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2)
2023(13402)
2022(11153)
2021(10371)
2020(8473)
2019(18871)
2018(18339)
2017(34136)
2016(18135)
2015(20395)
2014(19713)
2013(19288)
2012(17856)
2011(16412)
2010(16613)
2009(16006)
2008(15551)
2007(13924)
2006(12748)
2005(11750)
作者
(49833)
(41623)
(41281)
(39602)
(26444)
(19934)
(18785)
(16045)
(15755)
(14717)
(14324)
(13853)
(13305)
(13216)
(12902)
(12712)
(12287)
(12086)
(11994)
(11715)
(10578)
(9899)
(9890)
(9637)
(9347)
(9331)
(9140)
(9035)
(8319)
(8166)
学科
(95540)
经济(95448)
管理(60499)
(54889)
(47917)
企业(47917)
方法(34577)
数学(30378)
数学方法(30094)
中国(25728)
(23201)
地方(21105)
(20183)
业经(19330)
(17954)
(15941)
贸易(15925)
(15554)
(15472)
技术(15348)
(14985)
财务(14963)
财务管理(14931)
企业财务(14305)
(13919)
银行(13912)
地方经济(13872)
环境(13833)
(13593)
(13429)
机构
大学(261847)
学院(261458)
(123601)
经济(121504)
管理(100160)
研究(92771)
理学(85077)
理学院(84204)
管理学(83111)
管理学院(82600)
中国(73896)
(57041)
(54778)
科学(50023)
(44999)
财经(44781)
中心(41765)
(40696)
研究所(40122)
经济学(39674)
(38812)
经济学院(35376)
北京(35227)
(33480)
(33349)
(33198)
师范(33140)
财经大学(33135)
(31006)
业大(30486)
基金
项目(165365)
科学(132669)
研究(125467)
基金(122259)
(104731)
国家(103918)
科学基金(90253)
社会(85231)
社会科(81045)
社会科学(81023)
基金项目(62921)
(62433)
教育(57151)
自然(53715)
自然科(52517)
自然科学(52502)
(51909)
自然科学基金(51559)
资助(49821)
编号(48710)
成果(40360)
(37953)
重点(37482)
国家社会(36629)
(36578)
(36262)
课题(34480)
创新(34325)
教育部(33651)
人文(32811)
期刊
(144604)
经济(144604)
研究(86558)
中国(53791)
(45939)
管理(40808)
科学(33718)
学报(32510)
(31010)
(27611)
金融(27611)
教育(26599)
大学(26123)
经济研究(25063)
学学(24317)
财经(23661)
技术(22950)
农业(21137)
业经(20723)
(20589)
问题(18313)
(16937)
国际(15303)
世界(15281)
技术经济(15135)
统计(13591)
(12788)
(12322)
现代(11572)
商业(11414)
共检索到412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齐岳  廖科智  
文章从内部治理的角度梳理了国内外公司治理评价的主要研究,我们将回顾的重点放在各评价体系的结构及指数的具体构建过程。然后,我们选取了两组治理业绩显著不同的公司进行打分,发现仅从静态公司治理制度难以合理评价公司治理质量。公司治理评价需从机制角度进行扩展,社会责任指标、人物特征指标、财务信息指标成为治理指标更新的可能方向。最后,提出了关于建立一个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简单易行,客观有效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构想,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林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陷于衰退,也使中国经济一跌不振,进入了新常态,如何重新启动中国经济,使其恢复以往的高速增长是当前中央政府不容回避的难题。从西部经济崛起、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释放制度红利、大国经济特征和优势等维度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与动力因素。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若能把握好这些潜在因素,中国经济仍能继续高速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保华  
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与中国上个世纪以来经济振兴计划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剖析,指出经济振兴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时机选择、泡沫考量、切入方式、力道尺度和政府发展经济的心态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家干  王世杰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产业结构升级也面临诸多困难,而中国房地产价格依然居高不下。通过对房地产业的解析,可以发现房地产业并不是蕴涵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尽管这个行业存在暴利。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是阻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摒弃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思维,才真正有可能使中国产业结构成功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鹏  
文章基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产能过剩、杠杆率飙升、房地产市场风险和资本证券市场波动等方面对新阶段和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通过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提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研究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在战略决策上,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明确改革攻坚战的主要任务,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突出创新驱动的动力依托;在路径选择上,要坚持定向精准稳投资、多点支撑扩消费,要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资本市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曦辉  黄基鑫  
在改革开放40年多的进程中,中国经济实现了大发展,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实现了大跨越。然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并没有能够同时很好地顾及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致使一些地区出现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的局面。2013年中国GDP增速从高速变为中高速,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今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常态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战略。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就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动力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克服发展方式与发展理念的约束条件,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和动力转换是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增长的潜力是由长期供给因素决定的,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首先需要把握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事实,从长期因素着眼,挖掘出宏观经济体系和微观经济运行中的潜力因素,并努力形成潜力开发的新动力。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的方向主要在:结构转变、要素配置效率、制度供给、规模经济等方向。动力机制的形成主要在于:再工业化、自主创新、完善市场体制、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在支撑条件上要把微观、中观和宏观相结合,调整路径转型支持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洋  纪玉山  
"中国模式"和经济"新常态"作为近年来出现在理论界和公众视野的热点词汇,前者承载着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经验总结;后者是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和研判。"中国模式"在引领中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是导致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推动"中国模式"的转型升级以使其妥善应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是关系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在"新常态"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议题。而转变经济改革的驱动机制、具体方式与策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经济政策,是推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模式"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珏岚  
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呈现新趋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需要调整参与全球经济的方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文飞  
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市场分割带来的空间结构问题需要重视。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06—2015年空间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效率呈"倒U型"的增长特征;上市公司效率空间效应总体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东部地区和国有上市公司效率提升存在市场化、产业结构和利润率"悖论";上市公司效率的空间效应具有非线性异质性特征;上市公司效率空间效应存在市场化空间耦合问题;国有、东部地区及全国上市公司效率空间效应与产业结构具有"倒U型"的空间耦合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东方  
新常态时期,我国的土地财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用地存量不足、土地收益减少等问题必将导致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生改变,本文选取2001-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方法分析了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现阶段下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依然很大;(2)其他变量的加入对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拐点出现有一定的影响;(3)资本增长率、市场开放程度第三产业的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而政府干预程度则减缓了经济增长。针对以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车伟  赵文  王博雅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依靠要素投入的旧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而要保持经济增长,就必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传统经济相比,创新经济生产率更高,增长动力更强,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同时,创新经济还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体现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变革,代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创新经济在创造新就业岗位的同时,还带来了就业方式和就业形态的变化,这部分就业因此可以被称为新就业。测算结果表明,2017年创新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约为15. 2%,与2007年的8%相比增加了近一倍;新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约为10. 5%,与2007年的5. 4%相比也增加了几乎一倍;创新经济对增长和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是当前经济转型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尤完  
分析经济新常态对建筑业和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挑战,讨论坚持国际化方向、基于本土化国情、反映专业化特色等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阐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工程项目创新思路,以利提高建筑业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步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德刚  姚淞烨  盛春光  张祥华  
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下2013—2017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财务柔性、公司治理机制对投资不足的影响。研究表明:财务柔性可以缓解投资不足,财务柔性越大对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越明显。公司治理对二者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然而,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对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会产生差异。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对二者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另外,民营企业具有更为强烈的财务柔性储备意愿,其财务柔性储备显著高于国有企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挺  李志中  张媛  
本文分析了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并展望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层次发生了很大变化,投资结构得到改善,质量有明显提升。中国企业顺应国内经济转型,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自主产业价值链。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驱动和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同时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