一是对经验事实进行经济理论解释;二是探究使用更为稳健的脉冲响应匹配估计法是否也能够得到我国存在显著金融加速器效应的结论;三是详细考察7个因素对利率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和模型对经验事实的拟合效果的定性和定量影响。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1)我们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和解释SVAR反映的经验事实。(2)我国居民消费中存在显著的中等偏强的消费习惯。(3)我国经济中存在显著的金融加速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