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7)
- 2023(9614)
- 2022(7606)
- 2021(6836)
- 2020(5683)
- 2019(12812)
- 2018(12229)
- 2017(23180)
- 2016(12017)
- 2015(13837)
- 2014(13717)
- 2013(14033)
- 2012(13268)
- 2011(12203)
- 2010(12150)
- 2009(11894)
- 2008(11982)
- 2007(10695)
- 2006(9795)
- 2005(9325)
- 学科
- 济(86243)
- 经济(86152)
- 企(66973)
- 企业(66973)
- 业(63372)
- 管理(56335)
- 方法(32004)
- 数学(24419)
- 数学方法(24359)
- 业经(23723)
- 财(23633)
- 中国(18906)
- 务(17942)
- 财务(17937)
- 财务管理(17928)
- 企业财务(17058)
- 地方(15659)
- 和(13955)
- 制(13947)
- 技术(13824)
- 贸(13647)
- 贸易(13637)
- 策(13352)
- 易(13336)
- 划(13197)
- 体(12143)
- 地方经济(12027)
- 企业经济(11913)
- 农(11463)
- 理论(11043)
- 机构
- 学院(195967)
- 大学(194465)
- 济(106117)
- 经济(104732)
- 管理(79488)
- 研究(68387)
- 理学(67558)
- 理学院(66928)
- 管理学(66482)
- 管理学院(66078)
- 中国(56571)
- 财(47366)
- 京(40194)
- 财经(37906)
- 经济学(35251)
- 经(34507)
- 科学(33970)
- 所(33260)
- 经济学院(31559)
- 研究所(29620)
- 中心(29277)
- 江(28374)
- 财经大学(28047)
- 北京(26187)
- 商学(24909)
- 商学院(24667)
- 院(24036)
- 经济管理(21958)
- 州(21795)
- 贸(20611)
- 基金
- 项目(118001)
- 科学(96795)
- 基金(91869)
- 研究(88224)
- 家(78227)
- 国家(77579)
- 科学基金(68740)
- 社会(63838)
- 社会科(60903)
- 社会科学(60887)
- 基金项目(47200)
- 省(41835)
- 自然(40860)
- 自然科(40011)
- 自然科学(39999)
- 自然科学基金(39409)
- 教育(38333)
- 资助(37955)
- 划(34693)
- 编号(31672)
- 国家社会(28651)
- 部(28308)
- 重点(26122)
- 发(26029)
- 创(25887)
- 中国(25766)
- 教育部(25516)
- 成果(25042)
- 人文(24848)
- 创新(24312)
- 期刊
- 济(124724)
- 经济(124724)
- 研究(65009)
- 财(40589)
- 管理(37625)
- 中国(34941)
- 科学(24611)
- 经济研究(21730)
- 财经(21649)
- 学报(20973)
- 融(19671)
- 金融(19671)
- 经(18987)
- 技术(18481)
- 大学(17367)
- 农(17100)
- 学学(16779)
- 业经(16109)
- 问题(15748)
- 贸(15275)
- 技术经济(14601)
- 世界(13968)
- 国际(13710)
- 农业(11478)
- 统计(11020)
- 经济管理(10998)
- 现代(10164)
- 策(10035)
- 财会(9680)
- 经济问题(9582)
共检索到309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立群
一季度,我国GDP增长7%,增速较上年四季度降低0.3个百分点,工业增长率4月份较3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5月份较4月份又提高0.2个百分点。综合以上情况看,中国经济增长在下行态势中开始显现筑底企稳的迹象。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筑底企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立群
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为6.7%,与第一季度持平;上半年工业增长率较第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长趋稳态势开始显现。同时也要看到,上半年投资增速较第一季度降低1.7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速降低了2.9个百分点;外贸出口仍然是负增长,按美元计算,6月份出口降幅较5月份加大。5月份、6月份PMI指数连续小幅回落,市场信心偏弱,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立群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呈下行态势,但是也出现了明显的筑底迹象。供给端即过剩产能的调整仍处于关键时期,会给未来经济增长率带来一定波动。总体来看,经济增速换挡基本完成,经济增速趋稳的大趋势已日益明显。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的各个方面需通过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适应新常态。未来的宏观调控将突出双目标、双结合、双引擎。由此,预计2015年中国经济可以实现增速回调基本触底,全面转变发展方式、完善体制机制会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增长将开启由数量扩张主导向质量效益提高主导的重大转折。
关键词:
中国经济新常态 经济政策 经济形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官方制造业PMI与财新制造业PMI再度出现背离,但这次回升的是财新PMI,2016年7月份大幅上扬2个百分点至17个月的新高,官方PMI则跌破荣枯线。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官方制造业PMI的回调主要是受到季节性因素及近期洪涝灾害影响,不宜将之解读为制造业走弱的信号,结合工业增加值、PPI等日趋改善的工业经济指标来看,经济短期内仍持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立群
从上半年经济指标看,支撑经济筑底企稳的经济因素不断增加。但增长仍有下行压力。要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把稳需求、稳增长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转方式、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引导市场预期走稳。市场需求走稳。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企稳的基础。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着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加快提高企业和产业以及整个供给体系对新的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快把经济运行推入健康可持续的新轨道。
关键词:
上半年经济形势 分析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元春
2012年4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4期"经济每月谈"活动,主题是"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一季度我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等。目前世界经济形势逐渐好转,我国经济正在筑底回升,我国货币政策应当保持总量不变、结构微调的政策取向。政府不宜大幅度调整经济,短期内依靠市场自我修复,长期内推动经济结构改革。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立群
2002年一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运行已开始出现积极变化,推动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因素有新兴支柱产业的稳健增长、消费结构的升级、经济体制卓有成效的改革以及政策体系的不断补充和完善等,和着世界经济大气侯的好转,2002年的中国经济前景将被看好。
关键词:
经济运行 增长基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光辉
国际金融危机后,面对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累积和国际经济步入大调整大变革的形势,中国又一次站在前进的历史关口。本文着眼于经济大系统简约化筹谋,在解析经济增长机理的基础上,厘清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内在二因素矛盾是我国经济基本矛盾,系统阐述"价值创造"经济思想和"三元结构"理论,提出价值创造是中国经济战略转型基点的重要观点,以及实现"价值立国"的若干建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邵文波 王有鑫
近期对于中国经济是否触底反弹的争论比较多。本文分析了经济的近期和中长期走势,并对如何稳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清 王倩
今年年初以来,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变动异常剧烈,一改持续下跌的熊市风格,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国际性和不可操纵性,其价格走势应该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证分析研究,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是一个前瞻性的市场信号,向我们揭示:世界经济筑底的概率不断首先,实证研究表明:本世纪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波动与全球经济增长状况总体保持一致性。我们通过应用相关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了长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红生
通过对两大假说的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我们认为与生产能力过剩说相比总需求不足说更可信,主要理由:第一,在现有的估计技术条件下,我们并没有发现通货紧缩发生之前存在潜在产出增长率突变的证据,因此,生产能力过剩说就被证伪,总需求不足说被证实。第二,生产能力过剩说并没有区分信贷紧缩和萎缩,而且模糊掉通货紧缩发生的时间概念。实际上,根据总需求不足说的分析,在通货紧缩发生之前,的确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既存在信贷紧缩,也存在信贷萎缩。除此之外,生产能力过剩说在证明生产能力存在过剩方面也问题明显。第三,在破解"缩长"之谜的机制上,总需求不足说明确把握时间概念,将事实与说理融为一体,而生产能力过剩说没有做到这点,而且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丰慧
国家统计局2015年4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40 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创2009年以来的新低。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为6.2%。数据一出,个别悲观者惊呼,中国经济有二次探底风险,有硬着陆之忧,还有的预测7%不是底部。笔者认为没那么悲观。前期公布的先行经济数据,特别是3月份进出口数据有较大幅度滑落,市场纷纷预测一季度经济增速会"破7",而最终维持在7%的水平,说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立群
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均为7%。与2014年以来的增速下行态势比较,经济增长趋稳的态势比较明显。1.工业增速持续回升。进入二季度以后,工业增速持续回升,成为支持经济增长趋稳的重要因素。初步分析,主要与库存调整周期的变化和过剩产能的调整相关。在持续调减库存之后,二季度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以及对市场预期的逐步好转,企业补充库存的活动开始增加。五六月份PMI指数中的产成品,原材料库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建光
中国经济初现企稳迹象具体来看,2016年3月份PMI数据为50.2%,近8个月以来首次反弹至50%以上。其中,分类别来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虽从业人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但比2月份也有回升态势。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61.3%,高于2月份1.8个百分点,说明企业预期有所好转。分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军扩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积极因素在增多、企稳的迹象更加显著呢?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幅度在收窄,呈现企稳态势。比如,近年来中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态势,20112015年增速分别为9.5%、7.7%、7.7%、7.3%和6.9%,2015年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0%、7.0%、6.9%、6.8%,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