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1)
- 2023(7440)
- 2022(6153)
- 2021(5808)
- 2020(4671)
- 2019(10989)
- 2018(10903)
- 2017(19670)
- 2016(10342)
- 2015(11882)
- 2014(11799)
- 2013(11750)
- 2012(11338)
- 2011(10832)
- 2010(10791)
- 2009(10270)
- 2008(9863)
- 2007(8426)
- 2006(8109)
- 2005(7758)
- 学科
- 济(70738)
- 经济(70681)
- 管理(24063)
- 方法(21878)
- 数学(20126)
- 数学方法(20057)
- 中国(19775)
- 业(19064)
- 地方(16558)
- 企(14309)
- 企业(14309)
- 制(12476)
- 地方经济(12300)
- 农(12221)
- 贸(11769)
- 贸易(11762)
- 业经(11653)
- 易(11452)
- 学(10754)
- 财(10616)
- 融(10248)
- 金融(10248)
- 体(10175)
- 银(9492)
- 银行(9491)
- 行(9355)
- 环境(8886)
- 发(8661)
- 关系(7889)
- 农业(7772)
- 机构
- 大学(157297)
- 学院(152953)
- 济(87194)
- 经济(86043)
- 研究(67038)
- 管理(53265)
- 中国(52756)
- 理学(44459)
- 理学院(43886)
- 管理学(43487)
- 管理学院(43167)
- 财(38234)
- 京(34348)
- 科学(33623)
- 所(33515)
- 经济学(30132)
- 研究所(30002)
- 财经(29327)
- 中心(28067)
- 经(26945)
- 经济学院(26822)
- 院(23410)
- 北京(23288)
- 财经大学(21763)
- 江(21647)
- 范(20682)
- 师范(20582)
- 科学院(20411)
- 农(20085)
- 社会(19531)
- 基金
- 项目(92431)
- 科学(74146)
- 研究(70862)
- 基金(70361)
- 家(60933)
- 国家(60509)
- 科学基金(50940)
- 社会(50116)
- 社会科(47716)
- 社会科学(47707)
- 基金项目(35470)
- 教育(31663)
- 省(30806)
- 资助(29351)
- 自然(28239)
- 自然科(27553)
- 自然科学(27546)
- 划(27141)
- 自然科学基金(27097)
- 编号(25591)
- 国家社会(23163)
- 部(23061)
- 中国(23054)
- 成果(22196)
- 发(22036)
- 重点(21514)
- 教育部(20540)
- 济(19562)
- 经济(19409)
- 发展(19231)
共检索到263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人伟
本文对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些特点和经验教训中的重要方面作了回顾和反思,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比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要低,但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同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打破了改革的初始阶段必须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障碍,实现了改革与发展同步进行并互相促进,实现了渐进的转轨方式,降低了改革的成本,实现了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总体目标,树立了藏富于民和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的思想。在总结改革的误区与教训中,分别对1988年夏季的价格"闯关"、国有企业的承包制、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作了分析。文章最后就如何评估渐进方式所带来的成本上升的风险、如何正确地发挥市场的功能和政府的功能、如何进一步培育要素...
关键词:
中国 经济改革 经验教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敬琏
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个年头。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中共"十七"大的概括乃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现在,这个历史转折还没有完全实现。为了完满地实现这个转折,我们应当认真总结30年的经验教训,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东琪 肖立人
中国经济改革五年展望陈东琪,肖立人经济运行是一个不可重复、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性过程。对于中国而言,这一过程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在改革的大环境下,除了微观层面的随机因素干扰特别显著之外,还有宏观层面的政策倾向无规则性变化。因此,无论是对发展形势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秉龙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十项基本经验和政策集合,认为这些政策集合具有普惠性和选择性的特征。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村发展政策体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是这一系列成功经验与政策的发展与总结。
关键词: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 基本经验 政策集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数次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正确认识与把握中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对于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考察了1978-2007年间中国历次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与波动特征,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所有制结构、社会总供求关系、经济结构、价格体制、调控手段和对外开放度等方面分析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波动形成机制产生的影响;接着从国际经济周期的角度考察了中国、美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特征,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15个不同市场类型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周期存在的特征事实;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宏观调控 特征事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春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大的经济周期波动。伴随经济周期的波动,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都收到了预期的成效且有各自的特点。文章对我国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实践进行了历史回顾,进而对历次调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恒山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简新华
澄清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各种误解,不能根据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度下降至50%以下、贫富差距过大而断定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搞资本主义;中国经济改革不是要抛弃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而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经济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纠偏为主,重点纠正超越阶段的偏差失误,发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第二阶段以完善为主,重点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来的改革应继续发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有效克服其消极作用。
关键词:
中国经济改革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敬琏
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进一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根据中共中央的上述决定,从1994年初开始,中国政府在财税、金融、外汇管理、企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今年上半年,上述五方面改革的进展情况不完全相同。其中已经实施的各项改革对于稳定经济、促进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6%;工业增加值增长15.8%(其中国有工业增长5.3%)。明年各个方面改革都将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步伐,使改革向纵深...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艾米·珍·史达德 戴维·帕克 刘兴坤
一年以前,中国领导人正式提出了实施全面经济改革的方案,力求实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再平衡。据估计,如果这一方案得以贯彻落实,将在未来十年使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然而,如果改革失败,那么到2020年,中国的年度GDP增长率将下降到1%以下。前期发布的西蒙项目研究报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东涛
1992年4月9日~11日,由德国吉森尤斯图斯—利比希大学教授、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阿明·波奈特(Armin Bonne)博上发起和主持的“中国经济改革10年”国际研讨会在德国吉森大学举行,参加研讨会的中、德专家及各方面代表共64人。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的选题是根据波奈特教授“中国经济改革10年”的课题提前一年确定和撰写的,涵盖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各个方面。会议根据论文内容,分四个专题进行报告和讨论,讨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10个方面: 1.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走走停停”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行动框架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四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改革突破口的进一步认识仔细考察当前各种经济问题与矛盾背后的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和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当,如政府管制、金融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关键词:
激励兼容 分税制 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启先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算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年。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从1979年到1983年,可以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农村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全国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二是从1984年到1988年,可以说是改革的扩大和发展阶段,重点逐步转到以城市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了10%,使国民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是从1989年到1991年,可以说是改革曲折前进的阶段,重点是进行经济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康 谢千里 I·辛格 邵建云
本文目的在于总结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经验,既有重大成功,又有失败。这些经验可能关系到东欧、前苏联各共和国以及90年代中国的改革者们所面临的选择。根据许多统计方法,中国经济改革方案已经取得显著成功。主要统计指数总结如下: (1)高速增长。1965—1980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6.4%;1980—1988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加速到10.4%。1978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5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