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30)
2023(18265)
2022(15186)
2021(14040)
2020(11703)
2019(26953)
2018(26563)
2017(50021)
2016(26717)
2015(30424)
2014(30512)
2013(30222)
2012(28500)
2011(26092)
2010(25984)
2009(24158)
2008(23830)
2007(21160)
2006(18733)
2005(17276)
作者
(78716)
(66086)
(65734)
(62615)
(42097)
(31745)
(29979)
(25614)
(25108)
(23554)
(22684)
(22124)
(21158)
(20925)
(20603)
(20563)
(19521)
(19362)
(19004)
(18907)
(16618)
(16187)
(16058)
(15228)
(14987)
(14847)
(14552)
(14386)
(13334)
(13105)
学科
(133576)
经济(133453)
管理(75589)
(73367)
(58704)
企业(58704)
方法(52749)
数学(45997)
数学方法(45486)
中国(36917)
(33068)
地方(30879)
业经(27952)
(27932)
(25788)
(24366)
贸易(24350)
(23591)
农业(22536)
(21993)
技术(20674)
(19726)
银行(19688)
(19520)
金融(19517)
环境(19139)
(19005)
(18434)
理论(18147)
地方经济(17688)
机构
大学(394632)
学院(394579)
(176083)
经济(172732)
管理(149293)
研究(142387)
理学(127552)
理学院(126073)
管理学(124009)
管理学院(123248)
中国(108599)
(84565)
科学(84314)
(77568)
(72324)
研究所(65456)
(64544)
中心(64306)
财经(61546)
(59055)
(55903)
业大(55703)
经济学(55356)
北京(54113)
(52347)
师范(51847)
(50948)
农业(50343)
经济学院(49628)
(46901)
基金
项目(257604)
科学(203601)
研究(188497)
基金(187815)
(163966)
国家(162632)
科学基金(139099)
社会(122145)
社会科(115965)
社会科学(115941)
(99215)
基金项目(98179)
自然(87897)
教育(86041)
自然科(85843)
自然科学(85819)
自然科学基金(84287)
(84080)
资助(77533)
编号(74951)
成果(60665)
(60193)
重点(58631)
(57834)
(53734)
课题(52521)
国家社会(51627)
创新(50432)
教育部(49734)
科研(49016)
期刊
(199549)
经济(199549)
研究(121313)
中国(80618)
(59602)
学报(59211)
(59034)
管理(56739)
科学(56728)
大学(45176)
学学(42549)
教育(40996)
农业(40508)
(37942)
金融(37942)
技术(37411)
经济研究(33051)
财经(31317)
业经(30573)
(27159)
问题(26137)
(22687)
(22569)
技术经济(22016)
世界(20558)
统计(20086)
国际(19991)
(17992)
商业(17847)
资源(17796)
共检索到604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亚欣  吴非  李华民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之一,其曾经的带动力有目共睹。随着经济进程的推移,开发区肇始的制度安排弊端曝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桎梏,亟待转型。一方面,创新驱动作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第一推动力发生偏移,产业结构调整凝滞,即升级版的开发区建设遭遇瓶颈;另一方面,开发区经济增长功能长期孤军深入,其结果是区域内城市服务功能短板效应凸显,空间布局失衡,且管治系统"内卷化"。后者又可为前者提供制度解释。文章在课题组调研的基础上,挖掘开发区可持续发展之制约因素,理顺问题逻辑,为开发区实现转型升级推研问题解决逻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智  叶尔肯·吾扎提  梁宜  张若琰  刘卫东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和先导力量,引领着地方经济的转型和增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对中国经济格局是否存在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又如何表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议题。文章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当地经济作用关系归纳为增速效应与溢出效应两种形式,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等空间计量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刻画,研究发现:①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以及增加值分布呈现出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并主要集中在由长江经济带,以及长三角以北的沿海经济带组成的反"L"形区域。②高增速效应区域由西北转向东部沿海,最后集中于长江经济带,而高溢出效应区域则由西部转向东南,最终集中于中部地区。③根据增速效应和溢出效应的数值关系,可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的作用类型分为高增速高溢出、低增速高溢出、高增速低溢出以及低增速低溢出效应四种类型。其中高—高型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中游,高—低型分布在西北以及东部沿海,低—高型分布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而低—低型则主要分布于环渤海和江苏以及内蒙古、甘肃和陕西一带。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更进一步地加强东部地区经济优势。文章提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转型过程中,应注重增速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均衡发展,提升自身增速的同时,积极融入到区域经济以及社会网络中去,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堤,蒋志学,刘贵平,王黎,金长江,窦长伍,王文惠,李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循环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杨春平  黄海燕  
为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全国下一阶段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组成若干专家组,对第一批试点单位中成绩突出者进行总结,我们从2007年4月开始,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开发区、或泰达)进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一加  何东  王映玥  
生态工业园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载体,生态工业网络的构建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分析国内外生态工业网络发展现状并实地调研广安市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之上,从核心企业的选择、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及生态工业网络的构建三方面,探讨广安生态产业园发展的生态工业网络构建方案,为构建生态产业园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苏星  
1992年8月5日到8日,我用4天时间,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了一点调查.在开发区,同政策研究室、经济发展局、工商物价局的同志进行座谈;参观了大连保税区、工业团地、石油化工区、五彩城商贸区和大窑湾港区;阅读了有关资料.现将所见情况报告于下. 第一个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开发区.从1984年10月15日动工兴建,八年创业,已经在一片盐碱滩涂和丘陵起伏的山野上,建立起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区.开发面积,吸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中俊  包训文  
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点,从文化产业和经济技术互动的角度,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市场调研、价值链分析、文化产业和经济关联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会展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社区文化等组成的文化产业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渔村  
14年前,这里曾是芦苇、水稻、烂泥塘;14年前,这里还是小桥、流水、田埂道。可今天,14年已过去,弹指一挥间。这里高楼丛立,绿树掩映,喷泉广场,倩影摇曳,人车穿行其间,宛为一幅动人的现代化城市水粉画!一位前来投资的老华桥惊喜地说:“这里简直是海市蜃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仉培宏  韩增林  
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面向世界开放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之一。2009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占大连全市的22.7%;工业总产值实现2331亿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董纪昌  侯洁琼  张奇  
产业结构调整是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文章以2010年建设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2个东部城市为研究对象,未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37个东部城市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发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对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为解决内生性问题,采取倾向性匹配得分方法重新选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后再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证明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方面,仍可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伟  朱宏亮  
资金对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不可或缺,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能否拓展融资渠道,广泛获取建设资金,优化融资模式,成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融资模式包括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两类,其中许多模式都可以灵活组合为开发区所用。当前,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政府机构、企业”的双重性质以及开发区的预期收入结构,决定了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合适的形式,以企业融资为主体,项目融资为补充,充分吸收政策性补贴和贷款,为开发区发展筹集宝贵的建设资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重力  邵敏  
本文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度量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之后建立的16个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分析对象,在马氏距离配对的基础上运用倍差法发现:平均来看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对母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并不显著;城市化水平和引资程度的提高能够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持续时间较长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制造业占比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应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造业产业转移,提高自身的工业发展水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妮  
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向旧体制回归或受旧体制"反向辐射"的巨大压力,管理体制对资源配置及其使用效率的影响极大,一套有效率的管理体制,会大大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进步,如何突破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回归"瓶颈,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认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应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渐过渡到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一致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实行"企业化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郑化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初创于1984年,经过整整20年的发展,在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全国正式运作的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总计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GDP4985亿元,占全国GDP的4.41%;工业增加值3602.08亿元,占全国的6.72%:出口总额488.8亿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永波  
问题的提出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全国涌现了许多新的经济地域组织形式,如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地域组织形式的兴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带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功,特别引人注目。如大连、青岛、烟台、昆山等。这些开发区的成功为其它地区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后来仿照而建的开发区接连涌现,全国各地形成了“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热潮。从表面看似乎是好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