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0)
2023(11141)
2022(9191)
2021(8464)
2020(7002)
2019(15689)
2018(15626)
2017(28934)
2016(15380)
2015(17204)
2014(17058)
2013(16779)
2012(15863)
2011(14707)
2010(14835)
2009(14228)
2008(13880)
2007(12295)
2006(11392)
2005(10855)
作者
(42426)
(35700)
(35433)
(34193)
(22903)
(16780)
(16101)
(13654)
(13594)
(12575)
(12567)
(11829)
(11699)
(11644)
(11426)
(11027)
(10536)
(10285)
(10225)
(9752)
(9280)
(8461)
(8455)
(8194)
(8164)
(7991)
(7829)
(7566)
(7044)
(6936)
学科
(85813)
经济(85716)
管理(45663)
(37666)
(31041)
企业(31041)
方法(27123)
数学(24090)
数学方法(23958)
中国(23743)
(19719)
地方(18676)
(18610)
(17651)
业经(17074)
(14759)
(14616)
贸易(14607)
(14246)
(13622)
金融(13620)
(13581)
(13549)
银行(13544)
(13154)
地方经济(12933)
环境(12575)
体制(11711)
农业(11093)
(10601)
机构
大学(228320)
学院(225544)
(113954)
经济(112085)
研究(87157)
管理(80944)
中国(68533)
理学(68088)
理学院(67309)
管理学(66574)
管理学院(66114)
(54101)
(48621)
科学(44998)
(42822)
财经(41527)
经济学(38153)
研究所(38055)
(37770)
中心(37430)
经济学院(33950)
(33699)
北京(31869)
(31161)
财经大学(30710)
(29360)
(29207)
师范(29014)
(25697)
业大(25349)
基金
项目(139323)
科学(111654)
研究(107056)
基金(104189)
(89432)
国家(88742)
科学基金(76026)
社会(73561)
社会科(69958)
社会科学(69945)
基金项目(53340)
(50130)
教育(48880)
自然(43861)
自然科(42803)
自然科学(42791)
资助(42573)
(42570)
自然科学基金(42072)
编号(40817)
成果(34936)
(33495)
国家社会(32545)
(32071)
重点(31961)
(31425)
中国(29885)
教育部(29860)
课题(29719)
(28613)
期刊
(137236)
经济(137236)
研究(81719)
中国(50355)
(41943)
管理(34194)
科学(29174)
(28237)
学报(28143)
(26140)
金融(26140)
教育(23895)
经济研究(23802)
大学(23276)
财经(22846)
学学(21740)
(19918)
技术(19240)
农业(18791)
业经(17904)
问题(17708)
(16447)
世界(15253)
国际(15155)
技术经济(12385)
经济问题(10900)
改革(10747)
(10747)
统计(10641)
现代(10182)
共检索到368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瑞明  
经过三十余年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这条"巨龙"也正在逐渐回归到她在世界经济中应有的位置。这种经济改革是如何成功的?本文认为,承接于特定的历史经济背景,中国经济中三类主要的行为主体(中央、地方、民众)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了事实上的互动式的协调分工,各自对既有的约束条件进行突破,并在互动演进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新的规则,这些规则所确立的激励与约束极大地调动了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了从事必躬亲到各司其职的职能转换。正是在这些过程中,中国经济逐渐得到发展并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我们同时强调,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也必须认清体制的不足,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鹏  
文章基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产能过剩、杠杆率飙升、房地产市场风险和资本证券市场波动等方面对新阶段和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通过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提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研究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在战略决策上,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明确改革攻坚战的主要任务,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突出创新驱动的动力依托;在路径选择上,要坚持定向精准稳投资、多点支撑扩消费,要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资本市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龚强  
迈尔森、赫维茨与马斯金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本文深入探讨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并从机制设计理论的角度分析了50年来我国改革过程中的机制设计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金波  
配合新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要求,我国部分省市在高考内容与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命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本文从重新制订考试目标、合理调整命题范围、实现知识性考试向能力性考试转变、建立高考命题质量控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窦晴身  王鸿鸣  
本文从经济与金融的结合上,探索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着重分析了中国特殊的经济改革与金融维持机制的生成与潜伏的不稳定性,提出了政府退出性资产分化组合思路与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玉爽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数字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形态已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慢慢向数字经济演进,这势必会对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带来挑战。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税收管理机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本文在介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数字经济给中国税收管理制度带来的诸多挑战,并探析相应的解决策略。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江瑞平  
依靠改革旗号于今年4月上台的小泉内阁,终于在两个月后推出了内容广泛、力度强大的经济改革计划。这一经济改革计划的推出,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其中最应予以重视的是不良债权、财政赤字和体制僵化等困扰日本经济的三大难题。小泉的经济政策计划也主要是针对这三方面问题提出的,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面临着多重障碍。而这一经济改革计划的实施也会带来多种消极影响,包括阻碍经济回升、影响需求恢复、恶化失业问题和加重通货紧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翔  
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5G"时代到来,大数据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在此背景之下以大数据技术为发展导向的大数据时代也悄然到来,这对我国统计人员的工作模式产生了不小的变化,这变化给统计人员工作的开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自2012年3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转为负增长以来,截至2015年3月份,PPI同比增幅已经连续3年多的负增长。生产部门的通货紧缩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在实体经济实际利率走高、企业债务负担加重、外部融资成本上升和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的连锁反应下,地方政府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受到影响,生产部门的通货紧缩可能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继续恶化。应对通缩机制对中国经济的挑战,应实施"逆周期"的稳定化政策调节,特别是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共同协调推进中国地方"资产购买(置换)"计划,进行地方政府的负债表修复,同时进行金融和财政体制转型,积极推动"软预算"部门(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改革,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炜  
纵观199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性的进展甚微,且出现了一些前进中的问题。究其实质,主要还是两方面因素所致:一是体制性因素,二是市场性因素。如从改革的区域差异与区域推进的角度考察,则显示出如下特点和前景。 1.由于中央政府缺少实施宏观调控的经济基础,因此对各省区的政策干预,大部分演变为对利益平衡与重组的“软协调”。包括:地处中心开发区的大上海与全国其它经济开发区的利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遵义  张延群  
一、前言 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讲,中国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软着陆”取得了很大的成功,GDP保持了年增8%的强劲增长,而通货膨胀率已从1994年几乎高达25%降到了最近几个月的几近于零。通过裁减富余的工人,即让工人下岗(“从工作岗位下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初始步骤也进展良好。到1997年底,在1200万下岗职工中,将近40%的人已经重新就业,20%的人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剩下的人仍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只有10%的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翀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再是中国自家的事情,它涉及到贸易、金融、政治等多个领域,并对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体带来较大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行动框架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四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改革突破口的进一步认识仔细考察当前各种经济问题与矛盾背后的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和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当,如政府管制、金融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