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8)
2023(6503)
2022(5271)
2021(4897)
2020(3976)
2019(9077)
2018(8839)
2017(16470)
2016(8401)
2015(9826)
2014(9680)
2013(9968)
2012(9681)
2011(9309)
2010(9155)
2009(8698)
2008(8312)
2007(7266)
2006(6800)
2005(6407)
作者
(25128)
(21164)
(21106)
(20460)
(13687)
(9888)
(9489)
(8222)
(8134)
(7653)
(7287)
(6940)
(6892)
(6867)
(6777)
(6546)
(6267)
(6071)
(6042)
(5565)
(5362)
(5030)
(4976)
(4933)
(4870)
(4832)
(4433)
(4206)
(4150)
(4132)
学科
(67377)
经济(67336)
方法(22276)
管理(21478)
数学(20690)
数学方法(20604)
(17010)
中国(16680)
地方(15351)
(12077)
企业(12077)
地方经济(12001)
(10982)
贸易(10975)
(10691)
(10436)
(10077)
业经(9866)
环境(8833)
(8283)
(8267)
(8135)
金融(8135)
(7760)
关系(7631)
(7477)
银行(7476)
(7356)
经济学(7258)
农业(6997)
机构
大学(139769)
学院(136117)
(80151)
经济(79169)
研究(57360)
管理(48590)
中国(44800)
理学(41338)
理学院(40842)
管理学(40333)
管理学院(40064)
(32361)
(29834)
科学(29316)
(28533)
经济学(28315)
财经(26281)
研究所(25798)
经济学院(25322)
(24099)
中心(23785)
(20273)
北京(20021)
财经大学(19555)
科学院(18160)
(18038)
(17019)
社会(16815)
(16792)
师范(16700)
基金
项目(85063)
科学(68703)
基金(66257)
研究(63033)
(57641)
国家(57296)
科学基金(48550)
社会(45829)
社会科(43764)
社会科学(43757)
基金项目(33224)
资助(28353)
(27823)
自然(27668)
教育(27210)
自然科(27034)
自然科学(27027)
自然科学基金(26579)
(24612)
编号(21557)
国家社会(21551)
中国(21391)
(21169)
(20165)
重点(19522)
教育部(18737)
(18622)
经济(18474)
成果(17970)
发展(17485)
期刊
(91835)
经济(91835)
研究(50089)
中国(25791)
(22735)
管理(19891)
科学(18348)
经济研究(17344)
学报(16855)
(15342)
财经(14825)
(13896)
金融(13896)
大学(13606)
(13065)
学学(12908)
问题(12303)
(12174)
世界(11844)
国际(11242)
技术(11103)
农业(10782)
业经(10037)
统计(9632)
技术经济(9384)
(7749)
经济问题(7588)
教育(7481)
决策(7252)
(6552)
共检索到218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亚虹  朱保华  刘俐含  
长期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或发散的可能性。经济增长的收敛状态是人均产量、资本存量和消费的增长率都趋向外生技术进步率决定的均衡增长途径,而经济增长的发散状态是经济增长率加速变化的现象。判断经济增长的收敛或发散需要估算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本文利用中国1978年至2006年间的30个省份的人均GDP数据,采用更符合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假说本意的半参数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估算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得到以下研究结论:中国经济还处于加速增长的发散状态;富裕地区的经济增长向收敛状态过渡;相对于富裕地区,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发散现象更为明显,存在经济落后地区追赶富裕地区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林芳  
文章借鉴陈昆亭和龚六堂(2006)的研究,构建了具有粘滞价格的RBC模型,并基于中国历史数据,采用贝叶斯方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估计得到的参数与前人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进而利用所构建的模型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冲击解释了中国经济波动的绝大部分;货币政策冲击对名义利率与通过膨胀率有较大的影响;而劳动供给冲击解释了劳动力波动的近90%,并对于资本、总产出都具有较强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海兵  
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最新估计与预测顾海兵两年前,笔者综合各方面材料,认为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尚不足35%(《改革》1995年第1期)。现在两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是否有所提高,提高几何呢?中国经济市场化何时可以达到65%以上呢?在此笔者作进一步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L.R.Klein  S.Ozmucur  李朝霞  
对一国GDP及其增长率的估计常常存在不确定性。这主要缘于对某些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数据的缺失、基层报告的不准确、抽样误差、“镜”统计的非一致性以及其他若干不可避免的因素。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中国GDP年增长率进行估计,并就近来对中国统计数据提出质疑和批评的种种意见做出回应。首先考虑统计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钢  陈志  金碚  崔云  
本文主要对矿产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约束进行实证研究。笔者认为,由于矿产资源供给与需求短期价格弹性较低,矿产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短期约束较大;而长期约束由于替代和技术的进步可能较小。本文根据矿产资源2001—2006年的进出口数据估计了矿产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短期约束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2006年影响经济增长4.96个百分点,估计2007年影响经济增长5.74个百分点以上;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约束有限,矿产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大约为0.23个百分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晓文  
双向纯增量模型———以新的理论估计中国经济增长田晓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国立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其增速超出了包括四小龙在内的所有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地区)。这与以前形成鲜明对照,当时中国在增长速度上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孟连  王小鲁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数据的可信度问题 ,一直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注意。这项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可靠 ,不但会影响经济预测与分析的准确性 ,也会直接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进而可能对经济运行本身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当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状况和未来前景时 ,有必要对过去相当长时期统计数据的可信度作出独立分析和判断。本文对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率的可信度进行了初步的估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晓静  周亚军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利用包含企业家精神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将私营部门雇佣比率和自我雇佣比率分别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度量指标,使用199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变量和制度变量后,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政府应为个人和企业的创业及其竞争提供更好的软硬环境,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国富  申博  李瑶  
经济增长收敛性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做出的关键性预测,但是国内相关文献测算的收敛速度普遍偏高。文章通过慎重选取控制变量,同时考虑空间相关性和控制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共线性,在提取主成分的基础上估计空间面板模型,得到的收敛速度仅为2.36%。这一结果既与国外文献的经验值更为接近,也与我国的经济现实更为相符。这启示我们,在研究经济增长的收敛机制时,既要慎重选择有关的控制变量,也要恰当地选择模型估计方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吉  范从来  
运用传统凯恩斯主义的IS-LM-PC理论模型,用SVAR方法研究了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方向符合IS-LM-PC模型的理论预测;实际产出主要受总需求冲击的影响,而通货膨胀受总供给冲击的影响较大;货币冲击通过影响实际利率影响实际产出,但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如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那么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颖  赵扬  
本文旨在建立制度的合适工具变量,从而能够正确估计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文章提出以中国1919年基督教教会初级小学的注册学生人数作为制度的工具变量,并详细论述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外生性诸条件。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本文发现制度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显著为正。在控制了地理因素和政府政策效应等变量以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仍然最为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玺  
当前资本存量估算的一个重要不足是假定资本和折旧变化平稳,这无法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巨大的结构变迁。本文引入状态空间方程,采用将资本存量和折旧定义为观测信号的方式,使之可以反映中国经济结构性变迁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以往的投资和折旧平稳性假定。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持续的制度变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乃至经济波动等均对经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导致中国资本存量和折旧并不像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下那样平稳,而是随着经济结构变革出现剧烈波动。空间状态方程估算的信号序列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波动。因此,基于卡尔曼滤波对中国经济结构变革中资本存量和折旧的估算,更加符合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充分表明,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新铭  
中国经济保持30年快速增长的原因一般被归结为改革、开放的推动。然而,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单向传导的系统,改革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开放尤其是FDI则是经济增长引致的结果,而不是动因。开放的作用在于为深化改革带来外部压力,迫使改革进一步深化,间接地为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因此,继续深化改革,尤其是打破城乡壁垒,构建城乡统一、高效的要素市场,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开放应作为选择性政策,视改革进程的难易,相机抉择开放力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逸凡   周上尧   金骋路  
本文首先构建包含家庭异质性、环境与扭曲因素的生产网络模型,导出影响与决定经济增长质量的四个主要渠道,即经济增长效率、居民消费水平、社会不平等程度和环境外部性。接着将静态生产网络模型拓展至动态情形,首次运用卡尔曼平滑方法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路径进行结构估计,刻画出2000—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周期,并分解四渠道在其周期性波动过程中的贡献程度。观测区间内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周期平均长度为3年,具有上升阶段持续时间长、下降阶段延续时间短等特点。随后与同期经济周期对比发现,经济增长质量(尤其是经济增长效率)与宏观经济产出间具有强关联性,在特定冲击下其(特别是环境外部性和社会不平等程度)与宏观经济产出间呈现逆向波动,并引致经济增长质量周期与经济周期间一定程度的“谷峰交错”即偏离“量质兼取”目标的情形。因而必须妥善应对外生冲击挑战,强化目标导向,重视增长与质量政策的协调性,发挥技术创新、结构改革与生态建设等政策的协同效应,促进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