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1)
2023(6934)
2022(5514)
2021(4965)
2020(3939)
2019(9057)
2018(8768)
2017(16364)
2016(8308)
2015(9653)
2014(9499)
2013(9841)
2012(9613)
2011(9202)
2010(9024)
2009(8607)
2008(8210)
2007(7112)
2006(6654)
2005(6323)
作者
(24911)
(20941)
(20907)
(20125)
(13584)
(9851)
(9316)
(8155)
(8040)
(7638)
(7186)
(6950)
(6792)
(6763)
(6671)
(6495)
(6263)
(6027)
(5972)
(5464)
(5339)
(4963)
(4961)
(4862)
(4817)
(4725)
(4426)
(4113)
(4090)
(4083)
学科
(66901)
经济(66853)
管理(21248)
方法(21142)
数学(19452)
数学方法(19406)
(17242)
中国(17042)
地方(15583)
(12262)
企业(12262)
地方经济(12141)
(11059)
贸易(11052)
(10842)
(10756)
业经(10394)
(9933)
环境(8725)
(8471)
(8425)
(8393)
金融(8393)
(7985)
关系(7750)
(7707)
银行(7706)
(7604)
农业(7375)
经济学(7173)
机构
大学(138443)
学院(135308)
(79863)
经济(78918)
研究(57410)
管理(48290)
中国(44956)
理学(41067)
理学院(40573)
管理学(40224)
管理学院(39957)
(32299)
(29373)
科学(29048)
(28551)
经济学(28197)
财经(26134)
研究所(25807)
经济学院(25178)
(24048)
中心(23604)
(20059)
北京(19636)
财经大学(19508)
科学院(18387)
(17970)
(17298)
社会(17082)
研究中心(16556)
(16538)
基金
项目(84394)
科学(68345)
基金(65917)
研究(62729)
(57369)
国家(56993)
科学基金(48330)
社会(46116)
社会科(43998)
社会科学(43990)
基金项目(33236)
资助(27532)
(27503)
自然(27337)
教育(26909)
自然科(26712)
自然科学(26702)
自然科学基金(26278)
(24186)
国家社会(21636)
编号(21579)
中国(21377)
(21077)
(20090)
重点(19253)
教育部(18701)
(18583)
经济(18441)
成果(17864)
人文(17529)
期刊
(92872)
经济(92872)
研究(49601)
中国(25832)
(22817)
管理(20457)
科学(18343)
经济研究(17314)
学报(16966)
(16075)
财经(14809)
(14235)
金融(14235)
大学(13575)
(13085)
学学(12938)
问题(12396)
(12354)
世界(11988)
国际(11483)
农业(11249)
技术(10776)
业经(10169)
技术经济(9136)
统计(8127)
经济问题(7662)
教育(7107)
(6770)
(6633)
经济管理(6561)
共检索到217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哈继铭  
我的讲话内容主要是对中国经济中长期的看法,短期由于各种调控,股价上下波动很正常,但是从中长期趋势看是向上走的,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将中国现在的情况和日本七十年代进行对比,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包括最重要的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之鑫  陈元  刘鹤  刘克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志钢  刘霞辉  
本文通过将1985—2030年的时间跨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运用基于人口、就业因素的恒等式分解法与标准生产函数分解法,分析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两者都表明人口结构转型是近来及未来几年增长减速的主要因素。由于资本因素仍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如果未来过度依赖投资,低效的资本投入将会伴随人口"负利",把经济拖入过快的减速通道,而扭转这一切的枢纽则在于提升资本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小林实  朱宁  
一、从最近中国经济的实际动态看设立长期性金融机构的必要性。正如诸位所知,我在日本的一家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工作。由此我切身体验到,日本经济在从战后的高速发展直至跨入先进国行列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什么样的金融服务。下面,我想基于这种体验就长期金融专门机构对今后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谈几点看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  朱之鑫  陈元  刘鹤  刘克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中国的快速人口转变形成了"未富先老"特征,因而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面临第一次人口红利过早消失、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发困难和养老资源不足等挑战。本文旨在揭示,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人口问题,更是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问题。只有正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才可能找到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正确途径。本文归纳相关国际经验和教训,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通过制度调整提高养老能力和未来储蓄率的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淮  江林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基本矛盾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淮中国人民大学江林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研究与制定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首先必须对中国经济目前及未来15年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基本判断。从中国自身来说,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对决定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做出了中国经济在中长期还会保持快速持续发展的判断,同时提出了一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  
过去 2 0年 ,资本的快速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长期内 ,由于供给和需求方面的重大潜力 ,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快速增长 ,但其速度会低于过去 2 0年的平均水平 ,其中“十五”时期经济增长必须有一个较高的速度。为此 ,应消除抑制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 ,加强风险防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延群  娄峰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Solow增长模型实证分析1970~2007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未来影响经济增长各个因素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段预测和情景分析。按照我们的判断,在未来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会明显低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会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比较乐观的假设基础上,2008~202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在较差的情况下,只能达到5%~6%。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晴  
随着中美两国贸易由互补性向竞争性转变,中美贸易摩擦起起伏伏。根据中美贸易摩擦的实际情况设置五种情景,运用CGE-Dyn模型对加征关税采用冲击加权的办法来定量测算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对中美两国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摩擦升级会扩大双方损失;中美贸易摩擦将对中国农业和制造业进出口和产值带来不利影响,服务业出口反而有所增加。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盛雯雯  
投资作为决定中国经济走势的关键变量,密切影响着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为保证中长期中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应同时解决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两大问题,其关键在于处理好投资与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从投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投资与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进行探析,进而对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分析与预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十五”计划基本思路研究课题组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浙  
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需要通过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来实现。而人口的城市似在中国目前主要表现为“农转非”及其衍生的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对于拉动消费需求的中长期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1985-1998年期间的有关统计数据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运行态势,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大。提出未来经济走势(2015年至2020年)有四种可能性:一是一路走低,二是继续走平,三是重返10%以上高增长,四是以合理区间的中线为基础,使经济运行在上下限之间的合理区间正常波动。本文主张争取第四种可能性,并提出政策建议,构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新棋局,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相结合。本文最后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应是一个波浪式的渐进过程,而不应是"大幅度"下台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