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6)
2023(15997)
2022(13459)
2021(12660)
2020(10811)
2019(25240)
2018(24922)
2017(47547)
2016(25552)
2015(29412)
2014(29222)
2013(29055)
2012(26982)
2011(24385)
2010(24496)
2009(22911)
2008(22428)
2007(19759)
2006(17197)
2005(15431)
作者
(74235)
(62183)
(62067)
(59167)
(39698)
(29902)
(28327)
(24315)
(23656)
(22098)
(21251)
(20895)
(19784)
(19721)
(19381)
(19315)
(18405)
(18283)
(18046)
(17833)
(15550)
(15295)
(15132)
(14223)
(14067)
(13916)
(13721)
(13341)
(12592)
(12244)
学科
(125564)
经济(125442)
管理(71531)
(67872)
(55615)
企业(55615)
方法(55410)
数学(49536)
数学方法(48812)
中国(31521)
(28440)
(27147)
地方(24462)
业经(23706)
(23456)
(22513)
贸易(22500)
(21864)
(19976)
农业(18746)
理论(17302)
(17256)
(17138)
金融(17135)
(16922)
银行(16883)
(16649)
财务(16580)
财务管理(16539)
环境(16407)
机构
大学(375696)
学院(374098)
(166977)
经济(163914)
管理(144172)
研究(129852)
理学(124642)
理学院(123266)
管理学(120986)
管理学院(120282)
中国(98730)
(78870)
科学(76834)
(72937)
(65536)
(59761)
研究所(59619)
财经(59071)
中心(59051)
(54220)
(53743)
业大(53564)
经济学(52905)
北京(50090)
经济学院(47579)
农业(47110)
(47087)
师范(46600)
(46269)
财经大学(43953)
基金
项目(248609)
科学(196853)
基金(183317)
研究(179227)
(160333)
国家(159094)
科学基金(136769)
社会(115754)
社会科(109907)
社会科学(109879)
基金项目(95501)
(94793)
自然(88625)
自然科(86678)
自然科学(86655)
自然科学基金(85139)
教育(83349)
(80511)
资助(77422)
编号(70957)
成果(57313)
(56339)
重点(56308)
(53661)
(51443)
国家社会(49035)
课题(48963)
教育部(48603)
创新(48238)
科研(48081)
期刊
(180024)
经济(180024)
研究(109817)
中国(70754)
学报(56561)
(56519)
管理(53824)
(53089)
科学(52910)
大学(43402)
学学(40961)
农业(36244)
教育(35860)
技术(34856)
(32721)
金融(32721)
经济研究(30710)
财经(29892)
业经(26198)
(25838)
问题(23523)
统计(21952)
(20768)
(20749)
技术经济(20402)
(19253)
世界(19167)
国际(18509)
决策(17599)
(16719)
共检索到553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赵绍阳  
传统趋势周期分解方法存在理论基础不符合实际、缺少数据生成过程等问题,相较而言,UC模型具有一定优势。本文采用贝叶斯方法和中国宏观季度数据,估计了多个UC模型以分解产出的趋势和周期。研究发现:①断点期在2008Q1的无约束UC模型为最优模型;②趋势新息波动大于周期新息波动,两者高度负相关;③趋势增长率发生了结构性下降;④经济下行源于趋势下行而非周期下行。本文的基本结论在双变量模型、其他数据、其他经典单变量方法下依然成立,为宏观调控和"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趋势冲击是指对于技术增长率的冲击,即技术增长率服从一个随机过程。趋势冲击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周期波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的经济波动特征更为接近新兴市场,因此趋势冲击可能是驱动中国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趋势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的开放经济RBC模型,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大部分经济波动特征;包含政府消费和趋势性冲击的开放经济模型则出现了过度拟合,拟合结果较差。这可能是因为两种冲击存在"叠加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利生  
本文利用经济计量模型来定量测算中国经济波动的周期长度,所依据的是著名的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故先对该模型作一简要介绍。①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模型由下列方程组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庄子罐  舒鹏  傅志明  
金融中介活动旨在提高实体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的背景,本文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比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出现会增加我国信贷市场的不稳定性,并会引起经济中产出与投资波动幅度的扩大。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影子银行管理者调整对借款企业风险偏好的不正当激励,是影子银行能够在短期内扩大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振  乔光华  苏日娜  
本文使用一个非对称UC-U R模型对中国最近几次经济周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衰退,在最近的7次衰退中有3次衰退是由需求冲击造成,3次是由供给冲击造成,2008年至2009年的衰退可能是由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同时影响造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本文基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使用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的方法检验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基于此分解中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经济增长的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进而针对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分别设定非线性因子模型,以此刻画国际共同冲击、国别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包括趋势与周期的协同。近期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趋势成分都处于下降通道中,周期成分虽有一定反弹但幅度较小。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且具有恶化的趋势。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既有外国冲击对中国的溢出效应,也有国际共同冲击的作用。当前的国际共同冲击、外国冲击和本国冲击的综合作用,使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立甫  姚坚  高铁梅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贝叶斯方法进行估计,识别和分析了偏好冲击、技术冲击、价格加成冲击和利率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了正向影响而且存在技术扩散机制的情况下产出水平可以到达新的稳态水平;而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为明显。货币政策冲击(利率冲击)对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均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大。价格加成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正向影响,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因此,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云松  
文章建立了一个含有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来解释中国1978~2008年之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其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解释GDP和消费的波动性、投资与GDP的高度相关性以及投资的一阶序列自相关性,模型也能解释大部分的投资的波动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悦  
上世纪90年代,由"新经济"推动的世界经济周期于2001年底到达谷底,2002、2003年世界经济渐渐复苏,进入新一轮周期的增长期。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并由此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促使该轮世界经济周期进入衰退期。本文对当前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及其变动趋势进行研究,尤其对此次金融危机对当前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朱格拉世界经济中周期以及康氏世界经济长周期的变动趋势,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轶群  
经济不确定性是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探讨了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内在机理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大部分,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贡献最大;另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均具有长期性,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变量以负向冲击为主,而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的冲击与此相反。此外,消费习惯形成仅在短期内可以弱化外生变量的冲击,从长期来看,消费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燕  尹元生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物价变动的基本形势,说明宏观价格总水平已触底反弹,价格变动趋于稳定以及分类波动特征和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并以ARCH模型分析了物价波动的"非对称效应",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琪  滕建州  
本文采用最新的随机游走滤波分析方法对中国1952~2003年间的13个宏观经济总量的波动特征、共动性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总产出的周期长度在改革开放之后呈现出延长且波动幅度下降的趋势,而且总产出的波动主要受到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出波动的影响,长期以来第一产业发展对总产出的制约在改革开放之后消失了,结果还显示要素投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体来说,中国经济周期在改革开放以后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一般性周期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李想  
本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2005-2017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周期所处阶段的变化,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非对称性双重门槛效应,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平稳期和萧条期时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向影响,但从影响系数值的大小来看,处于膨胀期时最大,是后两者的2倍之多,处于平稳期时最小且并不显著;其次,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表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双重门槛值出现得早,且两个门槛值间的区间要比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宽28%。这些结论说明,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波动的容忍弹性会随着金融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变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放大经济增长对金融波动的容忍区间,但也会加速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时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这使得当前我国存在着进一步发展金融水平和严控金融风险的矛盾,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梦黎  
文章基于扩展的RBC模型,分析创新、产能变动等对中国经济周期运行和部分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解释82.51%的产出波动、89.00%的投资波动、67.52%的资本存量波动和65.41%的消费波动,总体解释力较好;创新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虽然创新会产生滞后的市场性产能过剩,但会随着新一轮创新自行化解;政策性补贴却加重了非市场性产能过剩的产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这类产能过剩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梦黎  
文章基于扩展的RBC模型,分析创新、产能变动等对中国经济周期运行和部分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解释82.51%的产出波动、89.00%的投资波动、67.52%的资本存量波动和65.41%的消费波动,总体解释力较好;创新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虽然创新会产生滞后的市场性产能过剩,但会随着新一轮创新自行化解;政策性补贴却加重了非市场性产能过剩的产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这类产能过剩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