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8)
- 2023(9435)
- 2022(7576)
- 2021(7031)
- 2020(5549)
- 2019(12789)
- 2018(12202)
- 2017(22872)
- 2016(11613)
- 2015(13220)
- 2014(12806)
- 2013(13072)
- 2012(12376)
- 2011(11683)
- 2010(11596)
- 2009(11066)
- 2008(10725)
- 2007(9345)
- 2006(8819)
- 2005(8271)
- 学科
- 济(78663)
- 经济(78610)
- 管理(29636)
- 业(26836)
- 方法(25222)
- 数学(22748)
- 数学方法(22594)
- 中国(21792)
- 企(18985)
- 企业(18985)
- 地方(18272)
- 农(16796)
- 业经(13581)
- 贸(13255)
- 贸易(13244)
- 地方经济(13157)
- 易(12888)
- 学(12051)
- 农业(11744)
- 制(11049)
- 财(10900)
- 融(10187)
- 金融(10186)
- 环境(10145)
- 银(9623)
- 银行(9621)
- 发(9593)
- 关系(9582)
- 行(9448)
- 体(8861)
- 机构
- 大学(181915)
- 学院(179585)
- 济(96704)
- 经济(95355)
- 研究(71948)
- 管理(64484)
- 中国(55573)
- 理学(54800)
- 理学院(54168)
- 管理学(53473)
- 管理学院(53109)
- 财(40847)
- 京(38719)
- 科学(37410)
- 所(35545)
- 经济学(33124)
- 财经(32626)
- 研究所(32011)
- 中心(30155)
- 经(29852)
- 经济学院(29542)
- 北京(25558)
- 院(25443)
- 江(25265)
- 财经大学(24186)
- 农(23991)
- 范(23175)
- 师范(23034)
- 科学院(22010)
- 社会(20838)
- 基金
- 项目(113174)
- 科学(91135)
- 研究(85976)
- 基金(85684)
- 家(74168)
- 国家(73623)
- 科学基金(62625)
- 社会(60452)
- 社会科(57538)
- 社会科学(57525)
- 基金项目(43261)
- 省(39755)
- 教育(38491)
- 自然(35716)
- 资助(35635)
- 自然科(34905)
- 自然科学(34896)
- 自然科学基金(34306)
- 划(34226)
- 编号(31770)
- 国家社会(27291)
- 部(27125)
- 发(26771)
- 成果(26768)
- 重点(26038)
- 中国(25673)
- 教育部(24091)
- 课题(23296)
- 创(23063)
- 发展(23031)
共检索到288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一鸣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宏观经济失衡从以往的总量性失衡为主转向结构性失衡为主,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供需结构错配和金融业、房地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要求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来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从短期看,要突出问题导向,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从中长期看,要着力在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投资、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等方面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并围绕这些领域深化改革,以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再平衡,重塑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一鸣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宏观经济失衡从以往的总量性失衡为主转向结构性失衡为主,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供需结构错配和金融业、房地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要求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来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从短期看,要突出问题导向,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从中长期看,要着力在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投资、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等方面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并围绕这些领域深化改革,以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再平衡,重塑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诸建芳 孙稳存
2014年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元年。中国经济正经历新旧周期的交替期,拉动上一轮经济周期的因素正在消失,短期内中国经济仍将面临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的压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一轮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前景?中信证券推出《2014中国经济展望》报告,重点阐述了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对中国2014年经济的展望。报告认为,2014年全球经济将开始脱离底部,美国增长加速,QE逐步退出;欧洲恢复正增长;日本增速放慢;新兴经济体增长分化。中国经济仍处蓄势阶段,GDP将增长7.5%。上半年经济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增速较低,下半年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经济有所回升。本刊摘选该报告核心内...
关键词:
经济展望 整体平稳 市场化改革 通胀压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改革开放以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第一轮经济转型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中国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向经济大国的转换,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发生变化,拉开了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序幕。新一轮转型的核心环节是提升要素生产率,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的跃升。成功完成新一轮转型,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而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换。新一轮转型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根本途径还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经济强国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小涓
2 0 0 3年一季度 ,中国经济增长延续 2 0 0 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 ,开局良好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普遍加快。本文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为基点 ,提出此轮上升趋势的推动因素 ,可持续性、合理性和合意性 ,并就几个普遍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一点探讨。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形势 增长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德钦
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户数的999%,根据1995年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289%,实现利税约占497%,吸纳就业人数占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自1985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2002年的电力体制改革目标还有许多没有实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将打破垂直一体化的行政垄断、放开可竞争性环节,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结构和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电力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电力的监管方式为核心目标。较为温和的电价改革路线图是:构建全国电力市场,"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发电侧竞价上网,上网电价由发电市场竞争或发电企业与大用户双边合同确定;输配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形成直接反映电网企业效率的、独立的输配电价;售电侧竞价购电,居民继续实行政府指导的阶梯电价,推行居...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戴翔
过去40年中国推动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顺应了第三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形势并抓住了战略机遇,获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特点,中国也进入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阶段,即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本质上看,制度型开放就是从以往"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拓展、延伸和深化,在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设计中,形成与国际经贸活动中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规则和制度体系,是对新一轮高标准化的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具有引领作用的先进制度安排。据此,加快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国内改革机制、加快并以更大力度实施"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及积极为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做出应有贡献等,是中国转向制度型开放的必由之路。如此,才能在顺应乃至引领第四轮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实现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长庚 张磊
经济增长动力分为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两大系统。在需求动力方面,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交替,未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供给动力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和制度供给等推动力。新常态经济增长仍要从需求和供给双侧发力,既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抓住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加速要素升级,推动创新发展,以制度改革增强长期经济增长动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长庚 张磊
经济增长动力分为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两大系统。在需求动力方面,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交替,未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供给动力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和制度供给等推动力。新常态经济增长仍要从需求和供给双侧发力,既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抓住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加速要素升级,推动创新发展,以制度改革增强长期经济增长动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念明
源于不同的目标导向,减税降费操作可分为基于需求管理的宏观调控式操作、基于供给管理的税制优化式操作以及基于供需两端管理的预期引导式操作。自2008年以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分别遵循了扩内需、降成本与稳预期的操作脉络,当前新一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在稳预期导向下,以供给侧改革为重心兼顾需求侧调控的普惠性、实质性与精准性减负。推进新一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应明确政策实施的需求导向、实体导向与效果导向,以主体税费改革推动制度性减负,以清洁优化税费优惠完善宏观调控,以理顺传导机制打通减负传递通道,切实增强减税降费实质获得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庞凤喜 牛力
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中央决策部署的新一轮大规模减税降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与期待。本文认为,与原有短期性、局部性与碎片化的减税政策相区别,新一轮减税降费的直接目标是对企业纳税人实施更具实质性与普惠性的降负,并通过"简税"、优化主要涉企收费项目及其征收办法、深化简政放权和相关配套改革加以实现。
关键词:
减税降费 直接目标 实现路径 简化税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靖宇 贺祺彦
透视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时代背景,分析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综合优势、战略定位,以及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推进对策:注重加大环境保护和产业调整力度,努力建设"两型"经济特区;注重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创新型经济特区;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特区;注重完善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建设和谐的经济特区。
关键词:
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 市场先导功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爱明
作为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德国政府在保证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校正由于市场自由竞争导致的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使竞争和经济增长的好处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实现了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领域良性互动。中国新一轮改革需要借鉴德国社会转型的成功经验,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继续深化相关改革。
关键词:
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制度 中国 新一轮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