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03)
- 2023(23144)
- 2022(19779)
- 2021(18662)
- 2020(15616)
- 2019(35987)
- 2018(35532)
- 2017(67845)
- 2016(36939)
- 2015(41895)
- 2014(42058)
- 2013(41422)
- 2012(38130)
- 2011(34353)
- 2010(34847)
- 2009(32500)
- 2008(31977)
- 2007(28409)
- 2006(25027)
- 2005(22306)
- 学科
- 济(159265)
- 经济(159098)
- 管理(104197)
- 业(102233)
- 企(79593)
- 企业(79593)
- 方法(67141)
- 数学(58774)
- 数学方法(57894)
- 农(52785)
- 财(44756)
- 中国(43434)
- 业经(35268)
- 农业(34906)
- 学(33339)
- 地方(33290)
- 制(30834)
- 贸(29905)
- 贸易(29889)
- 易(29078)
- 务(25075)
- 财务(24970)
- 财务管理(24897)
- 理论(24783)
- 银(24373)
- 银行(24311)
- 企业财务(23526)
- 行(23177)
- 融(23016)
- 金融(23011)
- 机构
- 学院(525533)
- 大学(523464)
- 济(217310)
- 经济(212697)
- 管理(200437)
- 研究(180568)
- 理学(172762)
- 理学院(170838)
- 管理学(167467)
- 管理学院(166534)
- 中国(138459)
- 京(111466)
- 科学(111432)
- 财(103003)
- 农(95456)
- 所(92326)
- 研究所(83570)
- 中心(82664)
- 业大(79697)
- 财经(79299)
- 江(78863)
- 农业(73970)
- 经(72064)
- 北京(70707)
- 范(68829)
- 师范(68186)
- 经济学(66092)
- 院(64788)
- 州(62819)
- 经济学院(59382)
- 基金
- 项目(349397)
- 科学(273557)
- 研究(255051)
- 基金(252128)
- 家(220075)
- 国家(218222)
- 科学基金(186422)
- 社会(160229)
- 社会科(151612)
- 社会科学(151570)
- 省(136541)
- 基金项目(132040)
- 自然(120615)
- 教育(118239)
- 自然科(117792)
- 自然科学(117761)
- 自然科学基金(115630)
- 划(114447)
- 资助(105274)
- 编号(104815)
- 成果(85933)
- 重点(78654)
- 部(77087)
- 发(75085)
- 课题(72698)
- 创(71689)
- 创新(66952)
- 科研(66755)
- 国家社会(65989)
- 教育部(65933)
- 期刊
- 济(244114)
- 经济(244114)
- 研究(156753)
- 中国(105326)
- 农(90583)
- 学报(84565)
- 财(82478)
- 科学(76446)
- 管理(72207)
- 大学(64234)
- 农业(61364)
- 学学(60641)
- 教育(58113)
- 融(49038)
- 金融(49038)
- 技术(47320)
- 业经(40642)
- 经济研究(39607)
- 财经(39000)
- 经(33495)
- 问题(31865)
- 业(31685)
- 技术经济(26390)
- 统计(26379)
- 版(26322)
- 贸(26142)
- 图书(25750)
- 世界(24632)
- 理论(23625)
- 策(23480)
共检索到79227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宏杰 苏铁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文章在拉姆赛-卡斯-库普曼模型的基础上,根据1978—2006年中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支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最优化理论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支农支出进行了经验研究。通过MATLAB计算可知,从现在到2010年,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47200亿元、172040亿元和331460亿元,最优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为4958.7亿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国平 石涵予
已有关于生态补偿的研究,较少从宏观视角考虑生态补偿资金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拉姆塞-卡斯-库普曼宏观增长模型的基础上,纳入生态补偿提供资金和生态效益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生态补偿资金通过提高资本的增长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再利用陕西省79个退耕还林县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采用二步聚类法对陕西省内各县的退耕还林规模加以分类,并以此作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回归,分析退耕还林规模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平均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且高退耕还林规模对县域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国平 石涵予
已有关于生态补偿的研究,较少从宏观视角考虑生态补偿资金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拉姆塞-卡斯-库普曼宏观增长模型的基础上,纳入生态补偿提供资金和生态效益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生态补偿资金通过提高资本的增长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再利用陕西省79个退耕还林县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采用二步聚类法对陕西省内各县的退耕还林规模加以分类,并以此作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回归,分析退耕还林规模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平均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且高退耕还林规模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然后,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在不同经济增长率条件下,退耕还林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增长率越高,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无论县域经济增长率如何变化,退耕地还林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大于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文章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根据1978-2006年中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支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最优化理论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收支进行了经验研究。通过MATLAB计算可知,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47200亿元、172040亿元和331460亿元,最优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为77868亿元和81984亿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树才,孙长清
The size of fiscal expenditure reflect the degree that government intervene in m a rket, if government intervene in market too much, the action of government will lower economic growth.In order to choose optimal size of fiscal expenditure,the paper developed a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including government, and estimated th e optimal size of fiscal expenditure in china from experience, the period is fro m 1978 to 2000.The conclusion is the optimal internal budget size of fiscal expe nditure is 21 2%(fiscal expenditure relative to GDP),the total optimal size of fiscal expenditure is 24%(the total fiscal expenditure relative to GDP).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 规模优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健夫
由刘宏杰博士所著的《中国财政政策取向与经济平稳增长路径分析》于2010年9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高级宏观经济学所涉及到的索洛、拉姆赛和罗默等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和MATLAB等多学科知识,以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为实证研究的起点,改变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封闭型经济的假设,在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个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政策分析框架。首先,该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政策取向的不同阶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作者根据1978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加强 刘璐 郭犇
通过构建一个最大经济增长率下的财政支出结构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东部、中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应该削减竞争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中部地区要合理配置财政支农支出资金,提高支农支出的产出弹性,而西部地区支农支出远未达到最优支出规模,因此,更要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东、中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而西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小;东、中、西部的行政管理支出均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这表明,三个地区行政管理支出有很强的产出弹性,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干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地方财政 支出结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伊 温涛
在Barro经典研究的基础上,将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因素引入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中,分析了持续经济增长条件下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并利用江西省1996-2011年间财政支出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经济建设类支出、科教文卫类支出和社会保障类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行政管理类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江西省实际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发现江西省财政支出结构正逐渐向最优财政支出结构收敛,但仍应进一步将重心由经济建设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向科教文卫等公共性支出转移。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最优财政支出结构 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明喜 陈志勇
本文首先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综述,认为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对总产出的边际效应,并利用生产函数框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公共支出有利于经济增长,其边际生产力显著大于1;进一步考察发现,如果就财政支出而言,中国的最优政府支出规模应该是20.0%;但是,如果把对象扩大到公共支出领域,中国的最优政府支出规模应该是27.9%。而实际上2004年的财政支出规模为20.8%,这说明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仍然没有达到最优,我国当前增加财政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支持力度还应当继续。
关键词:
财政支出规模 经济增长 边际产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斌 陈建宝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子英 张军
财政分权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同时由于单一的政治激励加上有偏的经济激励,负面的产出近年来逐渐增加,本文构建了一个框架可以同时衡量财政分权的正面产出和负面产出。采用非期望产出模型计算了各省份在1985~2001年的经济效率,我们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状态逐渐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有效率的省份开始从京津唐向沿海地区转移。我们还发现财政分权和开放是能够带来这种综合效率的改善,并且开放能够限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但是1994年的分税制显著降低了财政分权的作用,同时财政分权在地区之间的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效率 财政分权 非期望产出模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收入规模不断扩大。根据1978-2006年中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总额和税收收入数据,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税收收入规模进行经验研究,运用MATLAB计算可知,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47 200亿元、172 040亿元和331 460亿元,最优税收收入规模为70 019亿元。
关键词:
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进出口 税收收入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宝顺
基于多元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对具有相似经济增长率的巴西、中国和印度三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财政支出和私人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考察表明,具有相似经济增长模式的国家,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并非一致。最重要的是,没有稳定的证据表明财政支出可以促进人均产出的增加,也不表明两变量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洪 金林
本文以Ram的两部门生产函数为理论框架,利用中国1953~2010年的数据,使用半参数模型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1953~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外部作用,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高于非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最终使得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正向总作用。1978~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外部作用,但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仍高于非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使得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总作用,但这个正向总作用在统计上不是显著的。
关键词: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政府大小 半参数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文卿 范庆泉 周县华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种政府财政支出类型的内生增长模型,并重点分析了经济增长目标下最优的消费性支出规模。理论研究表明,政府进行适度的消费性财政支出可以发挥公共消费品的外部性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不足或过度的消费性财政支出都将会阻碍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数值分析表明消费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实证研究显示:2000—2006年间,中国三大经济地带政府消费性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2009—2012年间,政府消费性财政支出已接近最优支出水平,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西部地区尤其如此。本文得出如下政策启示:政府消费性财政支出存在着一个最优的支出规模,它与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态密切相关,应依据经济发展状况优化调整消费性财政支出,以尽可能促进经济的最优增长。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