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4)
- 2023(15076)
- 2022(12878)
- 2021(12057)
- 2020(10117)
- 2019(23275)
- 2018(23072)
- 2017(44268)
- 2016(23666)
- 2015(26833)
- 2014(26601)
- 2013(26802)
- 2012(24892)
- 2011(22720)
- 2010(22646)
- 2009(20679)
- 2008(19997)
- 2007(17417)
- 2006(15441)
- 2005(13845)
- 学科
- 济(118711)
- 经济(118602)
- 管理(64639)
- 业(60149)
- 企(48946)
- 企业(48946)
- 方法(47339)
- 数学(41456)
- 数学方法(41090)
- 中国(29515)
- 农(26928)
- 地方(25947)
- 学(24080)
- 业经(23805)
- 财(22601)
- 贸(19701)
- 贸易(19685)
- 易(19082)
- 制(18535)
- 农业(17728)
- 和(16518)
- 环境(16490)
- 地方经济(16143)
- 银(15326)
- 银行(15288)
- 理论(15220)
- 产业(15171)
- 融(15147)
- 金融(15146)
- 技术(14935)
- 机构
- 大学(347271)
- 学院(343014)
- 济(152537)
- 经济(149681)
- 管理(134768)
- 研究(124357)
- 理学(116524)
- 理学院(115214)
- 管理学(113410)
- 管理学院(112802)
- 中国(93331)
- 科学(74577)
- 京(74563)
- 财(65390)
- 所(62429)
- 研究所(57118)
- 中心(54929)
- 财经(52838)
- 农(52363)
- 业大(48779)
- 江(48615)
- 经(48201)
- 北京(47899)
- 经济学(47670)
- 院(44971)
- 范(44769)
- 师范(44396)
- 经济学院(42782)
- 农业(40740)
- 财经大学(39313)
- 基金
- 项目(234261)
- 科学(185070)
- 基金(172332)
- 研究(171343)
- 家(150473)
- 国家(149329)
- 科学基金(127664)
- 社会(110484)
- 社会科(104862)
- 社会科学(104833)
- 基金项目(91332)
- 省(88013)
- 自然(81658)
- 自然科(79732)
- 自然科学(79715)
- 自然科学基金(78302)
- 教育(76481)
- 划(74892)
- 资助(71186)
- 编号(67578)
- 成果(54855)
- 部(52634)
- 重点(52616)
- 发(51455)
- 创(48181)
- 课题(46545)
- 国家社会(46434)
- 教育部(45272)
- 创新(45085)
- 科研(44485)
- 期刊
- 济(170009)
- 经济(170009)
- 研究(107534)
- 中国(63052)
- 学报(52672)
- 科学(50718)
- 管理(50717)
- 农(47393)
- 财(46823)
- 大学(40284)
- 学学(37962)
- 农业(33250)
- 教育(32659)
- 融(29118)
- 金融(29118)
- 技术(28919)
- 经济研究(28563)
- 财经(26499)
- 业经(24791)
- 经(22897)
- 问题(22209)
- 技术经济(18436)
- 贸(17991)
- 业(17632)
- 世界(17268)
- 图书(16524)
- 理论(16369)
- 科技(16115)
- 国际(15851)
- 现代(15681)
共检索到511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海波
总结经济波动中的特征事实已经成为周期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供给角度着眼,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产业层面研究中国经济波动,总结特征事实,以期对中国经济波动研究提供基础支撑,从而有利于在应用研究中,更加注重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异性,更好地结合中国经济波动的现实情况。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特征事实 产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光
不同经济序列之间的协动性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事实之一,这种协动性一般被定义为经济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本文首先对经济序列中的相关系数问题进行综述,特别是介绍了动态相关系数,并且作为衡量经济周期稳定性的新特征事实。然后介绍Engle最近提出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估计方法。最后对使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进行描述。本文计算了消费、投资、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净出口、CPI、M2、利率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汇率与GDP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发现了政府支出与GDP之间关系最为稳定的重要结论,并且和美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关键词:
动态相关系数 经济波动 特征事实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良 龙少波 唐盛涛
通过构建SV-TVP-VAR模型从贸易开放、技术引进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三个方面研究开放与中国经济波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三个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都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具体而言:在贸易开放度较低时,贸易开放能够降低经济波动,但在贸易开放度较高的时期,贸易开放反而加剧了经济波动;在技术引进的前期,技术引进能够有效平抑经济波动,但到了后期,技术引进降低经济波动的作用开始减弱,甚至有可能成为波动的冲击来源;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大多数时期都会加剧经济波动,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研究还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这三个因素都成为了中国经济波动的冲击来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涂巍 王治国 邹恒甫
本文使用1978—2013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从总需求、产业、生产力、就业与工资、价格水平、货币与利息6个方面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规律。不同于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发现中国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转型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周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0年和1991—2013年。前一阶段,主要是供给面因素造成经济波动,且波动率较大。后一阶段,经济波动表现为需求驱动型,波动幅度明显减弱。二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的比值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这反映了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空间上频繁迁移的特点,即宏观经济景气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反之,则迁移回农村。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良 龙少波 唐盛涛
通过构建SV-TVP-VAR模型从贸易开放、技术引进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三个方面研究开放与中国经济波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三个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都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具体而言:在贸易开放度较低时,贸易开放能够降低经济波动,但在贸易开放度较高的时期,贸易开放反而加剧了经济波动;在技术引进的前期,技术引进能够有效平抑经济波动,但到了后期,技术引进降低经济波动的作用开始减弱,甚至有可能成为波动的冲击来源;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大多数时期都会加剧经济波动,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研究还发现在国际金融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蔡群起 龚敏
基于全新的中国季度宏观数据集,利用时域相关分析和频域互谱分析方法对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典型事实进行全面归纳,之后运用G7国家的数据横向比较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异同,并深入分析其差异的成因,最后提出理解中国经济波动的模型框架以及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成因的启示。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粘持性与发达经济体相似,但波动性显著偏高,而各变量同GDP波动的相关性则显著偏低;相对于G7国家,中国的投资、资本、劳动、政府消费、净出口及货币等变量的波动别具一格;可贸易和不可贸易部门框架可以较好地解释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蔡群起 龚敏
基于全新的中国季度宏观数据集,利用时域相关分析和频域互谱分析方法对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典型事实进行全面归纳,之后运用G7国家的数据横向比较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异同,并深入分析其差异的成因,最后提出理解中国经济波动的模型框架以及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成因的启示。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粘持性与发达经济体相似,但波动性显著偏高,而各变量同GDP波动的相关性则显著偏低;相对于G7国家,中国的投资、资本、劳动、政府消费、净出口及货币等变量的波动别具一格;可贸易和不可贸易部门框架可以较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光
文章针对时域聚总问题,研究样本观测频率变化对脉冲响应函数和累积脉冲响应的影响,探讨不同观测频率下脉冲响应函数的理论联系,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经济波动的持久性特征。结果表明,时域聚总对脉冲响应函数的影响源于外生冲击界定的不同,累积脉冲响应随样本观测频率提高而增加;外生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持续3年左右,半衰期接近2年,中国的经济波动具有较强的持久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永福
本文对金融危机前后(2006~2009年)中美两国经济指标的波动性和协动性进行系统比较,发现两国的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有些属于金融危机期间的非常规现象,有些与中国特殊的调控措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就上述差异的理解对于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池建宇 赵家章
文章尝试把宏观经济学两大主题——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并使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78—2012年的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验证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既有正向影响,又有负向影响;政策、市场、技术和制度的不确定性都会带来经济的波动;与政策的不确定性相比,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似乎更容易带来经济的波动性。为了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政府应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降低宏观政策的波动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作者认为 ,中国 1991年开始的第 9轮经济波动 ,到 1999年底 ,已进行 9年 ,呈现“高起缓落”态势。期间 ,经济增长率连续 7年回落。“十五”时期 ,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稳定的快速增长时期 ,经济波动有可能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均位势上出现一种微波化的新态势 ,并表现为“长起短落”格局。这一时期 ,关于经济较稳定地快速增长的需求基础问题、产出基础问题、区域基础问题、政策基础问题和外在冲击问题 ,值得重视。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波动 轨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本文认为 ,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1)经济增长实现了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 2 )经济增长率延续了自 1993年开始的下滑趋势 ,但下滑幅度有所减缓 ;( 3 )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变化 ;( 4)在投资需求中 ,投资的增长明显乏力 ;( 5)价格仍处于通货紧缩趋势中 ,但下降幅度亦有所减缓。作者指出 ,经济波动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不断打破旧平衡与寻求新平衡的结果。一般地讲 ,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滑 ,是由于受到总需求不足的冲击 ,或 (和 )总供给调整的冲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建銮 赵春艳 南士敬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金融杠杆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杠杆波动和经济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杠杆波动会直接引发经济的同向波动;(2)受到投资冲击的调节作用,金融杠杆波动对经济波动产生了负向影响;(3)金融杠杆波动对经济波动的正向直接效应要远大于其通过投资的传导作用产生的负向间接效应,整体来看,它对经济波动的总体效应为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银忠 易小丽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投资专有技术变迁的特征事实,文章构建了包含投资专有技术变迁的小国开放经济RBC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中国实际经济的波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构建的RBC模型能够解释85%以上中国实际经济波动,准确地预测各宏观经济变量与产出的相关性。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也验证了所构建的RBC模型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
投资专有技术 RBC模型 小国开放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