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6)
- 2023(14346)
- 2022(12308)
- 2021(11471)
- 2020(9511)
- 2019(22027)
- 2018(21689)
- 2017(41639)
- 2016(22184)
- 2015(25251)
- 2014(24970)
- 2013(24914)
- 2012(23191)
- 2011(21164)
- 2010(20937)
- 2009(19400)
- 2008(18684)
- 2007(16084)
- 2006(14326)
- 2005(12867)
- 学科
- 济(111738)
- 经济(111632)
- 管理(62698)
- 业(57531)
- 企(47121)
- 企业(47121)
- 方法(45779)
- 数学(40321)
- 数学方法(39962)
- 中国(27933)
- 农(24029)
- 地方(23312)
- 学(22770)
- 财(21655)
- 业经(21423)
- 贸(19012)
- 贸易(19001)
- 易(18439)
- 制(16648)
- 农业(16260)
- 环境(16224)
- 和(15490)
- 融(14699)
- 金融(14698)
- 地方经济(14639)
- 理论(14540)
- 银(14476)
- 银行(14441)
- 行(13923)
- 技术(13530)
- 机构
- 大学(330095)
- 学院(325298)
- 济(145571)
- 经济(142882)
- 管理(128666)
- 研究(115852)
- 理学(111919)
- 理学院(110689)
- 管理学(108979)
- 管理学院(108404)
- 中国(86041)
- 京(70195)
- 科学(69050)
- 财(62223)
- 所(57781)
- 研究所(52934)
- 财经(50905)
- 中心(50412)
- 农(48667)
- 经(46550)
- 业大(46140)
- 经济学(45986)
- 北京(44959)
- 江(44603)
- 范(42208)
- 师范(41857)
- 院(41774)
- 经济学院(41320)
- 财经大学(38066)
- 农业(37973)
- 基金
- 项目(223013)
- 科学(176477)
- 基金(165055)
- 研究(162829)
- 家(143784)
- 国家(142686)
- 科学基金(122608)
- 社会(106270)
- 社会科(100886)
- 社会科学(100860)
- 基金项目(87184)
- 省(83321)
- 自然(78235)
- 自然科(76448)
- 自然科学(76429)
- 自然科学基金(75072)
- 教育(73268)
- 划(70706)
- 资助(68425)
- 编号(63976)
- 成果(51724)
- 部(50471)
- 重点(49621)
- 发(48025)
- 创(45649)
- 国家社会(44942)
- 课题(43901)
- 教育部(43721)
- 创新(42701)
- 人文(42340)
- 期刊
- 济(159173)
- 经济(159173)
- 研究(101657)
- 中国(57378)
- 学报(50040)
- 管理(47803)
- 科学(47630)
- 财(44458)
- 农(43807)
- 大学(38136)
- 学学(36028)
- 农业(31004)
- 教育(30712)
- 经济研究(27222)
- 融(27106)
- 金融(27106)
- 技术(27018)
- 财经(25784)
- 业经(22585)
- 经(22190)
- 问题(20695)
- 技术经济(17520)
- 贸(17105)
- 世界(16459)
- 业(16250)
- 理论(15660)
- 图书(15609)
- 国际(14958)
- 科技(14924)
- 统计(14594)
共检索到476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蕴霆 朱彦頔
本文以2003-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微观经济不确定性进行测度并研究其对企业层面投资及宏观经济的效应。研究发现,微观不确定性提高会抑制企业投资水平,但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削弱,并在中长期反转。微观不确定性在短期主要通过实物期权与金融摩擦两种渠道影响企业投资水平。本文提出并验证了微观不确定性的资源分配渠道,此渠道在中长期会促进企业投资。微观不确定性在宏观层面效应与在微观方面一致,且表现为总需求冲击。本文深化了经济不确定性的度量及传导机制研究。在政策启示上,政策需要区分不确定性来源,关注企业层面不确定性,并且适度包容和引导市场中资源再分配,以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丹 何雅兴 翁作义
本文提出了利用大型统计数据直接测算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方法。通过建立含有潜在不可观测变量的混频动态因子随机波动模型,利用1994—2017年60个月度统计指标和4个季度统计指标数据,测算了我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我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确定性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景气监测指标并不是一致最优的同步监测指标。(2)在测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时,将核心指标作为观测到的因子予以保留,不仅提高了结果的解释性,也更符合经济事实。(3)宏观政策变动是引起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重要因素,但政策的影响往往具有滞后效应,未预期的政策变动可能会触发宏观经济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唯 闫寒 颜蒙
为了更好地捕捉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本文扩展了Diebold和Yilmaz构建的广义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测算溢出指数,并利用全样本和分段样本数据估算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程度。全样本分析表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净溢出效应为负,因此,中国是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净接收国。分段样本分析证实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国内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时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滚动窗宽分析同样支持上述结论。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程度与经济衰退、汇率、利率和外贸出口密切相关。鉴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应该警惕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冲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佳峰 刘尧成
基于当前中国消费者具有不确定性预期和因缺乏成熟金融市场而存在着借贷约束等两大基本特征事实,本文通过构造一个缓冲存货模型,论证指出当本国的经济增长率小于一个特定的临界值时,居民储蓄率将与本国经济增长率呈正比例变动,而本国的外汇储备也会不断积累。这不仅解释了中国的"高储蓄之谜",也解释了其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从而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提供了一个微观解释基础。据本文推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7%的增长率,则外汇储备将有可能在2015年突破5万亿美元。据此,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佳峰 刘尧成
基于当前中国消费者具有不确定性预期和因缺乏成熟金融市场而存在着借贷约束等两大基本特征事实,本文通过构造缓冲存货模型,论证指出当本国经济增长率小于特定的临界值时,居民储蓄率将与本国经济增长率呈正比例变动,而本国的外汇储备也会不断积累。这不仅解释了中国的"高储蓄之谜",也解释了其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从而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提供了微观解释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桐
文章基于文本分析方法测算中国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省域经济不确定性指数,运用广义误差分解思想估算我国省域经济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利用面板VAR模型的反事实分析方法对溢出效应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不确定性在各省份之间易于蔓延,且经济不确定性程度及波动率对其溢出效应存在正向作用;省际劳动、资本、技术的要素流动和贸易往来是经济不确定性溢出的两条主要渠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桐
文章基于文本分析方法测算中国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省域经济不确定性指数,运用广义误差分解思想估算我国省域经济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利用面板VAR模型的反事实分析方法对溢出效应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不确定性在各省份之间易于蔓延,且经济不确定性程度及波动率对其溢出效应存在正向作用;省际劳动、资本、技术的要素流动和贸易往来是经济不确定性溢出的两条主要渠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伟亮 宋丽颖
文章利用中国2001年3月至2021年4月的高维月度数据,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广型VAR(TVP-SV-FAVAR)模型,对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时变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可以显著影响产出、投资、金融市场、创新活动、出口和价格水平,且其时变效应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二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同时,从大多数变量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冲击呈下降趋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玉鹏 王子贤
本文基于财政政策盯住目标GDP增长率和目标赤字率的特征事实,依据中国实际GDP增长率是否达到目标GDP增长率确定常规与非常规两个区制,构建非线性财政政策规则;由估计非线性财政政策规则所得到的预测残差的累积分布函数构建正向与负向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指标,进而采用VAR模型考察两类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正向(负向)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指标能够准确刻画财政政策的非预期宽松(紧缩)调整;正向(负向)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会对产出产生正面(负面)影响并引致政府债务规模的攀升(缩减)。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政府把握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与节奏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隋建利 吕文强 刘金全
为了揭示不确定性冲击下中国经济风险的确定性规律,本文基于预期经济增速分布,将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纳入“在险增长”的统一框架,以刻画经济不确定性与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风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冲击下的经济风险具有明显的确定性特征,伴随着不确定性升高,经济下行风险显著增加,经济上行风险较为稳定;当不确定性较低时,经济增速的潜在波动空间相对狭小,当不确定性较高时,经济增速具有较大的波动空间;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反馈”的溢出循环机制,能够加剧不确定性的实际冲击效应;经济不确定性与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风险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影响,无论是就冲击强度还是持续周期而言,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均更为显著。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庆
中国政府正争取在避免经济大幅减速和抑制通胀之间取得平衡。因此,未来经济政策的挑战在于,如何通过成功抑制通胀预期,在支持增长和防止第二轮"成本推动型"通胀效应之间达成一个微妙的平衡。尽管非对称加息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但是我们对其可操作性持怀疑态度,因为这样做将会在各银行的盈利前景和资产质量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压缩银行的净息差(NIMs)。如果通胀在未来几个月里因国内油价的升高而持续保持在高位的话,我们认为以管理通胀预期为目的的"财政出资的保值储蓄(GID)"计划将是所受阻力最小的选择,并因此比加息更有可能被采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金春雨 张德园
提取大量宏观经济变量的不确定性成分,合成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EU)指标,运用TVP-VAR-SV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具有反周期性特征,其高不确定性时期主要体现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期(1998Q4—1991Q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Q1—2009Q1)以及2015—2016年经济下行(2015Q3—2017Q1)三个时期。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具有明显的时变冲击效应,且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利率、CPI和GDP产生了负向冲击效应,引起利率、CPI和GDP的下降,这与"不确定性是经济衰退的重要驱动因素"的观点相一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海兵 孟辰 陈毓琳 李楠
基于百度搜索指数,构造测度中国经济不确定性的全国和地级市层面的日度指标。与现有基于新闻报刊中关键词词频构造的指标相比,该指标对重大事件的响应更为及时,反应更为强烈且领先于现有指标。基于该指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指标有助于预测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变化,而现有指标则没有帮助;同时,用该指标刻画的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企业投资强度降低,现金持有水平增加,特别是控制了企业利润因新冠疫情大幅下滑的因素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与相关理论的推论和常识相一致,而用其他现有指标则无法得出以上结果,说明该指标能有效刻画经济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利用网络即时数据和合理构建关键词词库,使得该指标不仅能及时有效地刻画经济不确定性,而且能刻画地区经济不确定性的差异,为与经济不确定性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金春雨 张德园
本文基于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以及汇率与资本项目政策四种类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采用平滑局部投影模型对比研究了中国不同类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四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均引致产出下降,但汇率与资本项目政策不确定性引致产出下降的幅度最大,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次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紧随其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最小。(2)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在短期内具有反通胀效应,在长期内具有通胀效应;货币政策、汇率与资本项目政策不确定性短期内并不存在反通胀效应,但在长期内具有明显的通胀效应。(3)在四种类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中,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在短期内引起利率在统计上显著下降。(4)从产出和通胀的反应来看,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存在着负向权衡关系,这可能导致政府或者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面临着两难困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郎丽华 徐灵 胡睿
文章实证估计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完全出口企业内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显著提升完全出口企业的内销参与概率,提高完全出口企业的内销规模。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完全出口企业内销行为的影响具有选择效应:相较于民营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外资性质的完全出口企业转内销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中西部完全出口企业转内销的影响要大于东部地区企业;对竞争程度较强行业的完全出口企业转内销的影响要大于竞争程度较弱行业;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完全出口企业转内销的影响要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进一步的渠道检验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通过抑制完全出口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融资约束趋紧导致被迫转向国内市场,增加内销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