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3)
- 2023(6667)
- 2022(5433)
- 2021(4985)
- 2020(4088)
- 2019(9226)
- 2018(8956)
- 2017(16827)
- 2016(8738)
- 2015(10062)
- 2014(9834)
- 2013(10151)
- 2012(10056)
- 2011(9692)
- 2010(9491)
- 2009(8963)
- 2008(8553)
- 2007(7536)
- 2006(7114)
- 2005(6741)
- 学科
- 济(66830)
- 经济(66786)
- 方法(21299)
- 管理(21008)
- 数学(19584)
- 数学方法(19505)
- 中国(17106)
- 业(16803)
- 地方(15601)
- 地方经济(12103)
- 企(11825)
- 企业(11825)
- 贸(11194)
- 贸易(11187)
- 学(11141)
- 易(10899)
- 农(10770)
- 业经(10119)
- 环境(8722)
- 制(8620)
- 融(8298)
- 金融(8297)
- 财(8040)
- 发(7859)
- 关系(7828)
- 银(7702)
- 银行(7692)
- 行(7582)
- 经济学(7197)
- 农业(7192)
- 机构
- 大学(142550)
- 学院(138738)
- 济(79901)
- 经济(78905)
- 研究(60654)
- 管理(47973)
- 中国(46845)
- 理学(40434)
- 理学院(39927)
- 管理学(39494)
- 管理学院(39225)
- 财(32350)
- 科学(32049)
- 所(30993)
- 京(30932)
- 经济学(28110)
- 研究所(28077)
- 财经(25973)
- 经济学院(25067)
- 中心(24654)
- 经(23830)
- 院(21576)
- 北京(20836)
- 农(20189)
- 财经大学(19266)
- 江(19249)
- 科学院(19112)
- 范(17257)
- 社会(17225)
- 师范(17152)
- 基金
- 项目(86668)
- 科学(68861)
- 基金(66349)
- 研究(63155)
- 家(58610)
- 国家(58238)
- 科学基金(48490)
- 社会(45267)
- 社会科(43178)
- 社会科学(43171)
- 基金项目(33318)
- 省(28915)
- 资助(28482)
- 自然(27872)
- 自然科(27234)
- 自然科学(27224)
- 教育(27205)
- 自然科学基金(26787)
- 划(25343)
- 编号(21599)
- 中国(21390)
- 部(21220)
- 国家社会(21177)
- 发(20575)
- 重点(19974)
- 教育部(18513)
- 济(18490)
- 经济(18346)
- 成果(18329)
- 发展(17684)
共检索到226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世界银行副行长欧内斯特·斯特恩在“94中国北京国际高级经济论坛会议”上指出;要把握未来中国经济使之高质量地稳定发展,必须正视五种挑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遵义 张延群
一、前言 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讲,中国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软着陆”取得了很大的成功,GDP保持了年增8%的强劲增长,而通货膨胀率已从1994年几乎高达25%降到了最近几个月的几近于零。通过裁减富余的工人,即让工人下岗(“从工作岗位下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初始步骤也进展良好。到1997年底,在1200万下岗职工中,将近40%的人已经重新就业,20%的人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剩下的人仍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只有10%的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艳芬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京文
新经济是指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新规律的反映。新经济不是对未来的预测 ,而知识经济是指未来的社会经济特征。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为经济高增长与低失业、低通胀并存 ,新经济的出现对世界经济、城市发展、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应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同时 ,努力发展新经济 ,以使中国的企业愈来愈多地具有“新经济”企业的特点。
关键词:
新经济 旧经济 知识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绍光
改革后的第一个10年,每个人都从飞速发展的经济中得到了实惠,不平等程度相对较低,公平问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然而,从80年代后期起,改革所产生的经济政治社会后果开始引起人们的担忧。到了90年代中期,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可能造成的社会和经济不稳定已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韦恩·M·莫里森 王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从一个比较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快速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大国。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原因一是持续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二是国内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面对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有企业、银行部门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将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在长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东萍
一、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盛行,但从长期看,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还将占据主导地位本轮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的冲击,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经济衰退,总体来看全面的经济复苏尚待时日。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冲击。金融危机既表明美国等国家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庄贵阳
由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一个涵盖国际政治、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格琴
本文认为中国在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合作、主动构建贸易自由区以及大力拓展能源进口渠道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外交成就,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外交必须从具体的经济实务方面的活动转向整体性与战略上的研究与规划,承担更高层次的战略责任。
关键词:
经济外交 成就 挑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瑞明
经过三十余年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这条"巨龙"也正在逐渐回归到她在世界经济中应有的位置。这种经济改革是如何成功的?本文认为,承接于特定的历史经济背景,中国经济中三类主要的行为主体(中央、地方、民众)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了事实上的互动式的协调分工,各自对既有的约束条件进行突破,并在互动演进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新的规则,这些规则所确立的激励与约束极大地调动了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了从事必躬亲到各司其职的职能转换。正是在这些过程中,中国经济逐渐得到发展并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我们同时强调,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也必须认清体制的不足,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关键词:
经济改革 协调分工 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在过去的27年中,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9.8%。经历了连续5年高增长、低通胀之后,2007年中期以来,经济过热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挑战:通货膨胀恶化,经济增长减速和资产泡沫崩溃。为了同时应对这三大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双防"政策。货币政策进一步从紧、人民币升值加速、稳定资本市场的措施相继出台。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中的一些重要争议问题予以梳理,并给出合乎实际和逻辑的回答。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海闻
关于对外开放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发展经济学里有很多成熟的理论,包括资金、市场、技术、就业等方面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我主要想谈一下过去三十年对外开放对我们这样一个转型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开放给我们的发展带来的特殊挑战。我要特别强调中国的特殊情况,探讨发展经济学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Stephen Roach
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发言,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样的研讨会。这是一个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研讨会。这里所有的发言人都是非常著名的,感谢主办者给我这样的机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简·哈特梅尔 李丽丽 王辰
中国经济超过3 0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不能再倚重投资的背景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将怎样?本文分析劳动适龄人口增速放缓甚至开始下降时,中国是否仍有能力将G D P的一半用于投资,而这种投资是否会变得低效;由于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会下降,而未来农村劳动人口的转移是否将更多地流向服务部门而不是生产率较高的制造部门。文章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率将从现在的年均10%逐渐降至203 0年的6.5%;而如果对经济活动不利的因素如果都叠加在一起,增长率甚至有可能降至1.5%。文章指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在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减速,而是减速的时间点和程度大小。本文作...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 劳动就业 劳动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