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8)
2023(8204)
2022(6685)
2021(6188)
2020(4945)
2019(11111)
2018(10766)
2017(19894)
2016(10102)
2015(11546)
2014(10968)
2013(11100)
2012(10764)
2011(10184)
2010(10141)
2009(9700)
2008(9341)
2007(8286)
2006(7631)
2005(7065)
作者
(28948)
(24354)
(24215)
(23079)
(15583)
(11440)
(10769)
(9370)
(9199)
(8673)
(8374)
(7917)
(7892)
(7884)
(7635)
(7446)
(7252)
(6996)
(6864)
(6249)
(6202)
(5661)
(5658)
(5575)
(5518)
(5481)
(5112)
(4915)
(4786)
(4762)
学科
(71594)
经济(71547)
管理(31935)
(27798)
方法(22827)
(22606)
企业(22606)
数学(20596)
数学方法(20523)
中国(19079)
地方(16561)
地方经济(12532)
技术(12311)
业经(12255)
(12109)
贸易(12099)
(11935)
(11778)
(10546)
(10218)
(9941)
(9766)
金融(9766)
环境(9665)
(9524)
银行(9519)
技术管理(9408)
(9351)
(8384)
(8084)
机构
大学(159547)
学院(157107)
(89403)
经济(88289)
研究(62592)
管理(58623)
理学(49867)
理学院(49312)
中国(49144)
管理学(48883)
管理学院(48557)
(36577)
(33353)
科学(31557)
经济学(30932)
(30430)
财经(29329)
经济学院(27651)
研究所(27405)
(26880)
中心(26298)
(22019)
北京(21993)
财经大学(21809)
(21559)
科学院(19513)
(18927)
师范(18836)
社会(18678)
(18647)
基金
项目(98856)
科学(80530)
基金(75925)
研究(74846)
(65535)
国家(65092)
科学基金(56106)
社会(54415)
社会科(51958)
社会科学(51947)
基金项目(38713)
(34522)
教育(32287)
自然(31545)
自然科(30887)
自然科学(30879)
资助(30703)
自然科学基金(30382)
(29235)
编号(26104)
国家社会(25096)
(23837)
(23411)
(23103)
中国(23097)
重点(22404)
创新(22119)
成果(21407)
教育部(21332)
发展(20427)
期刊
(102809)
经济(102809)
研究(56913)
中国(31920)
(26331)
管理(25574)
科学(20432)
经济研究(19107)
学报(18206)
(17194)
(16790)
金融(16790)
财经(16456)
大学(14946)
(14536)
学学(14111)
技术(13761)
问题(13492)
(13042)
世界(12457)
业经(12425)
国际(11923)
农业(11848)
技术经济(11081)
教育(10993)
统计(8927)
经济问题(8336)
(8259)
经济管理(7562)
(7522)
共检索到251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华民  
本文系统地思考了中国经济转型背后体现的工业化属性和经济学涵义,以及转型过程中政府经济政策的误区,并提出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后工业化社会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秦天程  
国外有关研究都指出经济增速回落是经济新常态最基本的特征。中国经济新常态不能脱离全球经济的大背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回落至中高速增长的区间,但中国的新常态不同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新常态,而是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和特殊内涵。笔者认为,其实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份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7月份,在党外人士座谈会再提"新常态",之后11月份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经济新常态。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的趋势性变化做了分析,并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舫舸  
一、引言2014年11月1—2日,受国家社科基金委托,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7家期刊联合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7家期刊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武汉大学《经济评论》、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首都经贸大学《人口与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齐建国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而经济发展特征可以从多种视角、层面和领域来描述,因此,可以从不同语境、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来考察和理解经济"新常态"。在市场经济语境下,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非常态"向"常态"转变,即"计划经济常态"经过"市场化转型的市场经济非常态"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态",是"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的转换,其核心在于形成新的市场经济规则、运行机制以及新的市场结构与模式,并持续演进。在国别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常态"进入"新常态",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双发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目前国内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梳理国内学者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的研究文献,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解读、特征揭示、原因探究、机遇解析、挑战剖析和政策取向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当前全面把握和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有所裨益。现有研究呈现实证研究不足、偏重宏观经济层面等特点,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的实证研究以及经济新常态下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研究。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高层遵循"三大规律"的拍板,远比发展经济、实现公平共享的难度大得多,不失为一个勇敢的决策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的新常态,不时映入公众眼帘。作为重大战略研判的新常态,高层的基调是"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常态的表征是:增速缓,中国经济增长取向中高速,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结构优,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日益改良升级;动力足,中国经济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挑战急,中国经济不确定性风险时不时显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少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波  
近期公布的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引发各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广泛担忧。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创下自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季度同比增幅新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同比上涨5.6%,增幅令人意外地创历史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13.5%,增速创14年以来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也创下9年来新低,仅为10.2%。与此同时外贸数据疲软,3月份出口同比下滑15%,进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贾康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历史演进路径,在阐释当前所需引领的新常态的含义后论证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空间仍然很大。近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其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后与其他国家相同阶段类似的增速下调,增长前景如何可谓见仁见智,国际上甚至还不时兴起一阵"中国经济崩溃论"——这种极度悲观的看法显然是非理性的。全面考察后,笔者认为仍可形成如下乐观取向的判断:对于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而言,中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少林  
新常态指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并呈现新的稳态形式,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判断。文章尝试基于条件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模型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行划分,量化识别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历史时刻,为从经验分析角度深入分析新常态奠定基础。实证结果显示,1995年第2季度至2005年第4季度为中国经济旧常态时期,2008年第1季度至今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时期,其余为过渡期。此外,文章进一步应用时变参数模型从要素禀赋视角探讨了中国经济新常态形成原因,发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并未发生较大改变,经济新常态的形成主要源自于就业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京平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及中期我们对外将面临国际经济环境趋紧、市场需求不足、供给竞争加剧等挑战,对内将面对增速放缓、红利减弱、要素成本上升等现实约束的不断强化。在此种情形下,如何应对?宏观、微观层面应正确认识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思想上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同时,建立足够的信心,要积极审慎地制定发展目标、推动改革、创造新的改革红利,强调市场主导型调控和依法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京平  
第一,要正确认识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放缓了2个~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摆脱过去那种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粗放型模式,转为依靠结构优化、生产率提高、开拓创新型模式。这对于习惯于旧模式的我们来说,是不得不接受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主动进行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子联  华桂宏  
中国式新常态虽然形成于经济的"结构性"减速,但却不是也不应是低速增长状态,而是一种速度上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结构上从失衡增长向优化增长转变、方式上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长期稳定状态。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应突破发展过程中的分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积累慢、企业融资成本高、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等约束,以切实提升自主创新和促进技术进步。应以国际多边合作为契机,促进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稳健发展;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进一步良性扩大;以深化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的有效激励机制,以释放制度改革的巨大红利;以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撑,有效培育创新增...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艾西亚  特恩  
2016年将会是中国经济转型至消费和服务主导的关键年份。本文分析中国的转型会否按预期发生。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取决于中国政府能否接受结构转变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代价。本文的五个重点主题是:货币、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消费模式改变和地缘政治取向。人民币的走势、中国政府意愿接受由改革带来的企业阵痛的程度,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将会决定2016年中国经济是由消费或出口主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