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6)
2023(8480)
2022(7064)
2021(6621)
2020(5356)
2019(12490)
2018(12643)
2017(22916)
2016(12314)
2015(14100)
2014(14360)
2013(14013)
2012(13297)
2011(12536)
2010(12682)
2009(11866)
2008(11638)
2007(10348)
2006(9732)
2005(9191)
作者
(34409)
(28613)
(28609)
(27663)
(18565)
(13559)
(13141)
(11088)
(11011)
(10379)
(10146)
(9521)
(9470)
(9422)
(9241)
(8865)
(8456)
(8329)
(8206)
(7803)
(7640)
(6907)
(6805)
(6742)
(6552)
(6412)
(6265)
(6107)
(5773)
(5633)
学科
(74838)
经济(74767)
管理(31320)
(24920)
方法(22897)
中国(20703)
数学(20386)
数学方法(20271)
(19746)
企业(19746)
地方(17417)
(14305)
(14096)
业经(13568)
(12999)
(12588)
贸易(12578)
地方经济(12512)
(12238)
(11738)
(11171)
(10714)
金融(10713)
(10699)
银行(10696)
(10418)
环境(9673)
(9264)
农业(9023)
(8557)
机构
大学(182711)
学院(181259)
(93446)
经济(91878)
研究(71688)
管理(62366)
中国(57034)
理学(51414)
理学院(50784)
管理学(50197)
管理学院(49823)
(42891)
(39732)
科学(37137)
(35999)
财经(32802)
研究所(31886)
经济学(31832)
中心(30665)
(29853)
经济学院(28312)
(28034)
北京(26619)
(25255)
(24801)
师范(24641)
财经大学(24113)
(23002)
(21868)
科学院(21433)
基金
项目(105575)
科学(83449)
研究(83226)
基金(77354)
(66129)
国家(65599)
社会(55889)
科学基金(55445)
社会科(53058)
社会科学(53048)
基金项目(38934)
教育(38316)
(37655)
编号(32781)
资助(32573)
(31773)
自然(30674)
自然科(29922)
自然科学(29914)
自然科学基金(29415)
成果(28500)
(25271)
国家社会(24876)
(24624)
中国(24423)
重点(24157)
课题(24026)
教育部(22488)
(22239)
发展(21338)
期刊
(115521)
经济(115521)
研究(68730)
中国(42643)
(33259)
管理(26373)
教育(23363)
科学(22128)
学报(21966)
(21499)
(20851)
金融(20851)
经济研究(20278)
财经(18204)
大学(17699)
技术(16973)
(16064)
学学(16003)
问题(15008)
业经(14686)
(14190)
农业(14171)
世界(13114)
国际(12952)
技术经济(10624)
经济问题(9487)
统计(9409)
改革(8752)
(8752)
(8324)
共检索到306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卢宁  冯根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恒山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体制转换,中国都以自己独到的做法和杰出的成就,向世人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然而,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这种卓尔不凡,从根本上说得益于科学的理论的指导。改革前特殊的理论氛围与思想基础,使中国的改革首先表现为传统理论与思想观念的革命。16年来,适应改革开放实践的要求,我国人民特别是改革理论工作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从而使一次次的思想理论上的突破成为一次次重大改革实践行动的先导和动力。而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恒山  
经济改革理论探索能否再创辉煌范恒山十多年来,经济改革理论探索伴随对传统、僵化、封闭体制的全面冲击而不断向纵深发展,显示出空前的活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征程已经开始。这一伟大的实践对经济改革理论探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恒山  
二、展现辉煌:经济改革理论探索的若干重大突破(Ⅱ) (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推进方向与战略目标 唯有建立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社会主义模式,特别是经济体制模式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然而从中国实际出发,这样的模式是怎样的,或者说,改革开放应该朝什么样的方向推进,应该实现怎样的战略目标?这是改革的首要问题。因此,自改革启动始,对它们的研究同有关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认识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改革理论探索的一条主线,最终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说的超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地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笃  
作者认为我国现在具备了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并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三步骤改革方案,使国有企业走上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化道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行动框架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四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改革突破口的进一步认识仔细考察当前各种经济问题与矛盾背后的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和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当,如政府管制、金融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保罗·萨缪尔逊  高新军  
保罗·萨缪尔逊教授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征得他的同意,在本刊发表“中国经济改革展望”一文。7月29日,我们向萨缪尔逊教授发了传真,请他就有关不急于建立股票和债券交易所等问题加以更具体的阐述。当天,他用传真作了回答:“你们可以把我的补充意见放进文章中。”现在,我们特把回函附于本文之后,供读者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康   谢千里   I·辛格   邵建云  
本文目的在于总结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经验,既有重大成功,又有失败。这些经验可能关系到东欧、前苏联各共和国以及90年代中国的改革者们所面临的选择。根据许多统计方法,中国经济改革方案已经取得显著成功。主要统计指数总结如下: (1)高速增长。1965—1980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6.4%;1980—1988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加速到10.4%。1978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5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启先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算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年。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从1979年到1983年,可以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农村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全国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二是从1984年到1988年,可以说是改革的扩大和发展阶段,重点逐步转到以城市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了10%,使国民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是从1989年到1991年,可以说是改革曲折前进的阶段,重点是进行经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启先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经验与展望杨启先(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算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年。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从1979年到1983年,可以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农村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全国农业生产...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启先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算起,已经走过了14年时间。在此期间,大体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1979~1983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农村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全国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1984~1988年,是改革的扩大和发展阶段。重点逐步转到以城市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10%,使国民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89~1991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东琪  肖立人  
中国经济改革五年展望陈东琪,肖立人经济运行是一个不可重复、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性过程。对于中国而言,这一过程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在改革的大环境下,除了微观层面的随机因素干扰特别显著之外,还有宏观层面的政策倾向无规则性变化。因此,无论是对发展形势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