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27)
- 2023(17067)
- 2022(14386)
- 2021(13432)
- 2020(11051)
- 2019(25425)
- 2018(25363)
- 2017(48109)
- 2016(26024)
- 2015(29546)
- 2014(29678)
- 2013(29466)
- 2012(27850)
- 2011(25532)
- 2010(25589)
- 2009(23752)
- 2008(23209)
- 2007(20582)
- 2006(18534)
- 2005(16879)
- 学科
- 济(125817)
- 经济(125694)
- 管理(71850)
- 业(67250)
- 企(53994)
- 企业(53994)
- 方法(47918)
- 数学(41247)
- 数学方法(40797)
- 中国(35784)
- 农(30148)
- 地方(29901)
- 业经(26698)
- 学(25600)
- 财(24482)
- 贸(22603)
- 贸易(22586)
- 易(21859)
- 制(21063)
- 农业(20313)
- 银(18906)
- 银行(18863)
- 融(18480)
- 金融(18479)
- 环境(18414)
- 行(18241)
- 和(18032)
- 理论(17595)
- 地方经济(17363)
- 发(16629)
- 机构
- 大学(383049)
- 学院(379429)
- 济(162896)
- 经济(159543)
- 管理(144818)
- 研究(138872)
- 理学(123682)
- 理学院(122223)
- 管理学(120211)
- 管理学院(119534)
- 中国(105369)
- 京(84118)
- 科学(83682)
- 财(72011)
- 所(70979)
- 研究所(64283)
- 中心(61039)
- 农(60532)
- 财经(56997)
- 江(56006)
- 北京(54511)
- 业大(53770)
- 范(52019)
- 经(51769)
- 师范(51548)
- 经济学(50185)
- 院(50031)
- 农业(47111)
- 州(45462)
- 经济学院(44880)
- 基金
- 项目(249447)
- 科学(195833)
- 研究(183842)
- 基金(180741)
- 家(157517)
- 国家(156211)
- 科学基金(132945)
- 社会(117096)
- 社会科(110992)
- 社会科学(110964)
- 省(95055)
- 基金项目(94896)
- 自然(84099)
- 教育(83389)
- 自然科(82133)
- 自然科学(82115)
- 自然科学基金(80644)
- 划(80505)
- 资助(75306)
- 编号(73824)
- 成果(61330)
- 发(57015)
- 重点(55818)
- 部(55622)
- 课题(51900)
- 创(50875)
- 国家社会(48736)
- 教育部(47784)
- 创新(47556)
- 科研(46799)
- 期刊
- 济(189703)
- 经济(189703)
- 研究(121410)
- 中国(78589)
- 学报(59389)
- 农(56376)
- 管理(56290)
- 科学(55787)
- 财(52454)
- 大学(45148)
- 教育(44003)
- 学学(42177)
- 农业(39424)
- 融(36393)
- 金融(36393)
- 技术(33507)
- 经济研究(30972)
- 业经(28782)
- 财经(28753)
- 经(24830)
- 问题(24316)
- 业(20854)
- 图书(20718)
- 贸(20432)
- 技术经济(20040)
- 世界(19275)
- 国际(18395)
- 理论(18163)
- 科技(17593)
- 现代(17403)
共检索到587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瑛 杨开忠 沈体雁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对地方集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便于我们更好的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地方产业。文本利用1978年至2001年面板数据研究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作用要素,发现城市化经济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是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变动过程,作者又选取了1997年和2003年30个省区的24个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横截面研究,通过跨年度研究的结果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玲 吴涵 叶阿忠
基于199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模型计算结果,运用空间计量、协整回归及因果检验实证分析异质劳动与资本集聚对我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资本集聚通过影响生产规模中的要素再配置而与规模效应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以调整技术进步速度和方向;生产率的提高不在于技能劳动集聚,而在于技能劳动集聚对技术效率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资本集聚与技能劳动集聚的非协调演进导致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匹配失当是规模效应提高和生产率增长的最大掣肘因素,宏观上表现为规模经济扩张与规模经济效率下降共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慧慧 刘晖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规模发生变化,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也会随之相应改变。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出发,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具有非线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科技人才集聚在初期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人才集聚度的进一步提高,人才拥挤效应增强,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减弱;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本地直接效应;工业化发展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本地区以及邻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政府干预的直接效应则并未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关系。因此,各地区需要始终坚持以本地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以科技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并加强地区间科技人才跨区域交流和合作,进一步降低地区间科技人才流动壁垒,充分发挥出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际金融论坛课题组 王元龙
本文以邓小平同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为切入点,提出需要认识和把握现代经济是金融核心地位的先决条件,"核心"应为功能核心而并非产业核心;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远未进入现代经济阶段,当前不应将金融置于中国经济的核心。本文认为,由于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的认识偏差,导致了当前中国某些领域存在着金融非理性发展的不良倾向,并造成诸多危害。本文在分析有关国家金融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好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与经济关系问题的四项战略举措,即:明确定位金融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推动中国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建设、发挥金融对实现国家战略的作用,以及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引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陶永亮 李旭超 赵雪娇
本文采用中国286个地级城市2003——2011年的数据,通过构建两种不同的集聚指标,对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空间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集聚促进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特别的,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7万元之后,进一步的集聚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第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研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增加、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会削弱集聚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空间集聚 经济增长 威廉姆森假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卫国
商业伦理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经济体制转轨、新旧道德体系冲突、主流信仰的缺失、企业管理者轻视和忽视伦理等原因导致中国商业伦理缺失。然后提出了加强商业伦理建设的措施:制定并执行企业伦理守则、加强员工伦理教育和深化社会监督硬化商业伦理。
关键词:
商业伦理缺失 转轨经济 企业伦理守则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书瀚
近读留日博士张宏武教授的专著《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原文为日文,由日本溪水社2003年9月出版)一书,实感本书颇具特色,是一部值得一读的有关我国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维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危机现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指出产生这些信用危机的社会原因,介绍了国外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中国信用体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信用危机 社会信用体系 中国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义平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了严重的失衡,首先是内需与外需失衡,其次是产业结构方面的严重失衡,最后是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失衡,以及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的错位。严重的失衡影响了高速前进的经济列车的稳定性,已经到了不能不校正的时刻。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校正失衡。
关键词:
结构 失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运龙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耕地丧失过多 ,使近年来农业和粮食生产徘徊 ,食物安全受到威胁。决策失误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农地的比较经济效益低下。本文还分析了耕地丧失的恶果 ,呼吁借鉴国际经验 ,从体制、机制、法制上采取治本之策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减少 驱动因素 影响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齐惠卿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为FDI),指一个国家的厂商有选择地向另一个国家投入资金、机器设备、技术以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生产经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青禾 王诚德 何道峰
01 经济发展是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转换协调推进的过程。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产业社会转变,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使一国经济活动水平在数量级上跻身于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梯,而且意味着一个以传统农耕技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结构让位于一个以现代产业技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 02 一国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农业和现代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方式构成了结构变换的最内层架构。尽管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强调工业化过程对农业的冲击和影响作用,另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强调农业对工业化过程的支持和助育作川,但无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洪正 张琳 肖锐
为理解中国特色金融分权制度在经济赶超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决定机制,本文在事实梳理与实证分析基础上,构建模型证明:中国特色的金融分权形成主要是由经济赶超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主导的产业升级所致。在有序产业升级下,金融分权可以克服信贷市场不完善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赶超发展;与此对应形成了最优金融分权,在增长路径上表现出向地方和市场逐渐倾斜的特点。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为地方经济发展而对金融资源展开竞争后,产业结构较为先进的地区会吸引落后地区的金融资源,最终导致其地方政府向市场分权水平高于产业结构落后地区。
关键词:
金融分权 中国经济赶超 地方政府竞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锋 吴丽华 杨超
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CO2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对有的放矢地制定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把1995—2007年间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这一时期中的6个时间段和每一种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07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年均增长12.4%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为人均GDP、交通工具数量、人口总量、经济结构、家庭平均年收入,其平均贡献分别为15.82%、4.93%、1.28%、1.14%和1.11%,负向驱动因素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交通工具平均运输线路长度...
关键词:
CO2排放 驱动因素 因素分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雍海宾
肇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从空间均衡发展向空间非均衡发展的转变。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用空间经济的动态变迁加以解释。由于经济集聚的现象变得逐渐显著,以城市化为主导的集聚及外溢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多样性,而地理位置邻近的产业多样性又引致的产业间的"溢出效应",这些又引致了不同区域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先分化再趋同。这表明,不平衡的经济增长可以渐次达到和谐性发展。因此,要获得经济集中化和社会平等化这两个方面的效益,要解决经济在城市和东部地区集聚导致的发展地理不平等问题,就需要取代传统的针对地理空间的干预措施,制定无空间区别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聚集、要素流动和专业化等市场力量...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发展地理不平等 一体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