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68)
2023(16592)
2022(14224)
2021(13217)
2020(10982)
2019(25309)
2018(25070)
2017(48176)
2016(25840)
2015(29171)
2014(29198)
2013(29044)
2012(26819)
2011(24530)
2010(24400)
2009(22930)
2008(22288)
2007(19524)
2006(17450)
2005(15884)
作者
(74983)
(62616)
(62065)
(59137)
(39872)
(29864)
(28021)
(24441)
(23738)
(22248)
(21483)
(21007)
(19966)
(19929)
(19515)
(19186)
(18520)
(18044)
(17919)
(17804)
(15674)
(15323)
(14840)
(14245)
(14010)
(13978)
(13773)
(13484)
(12612)
(12144)
学科
(122450)
经济(122304)
管理(77886)
(70735)
(58241)
企业(58241)
方法(49215)
数学(42993)
数学方法(42586)
中国(31808)
(29040)
(28689)
地方(25084)
业经(25072)
(24400)
(23800)
(21129)
贸易(21116)
(20511)
农业(19235)
环境(18225)
(17805)
银行(17763)
(17535)
金融(17532)
(17429)
(17260)
(17021)
(16946)
财务(16874)
机构
大学(381239)
学院(376144)
(166029)
经济(162831)
管理(147064)
研究(133547)
理学(126899)
理学院(125461)
管理学(123578)
管理学院(122880)
中国(100638)
(81258)
科学(78242)
(76408)
(66706)
财经(60715)
研究所(60456)
中心(58575)
(56670)
(55257)
(53877)
业大(52322)
经济学(52180)
北京(52028)
(48288)
(48158)
师范(47884)
经济学院(46759)
财经大学(45130)
农业(44014)
基金
项目(252309)
科学(199725)
基金(186360)
研究(185580)
(162126)
国家(160862)
科学基金(138102)
社会(120898)
社会科(114773)
社会科学(114745)
基金项目(98122)
(94594)
自然(87538)
自然科(85462)
自然科学(85446)
自然科学基金(83956)
教育(83854)
(80035)
资助(76802)
编号(73329)
成果(60469)
(57353)
重点(56423)
(53958)
(51792)
国家社会(51126)
课题(50627)
教育部(49774)
(48768)
创新(48544)
期刊
(186400)
经济(186400)
研究(119651)
中国(72377)
(58158)
学报(57182)
管理(56063)
科学(54220)
(51933)
大学(44045)
学学(41547)
教育(36704)
农业(35733)
(33982)
金融(33982)
技术(31375)
财经(31100)
经济研究(30964)
业经(26757)
(26728)
问题(24112)
(19997)
技术经济(19488)
世界(18691)
(18533)
理论(17984)
国际(17507)
图书(16965)
现代(16936)
科技(16915)
共检索到566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索菲  张晓峒  
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也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总是由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同时又对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能促进和刺激经济发展,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则是经济发展的桎梏。制度的创新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或潜在利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制度的演变和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本文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等5个二级指标和23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本文探讨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效应,发现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有关。具体而言,对于中等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呈负相关,制度变迁并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兆旭  陈东景  
根据我国1978年至2016年人均GDP产出、人均资本存量以及从产权制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经济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四个方面所合成的经济制度变迁指标,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中,产权制度、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起正向作用,而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过高会产生负向作用。经济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从短期来看,经济制度变迁虽然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人均资本存量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起正作用,但效果不及经济制度变迁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培育多元化产权;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强  陈泽珅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1986—2013年中国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长期,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仍能进一步增强;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技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制度冲击的影响衰退更快。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丽  陈万明  石盛林  
本文利用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教育因素和制度变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迁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且能够有效释放各教育层次劳动力,对劳动力的释放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效率水平相关;中等教育程度劳动力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且各教育层次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呈显著的区域差异;物质资本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艳华  
本文建立模型对1978—2007年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物质资本投入。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降低;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但将1978—1999年与2000—2007年两个时期相比较,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在不断加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季民河  武占云  苏海龙  姜磊  
以North的体制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将新古典经济学的Solow增长模型扩展为一个包含制度变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结合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使用1997—2005年中国省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制度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时期的制度变迁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力,证实了North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假设。此外,空间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深入地揭示了省域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地区之间通过技术扩散、要素转移以及社会文化交流等在地理空间上发生相互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傅晓霞   吴利学  
文章简要评述了经济增长和增长因素分析理论,分析了中国20年来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并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出发,评估和计算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导致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分析市场化和开放型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文章验证了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之一的观点,指出中国的体制改革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韦恩·M·莫里森  王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从一个比较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快速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大国。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原因一是持续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二是国内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面对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有企业、银行部门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将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在长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坤荣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 快速的经济增长是每个国家都渴求的目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情况尤为如此。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而且对增长目标的渴求还表现得十分强烈。我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已迈过了几个关键阶段,经济学家们所期望的自我持续的经济增长(Self-Sustainedgrowth)机制已开始形成。笔者借用H·钱纳里等人的多国模型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变量是人均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城市化水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有  
中国未来15年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速度和质量仍是发展的焦点。在21世纪的前50年,农村仍然是内需增长、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根据地”。经济增长面临能源资源短缺的挑战,用30年的时间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基础。建设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和周边环境,长期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互利共赢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道路。推进民营化进程,从地方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因素出发,增强中国经济活力及其增长的持续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新立  
1.对消费和投资的比例进行大幅度的调整,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力量。2011年国家统计局给我们提供了数据,投资率上升到48.6%,居民消费率下降到34%,最终消费率已经低于投资率,投资总额大于政府和居民消费的总额。这个数据说明国民经济最基本的比例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新华  
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以CPI计算的通货膨胀率将逐渐趋于稳定,不会因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波动而再出现大幅上涨。雪灾和汶川地震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较小;中国经济不会陷入奥运后萧条;股市虽已经历巨幅调整,但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只要能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房价的巨幅下跌,就能有效防止中国宏观经济出现大的调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注目的两大问题。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了推进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依靠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