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4)
- 2023(9391)
- 2022(7874)
- 2021(7546)
- 2020(6205)
- 2019(14369)
- 2018(14352)
- 2017(27086)
- 2016(14672)
- 2015(16917)
- 2014(16931)
- 2013(17032)
- 2012(16371)
- 2011(15285)
- 2010(15811)
- 2009(14868)
- 2008(14890)
- 2007(13257)
- 2006(12666)
- 2005(11929)
- 学科
- 济(85191)
- 经济(85102)
- 管理(38393)
- 业(32479)
- 方法(27216)
- 企(25052)
- 企业(25052)
- 中国(24423)
- 数学(24109)
- 数学方法(23847)
- 地方(19772)
- 农(19020)
- 制(17516)
- 财(16883)
- 学(15742)
- 业经(15648)
- 贸(14442)
- 贸易(14433)
- 易(14023)
- 地方经济(13326)
- 银(12993)
- 银行(12979)
- 体(12968)
- 融(12882)
- 金融(12881)
- 行(12637)
- 农业(12156)
- 环境(10969)
- 发(10671)
- 策(10063)
- 机构
- 大学(226496)
- 学院(221544)
- 济(110586)
- 经济(108703)
- 研究(90314)
- 管理(78306)
- 中国(70546)
- 理学(65106)
- 理学院(64263)
- 管理学(63322)
- 管理学院(62879)
- 财(52745)
- 科学(49381)
- 京(49342)
- 所(46795)
- 研究所(41773)
- 财经(39798)
- 中心(38285)
- 经济学(36877)
- 经(36148)
- 江(34464)
- 农(33816)
- 北京(32952)
- 经济学院(32786)
- 院(31409)
- 范(31146)
- 师范(30941)
- 财经大学(29312)
- 科学院(27280)
- 州(26721)
- 基金
- 项目(132707)
- 科学(105142)
- 研究(100348)
- 基金(98572)
- 家(85907)
- 国家(85265)
- 科学基金(71193)
- 社会(67727)
- 社会科(64219)
- 社会科学(64205)
- 基金项目(49766)
- 省(46957)
- 教育(45346)
- 资助(41558)
- 自然(41336)
- 划(40980)
- 自然科(40353)
- 自然科学(40339)
- 自然科学基金(39642)
- 编号(38310)
- 成果(34792)
- 部(31829)
- 重点(30825)
- 发(30451)
- 国家社会(30030)
- 中国(28733)
- 课题(28137)
- 教育部(27834)
- 性(26621)
- 创(26163)
- 期刊
- 济(135820)
- 经济(135820)
- 研究(82582)
- 中国(49746)
- 财(39724)
- 农(32275)
- 管理(31683)
- 学报(31128)
- 科学(31017)
- 融(26206)
- 金融(26206)
- 教育(24934)
- 大学(24275)
- 经济研究(23009)
- 学学(22536)
- 财经(22171)
- 农业(21246)
- 经(19416)
- 问题(18487)
- 技术(18198)
- 业经(17392)
- 贸(16894)
- 国际(15433)
- 世界(15329)
- 技术经济(12447)
- 统计(11606)
- 经济问题(11340)
- 业(11116)
- 改革(10710)
- 革(10710)
共检索到372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世锦
一、导论 1.一个基本的“改革公式”经济学家在解释体制变革的动因时,通常假定处在变革中的人们具有经济人的特性,即他们是有理性和追求自身利益的。体制变革或改革能否实际发生,取决于下列条件能否成立: 式中W_o为旧体制净收益(体制总收益减去体制运营成本),W_n为作为改革目标的新体制净收益,TC为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额外成本(区别于体制运营成本)。显然,只有当W_n超过W_(?)(它可看作是采用新体制的机会成本)和TC时,有关当事者才能进行改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奇
中国经济当前表现出以下特点 :关于开放型发展战略 ,根据开放经济条件的变化 ,应作出相应调整 :以平衡型战略取代出口导向型战略、引资战略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进行变动 ;关于改革战略 ,已有的改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的运行基础 ,从而新的经济流转方式需要建立 ;融资制度必须尽快转换、“收入 -消费 -产出”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新的动态平衡机制必须尽快建立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的目标正在转换分解 ,以求分别解决 :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得以分割处理 ;关于结构调整 ,中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结构转换的双重压力。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改革 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炜
纵观199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性的进展甚微,且出现了一些前进中的问题。究其实质,主要还是两方面因素所致:一是体制性因素,二是市场性因素。如从改革的区域差异与区域推进的角度考察,则显示出如下特点和前景。 1.由于中央政府缺少实施宏观调控的经济基础,因此对各省区的政策干预,大部分演变为对利益平衡与重组的“软协调”。包括:地处中心开发区的大上海与全国其它经济开发区的利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行动框架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四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改革突破口的进一步认识仔细考察当前各种经济问题与矛盾背后的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和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当,如政府管制、金融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关键词:
激励兼容 分税制 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启先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算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年。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从1979年到1983年,可以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农村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全国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二是从1984年到1988年,可以说是改革的扩大和发展阶段,重点逐步转到以城市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了10%,使国民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是从1989年到1991年,可以说是改革曲折前进的阶段,重点是进行经济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康 谢千里 I·辛格 邵建云
本文目的在于总结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经验,既有重大成功,又有失败。这些经验可能关系到东欧、前苏联各共和国以及90年代中国的改革者们所面临的选择。根据许多统计方法,中国经济改革方案已经取得显著成功。主要统计指数总结如下: (1)高速增长。1965—1980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6.4%;1980—1988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加速到10.4%。1978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5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保罗·萨缪尔逊 高新军
保罗·萨缪尔逊教授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征得他的同意,在本刊发表“中国经济改革展望”一文。7月29日,我们向萨缪尔逊教授发了传真,请他就有关不急于建立股票和债券交易所等问题加以更具体的阐述。当天,他用传真作了回答:“你们可以把我的补充意见放进文章中。”现在,我们特把回函附于本文之后,供读者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启先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经验与展望杨启先(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算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年。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从1979年到1983年,可以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农村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全国农业生产...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东琪 肖立人
中国经济改革五年展望陈东琪,肖立人经济运行是一个不可重复、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性过程。对于中国而言,这一过程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在改革的大环境下,除了微观层面的随机因素干扰特别显著之外,还有宏观层面的政策倾向无规则性变化。因此,无论是对发展形势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启先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算起,已经走过了14年时间。在此期间,大体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1979~1983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农村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全国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1984~1988年,是改革的扩大和发展阶段。重点逐步转到以城市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10%,使国民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89~1991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坚
充分就业、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是任何一国宏观经济力求实现的目标,如果说,在以1978年为起点的中国17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通货膨胀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就业问题则是一直隐藏于幕后,直到90年代初才走向前台。它的顺利解决不仅关系到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文章在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所应思考的问题,即制度完善问题、公有资本问题、发展民营经济问题、缩小收入差距问题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和谐问题。
关键词:
制度 公有制经济 民营经济 富民 合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艳琳 娄飞鹏
国际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罗斯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本文简要地对罗斯基所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即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劳动力就业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质量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从而比较全面地展现罗斯基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见解,以昭示其研究贡献。
关键词:
罗斯基 中国 经济改革 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