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8)
2023(10836)
2022(8868)
2021(8262)
2020(6772)
2019(15470)
2018(15212)
2017(28852)
2016(15110)
2015(17134)
2014(17028)
2013(16742)
2012(16072)
2011(14707)
2010(15036)
2009(14689)
2008(13798)
2007(12354)
2006(11634)
2005(11055)
作者
(42210)
(35198)
(35127)
(33955)
(22719)
(16858)
(15946)
(13577)
(13507)
(12542)
(12409)
(11757)
(11560)
(11373)
(11339)
(11068)
(10309)
(10132)
(10063)
(9481)
(9191)
(8476)
(8359)
(8104)
(8080)
(8031)
(7607)
(7433)
(7142)
(7017)
学科
(85802)
经济(85722)
管理(39482)
(36820)
中国(29314)
(29228)
企业(29228)
方法(28181)
(27119)
金融(27119)
数学(25366)
数学方法(25154)
(24775)
银行(24764)
(24083)
地方(21258)
(19049)
(18992)
(18134)
业经(16492)
(15337)
贸易(15321)
(14962)
(14058)
(13752)
地方经济(13203)
农业(12406)
中国金融(11422)
体制(10643)
环境(10562)
机构
大学(220779)
学院(218442)
(112079)
经济(110170)
研究(85322)
管理(76098)
中国(73540)
理学(63458)
理学院(62733)
管理学(61831)
管理学院(61419)
(52704)
(47437)
科学(45020)
(42767)
财经(40419)
中心(39122)
经济学(38469)
研究所(38144)
(36840)
经济学院(34437)
(32533)
(31487)
北京(31417)
财经大学(29929)
(29879)
(27939)
师范(27706)
(26026)
(25380)
基金
项目(131500)
科学(104154)
研究(99704)
基金(97931)
(84442)
国家(83768)
科学基金(71047)
社会(67997)
社会科(64709)
社会科学(64695)
基金项目(49535)
(47190)
教育(44637)
资助(41441)
自然(40843)
自然科(39929)
自然科学(39920)
(39811)
自然科学基金(39250)
编号(37842)
成果(32788)
(31068)
(30472)
国家社会(30341)
重点(30098)
中国(28466)
教育部(27471)
课题(27240)
(26839)
(26833)
期刊
(132055)
经济(132055)
研究(80274)
中国(49877)
(40601)
(38819)
金融(38819)
管理(31506)
(29748)
学报(29380)
科学(28670)
大学(23680)
经济研究(23311)
财经(22414)
教育(22296)
学学(22218)
(19611)
农业(19143)
技术(18394)
问题(17082)
(16349)
业经(16344)
国际(15464)
世界(14931)
技术经济(12473)
统计(11956)
经济问题(10615)
(10399)
理论(10278)
(9994)
共检索到367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惠芬  
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也服从了渐进改革的“过渡性”逻辑 ,渐进战略较好地支持了中国 2 0年的经济增长。但是 ,由于“双轨”体制的固有矛盾 ,使中国的金融改革在今天聚集到了深层次的金融改革上 ,而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多元化的金融产权关系。中国加入WTO成为中国金融深化改革的契机。摆在面前的来自外部世界的竞争 ,成为推进中国金融业“对内开放”的巨大的外部冲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康珂  
进入新常态后,原有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增长动力转换。金融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加快金融业转型,通过构建高效率、广覆盖的金融服务系统,把资金配置给高效率企业,促进大众创业和居民消费,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和支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田艳平  
围绕经济改革和人力资本这两个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构建了两个综合指标:经济改革指标和人力资本指标,并将这两个指标引入到常规的生产函数得到一个修正后的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通过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数据进行协整分析,探讨经济改革和人力资本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解释作用。文章最终得出了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均衡等式,发现经济改革和人力资本均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起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而且特别地,经济改革的作用更为显著和强劲。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汉斯约尔格·赫尔  潘德平  
自1978年进行经济改革以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在她的成功经验中,金融体系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然后结合熊彼得-凯恩斯的信贷-投资-收入流程图从信贷、国际资本控制和外汇汇率与经常项目账户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的金融体系以及它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最后归纳出三点经验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陈波  
本文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之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何以使分权化体制下的金融资源得以释放的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验证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发现,在分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作用不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权化的制度环境,但它本身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应是含糊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窦晴身  王鸿鸣  
本文从经济与金融的结合上,探索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着重分析了中国特殊的经济改革与金融维持机制的生成与潜伏的不稳定性,提出了政府退出性资产分化组合思路与策略。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张平  楠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不断被改写新纪录的奇迹。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历程都是在一个"次优的体制安排"下取得的,边增长边调整的体制安排,使中国经济从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了一个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一个准现代化的经济增长结构中。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夏业良  曾凡清  黄建军  
一、制度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或制约作用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道格拉斯·诺思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将国家、意识形态和产权理论作为其制度分析的三大基石。他对制度之重要性的阐述是建立在知识的重要性之上的,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林芳  
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将1978年改革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在传统研究投入要素的基础上,把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分析。文章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考察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实证研究可以看出:资本、劳动、制度各因素共同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该结果也证实了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苟文均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苟文均1.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实际经济和金融体制的脆弱性而不在于投机无论是拉美还是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都反映了实际经济和金融体制早已存在的脆弱性。金融危机的根源不仅在于金融体系本身的残缺,而且更深刻地植根于金融体系赖以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郧会梅  
正确认识并客观评价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改革中的贡献 ,不仅可以深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现存问题的认识 ,而且也是研究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起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客观上决定并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发挥重要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也为之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效率损失的代价。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巨额不良债权在一定意义上是其对经济改革贡献的另一种体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振华  
尽管菲律宾经济有其独特的问题,但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显示拉莫斯以来菲律宾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改革成效渐现,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四个特点特别值得关注,这些特点预示菲律宾经济增长长期拐点的显现。本文考察了菲律宾经济增长拐点与宏观经济管理、贸易政策、微观经济改革和政府治理的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行动框架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四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改革突破口的进一步认识仔细考察当前各种经济问题与矛盾背后的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和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当,如政府管制、金融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