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28)
- 2023(7839)
- 2022(6415)
- 2021(5832)
- 2020(4853)
- 2019(10966)
- 2018(10715)
- 2017(20147)
- 2016(10617)
- 2015(12274)
- 2014(12148)
- 2013(12451)
- 2012(12152)
- 2011(11383)
- 2010(11449)
- 2009(10990)
- 2008(10616)
- 2007(9436)
- 2006(8943)
- 2005(8618)
- 学科
- 济(73130)
- 经济(73070)
- 管理(27849)
- 业(24005)
- 方法(23457)
- 数学(21433)
- 数学方法(21320)
- 中国(19693)
- 地方(17426)
- 企(17194)
- 企业(17194)
- 农(14313)
- 地方经济(12653)
- 贸(12431)
- 贸易(12419)
- 易(12089)
- 学(11972)
- 业经(11865)
- 财(11617)
- 制(11513)
- 银(10156)
- 银行(10148)
- 融(10085)
- 金融(10085)
- 行(9892)
- 农业(9713)
- 环境(9536)
- 体(8732)
- 发(8691)
- 关系(8090)
- 机构
- 大学(166832)
- 学院(163183)
- 济(90454)
- 经济(89125)
- 研究(66980)
- 管理(57958)
- 中国(54157)
- 理学(48374)
- 理学院(47810)
- 管理学(47305)
- 管理学院(46981)
- 财(39704)
- 京(35810)
- 科学(34417)
- 所(33398)
- 经济学(31129)
- 财经(31028)
- 研究所(29831)
- 中心(29358)
- 经(28326)
- 经济学院(27794)
- 江(24722)
- 北京(23816)
- 院(23495)
- 财经大学(22932)
- 农(22837)
- 范(20738)
- 师范(20600)
- 科学院(20470)
- 社会(19220)
- 基金
- 项目(98504)
- 科学(79021)
- 基金(75491)
- 研究(73848)
- 家(65412)
- 国家(64954)
- 科学基金(55141)
- 社会(52584)
- 社会科(50134)
- 社会科学(50126)
- 基金项目(37806)
- 省(33536)
- 教育(32554)
- 资助(32222)
- 自然(31517)
- 自然科(30819)
- 自然科学(30810)
- 自然科学基金(30314)
- 划(28958)
- 编号(26426)
- 部(24158)
- 国家社会(24140)
- 中国(23367)
- 发(23089)
- 成果(22977)
- 重点(22555)
- 教育部(21357)
- 人文(20098)
- 济(20063)
- 经济(19890)
共检索到274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宪春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现状、矛盾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重点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了考察,通过动态分析、国际比较等方法说明了高速经济增长为中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地位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并探讨了这一增长的主要基本原因。同时,本文也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平稳 国际地位 需求 供给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邴志刚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政策性减税的双重背景下,辽宁财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困局,财政人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积极拉动消费,大力支持调结构、促转变,把财政工作的重心放在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上。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91亿元,增长1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猛
本文建立了一个宏观经济稳定理论模型,分析县乡财政困境和政府层级体制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影响,寻求兼顾转型与稳定的改革方案。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层级体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理顺政府间关系的关键点不在于省直管县改革这一具体形式,而是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缓解县乡财政困境。基于试点样本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县乡财政困境得到明显缓解时,省直管县体制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如果县乡财政困境未能得到根本解决,那么省直管县体制总体上不利于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并且,省直管县体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县乡财政困境的严重而扩大。
关键词:
省直管县 县乡财政困境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强
《湖南省价格监督管理条例》是依据《价格法》制定的一部以全面规范价格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法规。为贯彻落实好《条例》,2月25日,湖南省召开贯彻实施《湖南省价格监督管理条例》动员大会,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撰写署名文章,指出《条例》的实施是湖南依法运用价格杠杆,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本刊全文刊载周强省长的文章,以供读者学习参阅。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兰军
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我国此轮经济下滑不是股票市场造成的,而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需减少、出口下滑形成的。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由于股市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内需的扩张,因此,建议把繁荣复兴股票市场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主要抓手。
关键词:
经济下滑 繁荣股票市场 扩内需 保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侯俊军 岳有福 叶家柏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一个理解双循环的分析框架,从企业间中间产品供给循环和对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循环视角测度了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循环,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方法探究了双循环视角下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显著特征,国内循环占比超过74%。供给端双循环中,内资企业间循环和内外资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上升,而国内外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下降,但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需求端双循环中,国外对国外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仅次于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SDA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国内循环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始终保持在76%以上,尤其是需求端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和供给端内资企业间循环的贡献度表现突出。和内资企业一样,外资企业也在促进内外经济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内外资企业间循环不仅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也为解释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燕铭
分析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控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新立
一、国民经济由回升向好向平稳较快增长转变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1.1%。其中,一季度为11.9%,二季度为10.3%,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卓元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7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03—2005年9%以上的高速增长以后,能不能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8%之间,是各方面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此作出了明确、肯定的回答。《建议》提出,2006—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既积极而又稳妥的指标。鉴于“十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可达8.8%,如果“十一五”末GDP总量仍按过去设想比2000年翻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唐国华
进入2007年以后,由于美元的不断贬值,推动了国际石油、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向各经济体输入了通货膨胀,并进而促使全球步入了"高通胀"时代。受到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当前美国、欧元区和德国的通货膨胀率均已到创纪录的高水平。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仍能维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普遍都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同时,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也明显上升,出现了从"高增长低通胀"到"高增长高通胀"的转变。在全球物价"涨声一片"的背景下,中国既要避免输入型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可能引发的明显通货膨胀,必须多管齐下,进而在抑制经济过热与物价上涨压力的同时,有...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影响 宏观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军
2013年1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3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201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经济学界观点不一。我们认为,消费价格上涨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工业品生产价格同比持续下降,加上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化,说明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结合近几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能够证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仍然在8%以上。国际比较的经验分析表明,按照2005年购买力平价计量,人均GDP达到10000~11000国际元和15000~16000国际元时,潜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概率较大,201...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军
潜在增长率要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尽管我国在2016年前后劳动力总量将达到高峰,但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将持续较长时间,能够弥补劳动力总量减少的影响。我国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决定了我国在2020年前储蓄率将保持较高水平,加上人均资本存量较低,资本投入也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我国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地区间产业转移有利于技术的传播,坚持改革开放将继续释放制度红利。2011~2015年我国潜在经济将保持在8.5%左右,在2016~2020年期间降低到7.5%左右,2021~2030年期间会降低到6%左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健夫
由刘宏杰博士所著的《中国财政政策取向与经济平稳增长路径分析》于2010年9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高级宏观经济学所涉及到的索洛、拉姆赛和罗默等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和MATLAB等多学科知识,以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为实证研究的起点,改变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封闭型经济的假设,在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个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政策分析框架。首先,该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政策取向的不同阶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作者根据1978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静韬 郝如玉
为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出台了十项重要措施。其中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成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在已有措施基础上,还应该继续深化税收领域的改革,以充分发挥税收在抵御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税收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