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8)
- 2023(7606)
- 2022(6193)
- 2021(5661)
- 2020(4562)
- 2019(10574)
- 2018(10290)
- 2017(19829)
- 2016(10118)
- 2015(11766)
- 2014(11656)
- 2013(12034)
- 2012(11692)
- 2011(10948)
- 2010(10953)
- 2009(10481)
- 2008(10120)
- 2007(8821)
- 2006(8396)
- 2005(7929)
- 学科
- 济(74860)
- 经济(74811)
- 管理(26711)
- 方法(25018)
- 业(24255)
- 数学(22865)
- 数学方法(22768)
- 中国(19228)
- 地方(17297)
- 企(17212)
- 企业(17212)
- 农(14453)
- 地方经济(12842)
- 贸(12564)
- 贸易(12555)
- 易(12236)
- 业经(11884)
- 学(11392)
- 财(11312)
- 环境(10257)
- 制(10165)
- 农业(10103)
- 发(9540)
- 融(9298)
- 金融(9298)
- 银(8854)
- 银行(8847)
- 行(8656)
- 关系(8312)
- 体(8122)
- 机构
- 大学(165636)
- 学院(162872)
- 济(92234)
- 经济(90993)
- 研究(66151)
- 管理(58894)
- 中国(51858)
- 理学(49970)
- 理学院(49421)
- 管理学(48917)
- 管理学院(48606)
- 财(39094)
- 京(35075)
- 科学(34190)
- 所(32997)
- 经济学(31985)
- 财经(31320)
- 研究所(29716)
- 经(28714)
- 经济学院(28597)
- 中心(27647)
- 财经大学(23269)
- 北京(23226)
- 院(23068)
- 江(22409)
- 农(22049)
- 科学院(20721)
- 范(20049)
- 师范(19931)
- 社会(19188)
- 基金
- 项目(100934)
- 科学(81423)
- 基金(77899)
- 研究(75035)
- 家(67513)
- 国家(67074)
- 科学基金(57104)
- 社会(54085)
- 社会科(51593)
- 社会科学(51582)
- 基金项目(39283)
- 省(34328)
- 资助(33147)
- 教育(32897)
- 自然(32881)
- 自然科(32108)
- 自然科学(32101)
- 自然科学基金(31589)
- 划(29509)
- 编号(26614)
- 部(24900)
- 国家社会(24874)
- 发(23894)
- 中国(23890)
- 重点(23105)
- 成果(22543)
- 教育部(22038)
- 人文(20802)
- 济(20684)
- 发展(20677)
共检索到260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纪明 刘志彪 岑树田
1.利用区域差别化战略,提倡再度和适度工业化。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保持适度的工业化水平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总体工业化进程即将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为了使中国目前工业化阶段的高经济增长率在未来持续,应提倡适度的再度工业化以维持一定程度的工业化水平。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具有明显的区域梯度发展特征:东部地区多数省市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中部地区的省市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西部地区省市多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因而,政府可以利用区域差别化战略实行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明 刘志彪 岑树田
本文在R-C-K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构建稳态消费率决定模型,进而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费率演进及与经济增长关系。主要研究结论有:(1)均衡增长路径上的稳态消费率是最优消费率,由个人主观时间贴现率、相对风险厌恶系数、资本产出弹性、技术进步率、折旧率和劳动增长率等因素所决定;(2)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稳态消费率呈现出先变小再变大的U型曲线演进趋势,实际经济生活中的消费率围绕稳态消费率上下波动;(3)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绩效较好,消费率演进并无异常,符合经济发展工业化初中期阶段消费率演进的一般规律,但2001年后,消费率快速下降并大幅偏离稳态消费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而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谢为安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增长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搞得更火热,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出现四个年头的二位数高速增长,1992和1993两年均以13%的高增长率发展,1994年的增长率也高达12%,据有关统计部门报道,1995年的增长率仍然保持在二位数上。总体上,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是可喜的,但也有不乐观的地方。17年来,尽管我国排除了象以往一些人为所造的经济大波动(如1958—1962年,文化大革命一段时期),但是经济还是在比较大幅度的波动中增长着。经济增长的波动较大,说明了现阶段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非均衡现象,存在着“瓶颈”制约,资源未达到合理配置,社会经济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戴磊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以投资为代表的扩张模式将延续传统增长动力,全年增长仍可维持在潜在增长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强力的宏观政策激励后,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但不至于失控,2011年通胀风险在货币继续正常化条件下将有所回落。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表现出了一系列典型化事实,全球范围内金融货币和实体经济的分离、大宗商品的重新定义等,决定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再均衡的必然性。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均衡过程应该更集中在机制、体制和供给政策,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城市化和服务业的深度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增长之路。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政策正常化 后危机时代 城市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舒晓惠 宋金奇
本文首先简单探讨了经济增长理论,进一步推导建立了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给出的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型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的均衡路径模型,最后对中国1978~2006年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模型变量间具有均衡关系,并发现各解释变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及其他相关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变迁 技术创新 协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Both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 and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consider that each economy has an equilibrium path and eventually convergs its equilibrium path. Based on moder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a time series model of equilibrium growth path and its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hen builds Chinese long run equilibrium growth model and its short run linea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using ADF test for integration and Engle Granger method for cointegration.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本文重新测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收入份额,发现1998以后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将劳动再划分为原始劳动和人力资本,同时利用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发现1988—2007年我国人力资本收入份额显著提升以及原始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扩展MRW增长框架后,研究表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动与经济增长过程要素的非均衡增长密切相关。物质和人力资本高增长带来相应要素收入份额的增长,原始劳动缓慢增加使其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利用1995—2007年要素增长数据,研究发现物质资本稳定增长、人力资本增速放缓以及原始劳动停滞增长是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将原始劳动与最低工资相联系,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海英 赵英才
人力资本增长来源于知识、技能在劳动力个体上的累积。知识、技能在经济系统内的不同分配状态是人力资本选择均衡性增长或非均衡性增长的结果。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分配不均将直接导致人力资本存量的下降。在目前的中国,接受教育是人力资本增长的最主要手段。在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相同条件下,将受教育机会更多地分配给拥有更低人力资本的普通劳动力,是人力资本增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均衡增长 累积 分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民生发展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落脚点。本文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理论影响分析框架,并采用门槛面板计量模型以及相关统计方法,实证考察2000年以来中国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对民生发展的多重均衡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以经济增长质量、人均GDP和经济结构为门槛变量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影响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而以城镇化率为门槛变量的结果则显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为此应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民生发展 门槛面板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春应 王波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FDI与中国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和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的就业产生了负效应;对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FDI对中国资本积累、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和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国内投资、对外贸易、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成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FDI;FDI与市场化程度互为因果关系;FDI是经济增长及国际贸易、产业资本、人力资本、R&D、产业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劳动力的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慧芳
投资主导、出口导向引领中国经济实现了35年高速增长,创造了总量全球第二的大国发展奇迹。然而,长期消费"短板"的发展模式,不仅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不均衡、不协调问题突出。而且,在异常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和日益强化的国内资源环境约束下难以为继。所以,走向消费主导的战略转型,既是推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均衡增长的重要保证,也是找寻"黄金平衡点",实现自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燕子
在区域开发的实践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以非均衡手段来实现均衡发展的。在探索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区域的产业选择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产业选择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产业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要方面。
关键词:
产业选择 非均衡 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飞虎
根据对北京等7个城市的1 489份调查问卷分析我国长期经济增长中的公共投资问题,发现制约和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为促进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公共投资最主要作用是引导战略产业成长,公共投资最应该投向的领域是"科教文体卫"等公益项目,公共投资与GDP最合适比例应在10%左右,公共投资最应该发挥的是社会福利效应等,并提出提升公共投资促进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期经济增长 公共投资 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戈冬梅 姜磊
基于全国30个省域1996~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GMM)法,对全国省域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短期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省域经济增长和入境旅游存在双向的长期、短期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演变。入境旅游平均增长率最快的地区是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泛珠江三角三大经济圈,而四川、西藏、湖南、甘肃的入境旅游增长率为负值,表明我国省域之间入境旅游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化。因此,应在加强三大经济圈入境旅游发展的同时,推进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业发展,最终使我国入境旅游更上一个台阶,更好地带动我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
旅游业 经济增长 系统广义矩估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封福育
在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的理论框架下,通过构建包含环境保护部门和实际生产部门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应用动态优化理论探讨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多重均衡关系。而后利用我国200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波特假说"在我国得到了经验支持,环境规制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环境规制强度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 多重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