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0)
2023(12972)
2022(10941)
2021(10025)
2020(8133)
2019(18733)
2018(18540)
2017(34643)
2016(18594)
2015(20978)
2014(20692)
2013(20509)
2012(19821)
2011(18551)
2010(18775)
2009(17355)
2008(17216)
2007(15450)
2006(14617)
2005(13781)
作者
(55246)
(45939)
(45828)
(43955)
(29904)
(22251)
(20729)
(17823)
(17740)
(16623)
(16181)
(15420)
(15241)
(15153)
(15047)
(14426)
(13765)
(13317)
(13311)
(12899)
(11970)
(11441)
(11275)
(10760)
(10468)
(10413)
(10307)
(10030)
(9426)
(9191)
学科
(99961)
经济(99863)
管理(46941)
(44110)
(34488)
企业(34488)
中国(31106)
方法(30902)
数学(26804)
数学方法(26588)
地方(26412)
(23324)
业经(20843)
(19044)
(18808)
(17854)
贸易(17837)
(17281)
(17076)
(16404)
银行(16373)
(16353)
金融(16353)
地方经济(16230)
(16091)
农业(15652)
(14766)
(13861)
环境(13773)
(12452)
机构
大学(274291)
学院(272109)
(128418)
经济(126015)
研究(111685)
管理(95036)
中国(85935)
理学(79144)
理学院(78094)
管理学(76962)
管理学院(76414)
科学(63857)
(61465)
(58060)
(57626)
研究所(52203)
中心(47265)
(45812)
财经(43960)
(42878)
经济学(41329)
北京(40693)
(40012)
(39929)
(38554)
师范(38139)
经济学院(36721)
业大(35585)
农业(35498)
科学院(33784)
基金
项目(168278)
科学(132415)
研究(124612)
基金(122192)
(107666)
国家(106775)
科学基金(89205)
社会(81680)
社会科(77494)
社会科学(77476)
(62880)
基金项目(62027)
教育(56592)
(54233)
自然(54179)
自然科(52881)
自然科学(52865)
自然科学基金(51969)
资助(51251)
编号(48335)
(42841)
成果(41432)
重点(39196)
(38423)
课题(36224)
发展(35160)
国家社会(35077)
(34605)
(34312)
中国(33521)
期刊
(158468)
经济(158468)
研究(97120)
中国(66079)
(43566)
(41736)
学报(41680)
管理(40946)
科学(40355)
教育(34343)
大学(32063)
(31900)
金融(31900)
学学(29711)
农业(29684)
经济研究(27084)
技术(23757)
财经(23715)
业经(23124)
(20801)
问题(20471)
(18623)
世界(17672)
国际(17487)
(16678)
技术经济(14727)
图书(12817)
经济问题(12766)
(12630)
论坛(12630)
共检索到455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耀东  
由经济管理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一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继《刘国光经济文选(1991—1992)》之后的又一部新著。在这部新著中,辑录了他在1993年、1994年两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贡献,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近几年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逻辑和政策变迁轨迹。全书30万字,由50篇文章构成,包括35篇研究论文和讲演报告,15篇记者专访,既立足于国内,又涉及与中国经济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戴园晨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几年以前,中国还在为传统体制所具有的短缺经济特征而苦恼,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而埋怨。却想不到,通过一系列“软着陆”措施和经济运行机制向市场经济转轨,出现了“告别短缺”的良好势头。可是在“告别短缺”之后,新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圣明  
当金融危机席卷东亚并搅得“周天寒彻”之际,我们中国却不仅巍然不动,而且为国际社会作出令世人钦佩的贡献,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夕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这不仅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也改写了我国国民经济几十年来大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俊  
在过去20年中,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矛盾与新问题。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并选择可行的政策措施来化解这些矛盾和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闵耀良  
一、20年农村经济改革的基本成就中国农村改革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改革的实质进展,要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和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说,20年改革与发展所以能取得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概出于此。农村改革一开始,并没有也不可能提出解散“一大二公”的农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扬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本文重点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讨论金融改革问题。首先对实体经济、金融经济、服务业概念进行了辨析和正本清源,接下来探讨当前中国实体经济方面的五大变化,即: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人口结构、城镇化和工业化,特别是这些发展变化对金融发展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今后若干年我国金融改革的要点:(1)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改革:从重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并重;(2)调控体系:建立宏观审慎政策体系;(3)完善宏观调控体制机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4)金融改革:基本形成市场价格基准、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长期资本的投融资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立人  
当代中国的经济学家,疏密有致地分布在不同的职业岗位,尽心竭力地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任务,或者教书育人,或者创新学科,或者传播西说,或者宣扬国计,或者咨询国策,都是直接、间接地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建设服务,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刘国光是其中一位名师,20多年来,始终紧扣现实,开拓理念,对各个时期的经济热点认真探索,积极建议,不断推出一本本巨著、一篇篇鸿文。最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爱民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模式包括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模式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中国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稳定红利"),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红利"),以及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开放红利")。政府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选择改革路径、制定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保障以稳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比较成功的主导作用。本文要探讨和分析的正是中国模式的这两个方面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煦  
推进经济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本刊驻京记者何煦今年是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如何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中国社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奇  
中国经济当前表现出以下特点 :关于开放型发展战略 ,根据开放经济条件的变化 ,应作出相应调整 :以平衡型战略取代出口导向型战略、引资战略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进行变动 ;关于改革战略 ,已有的改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的运行基础 ,从而新的经济流转方式需要建立 ;融资制度必须尽快转换、“收入 -消费 -产出”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新的动态平衡机制必须尽快建立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的目标正在转换分解 ,以求分别解决 :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得以分割处理 ;关于结构调整 ,中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结构转换的双重压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文章在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所应思考的问题,即制度完善问题、公有资本问题、发展民营经济问题、缩小收入差距问题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和谐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艳琳  娄飞鹏  
国际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罗斯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本文简要地对罗斯基所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即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劳动力就业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质量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从而比较全面地展现罗斯基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见解,以昭示其研究贡献。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立  冯博  
在"三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借用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经验(对应第一阶段),尝试总结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对应第三阶段)的"三小法宝",即"小产权"、"小财政"和"小市场"(或"双轨制")。研究发现,"三小法宝"符合"激励相容"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要求,达到"法德统一"的目的,各司其职,各有奇效,共同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可以更好地解释"中国经济之谜"。"三小法宝"的重要启示是,政策制定和法治建设的核心在于植根于"激励相容"的"不折腾",否则难免"瞎折腾"。借助于"三小法宝"的思路,目前仍在严重困扰社会各界的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和国企改革等难题会比较容易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