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39)
- 2023(18093)
- 2022(15203)
- 2021(14061)
- 2020(11639)
- 2019(26805)
- 2018(26511)
- 2017(50628)
- 2016(27458)
- 2015(31080)
- 2014(31365)
- 2013(31015)
- 2012(28557)
- 2011(26136)
- 2010(26140)
- 2009(24554)
- 2008(23957)
- 2007(21403)
- 2006(19131)
- 2005(17682)
- 学科
- 济(129089)
- 经济(128936)
- 管理(82324)
- 业(74846)
- 企(62196)
- 企业(62196)
- 方法(50575)
- 数学(43650)
- 数学方法(43225)
- 中国(35053)
- 农(30973)
- 财(29687)
- 业经(27733)
- 地方(26552)
- 学(26032)
- 制(25944)
- 贸(22076)
- 贸易(22059)
- 易(21408)
- 农业(20146)
- 融(19998)
- 金融(19995)
- 银(19845)
- 银行(19803)
- 行(19016)
- 体(18734)
- 环境(18728)
- 和(18429)
- 理论(18419)
- 务(17623)
- 机构
- 大学(406956)
- 学院(401207)
- 济(174979)
- 经济(171505)
- 管理(155439)
- 研究(143459)
- 理学(133286)
- 理学院(131763)
- 管理学(129720)
- 管理学院(128976)
- 中国(109360)
- 京(87754)
- 科学(83739)
- 财(80927)
- 所(72033)
- 研究所(65057)
- 财经(64073)
- 中心(63097)
- 农(61029)
- 江(58537)
- 经(58249)
- 北京(56409)
- 业大(55599)
- 经济学(54738)
- 范(52422)
- 师范(51982)
- 院(51515)
- 经济学院(48936)
- 财经大学(47551)
- 农业(47421)
- 基金
- 项目(264605)
- 科学(209110)
- 研究(195327)
- 基金(194503)
- 家(168996)
- 国家(167653)
- 科学基金(143762)
- 社会(126430)
- 社会科(119905)
- 社会科学(119875)
- 基金项目(102027)
- 省(99319)
- 自然(90939)
- 自然科(88797)
- 自然科学(88779)
- 教育(88586)
- 自然科学基金(87214)
- 划(84253)
- 资助(80273)
- 编号(77956)
- 成果(64853)
- 部(59756)
- 重点(59194)
- 发(56693)
- 创(54147)
- 课题(54009)
- 国家社会(53173)
- 教育部(51840)
- 创新(50741)
- 制(50566)
- 期刊
- 济(200524)
- 经济(200524)
- 研究(128717)
- 中国(80250)
- 财(61352)
- 学报(61023)
- 管理(60440)
- 科学(57856)
- 农(56573)
- 大学(47165)
- 学学(44161)
- 教育(42211)
- 融(39578)
- 金融(39578)
- 农业(38534)
- 技术(34046)
- 财经(33126)
- 经济研究(32692)
- 业经(29296)
- 经(28529)
- 问题(26073)
- 贸(21404)
- 技术经济(20532)
- 业(20235)
- 世界(19946)
- 理论(19658)
- 图书(19530)
- 国际(19432)
- 现代(18469)
- 科技(17737)
共检索到614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静怡 买慧
1978年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进行了全方位的市场化改革。国内外有大量文献针对这一重大的制度变革开展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讨论的"市场化"是不存在意识形态差别的,而是针对"管制"而言的相对概念;中国的市场化是一个制度变迁、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市场化 制度变迁 创新 经济绩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树 陈屹立 雷国雄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改革也进入深水区。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新的问题,也需要新的动力。未来中国如何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如何构建等诸多重大问题都需要根据党中央精神加强研究。鉴于此,《经济研究》编辑部和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于2016年4月23—24日共同主办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俞乔
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展较快,但货币政策还没有进行根本改革,本文对货币政策的改革给出了一个理论框架,特别指出货币总量控制的必要性以及技术方面的可能性。特别要提及,本文对我国1985年6月至1994年12月间数据的实证检验证明,在我国金融制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同的中央银行货币(基础货币,总储备金,非借入储备金)与货币总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结构变化影响;明确指出金融体制与结构的变化对货币乘数的震荡属于短期与暂时的现象。在制度变化冲击之后,货币乘数可以自回归到长期均衡状态。这一实证的结果为间接性货币总量管理提供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支持。本文认为在中央银行货币可控程度改善、制度变化对中央银行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俞乔
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货币总量控制(续)中国人民银行,新加坡国立大学谢平,俞乔2.3改善基础货币控制的基本点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内生性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一系列外部条件的获取与满足。例如,中央银行参与制订货币政策决策的深度与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平 俞乔
一、货币政策的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中央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维持宏观稳定不可缺少的主要政策选择。然而,传统的货币政策已越来越不适应中国急剧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概念及其运作的根本改造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一)随机性货币政策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在二级银行制度之上对商业银行(本文下称银行)信用直接管理的政策。它的基本点在于,中央银行通过综合信贷计划规定银行的信用规模(贷款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平 俞乔
四、基础货币与货币总量间的稳定关系上面在结构分析之上讨论了基础货币的可控性问题。然而,仅仅了解货币当局对基础货币的控制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货币总量管理。因此,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金融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基础货币与货币总量之间是否存在连续与稳定的关系,尤其是这两种变量间在绝对值之上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便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申可善
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人身保险的变革与发展研究申可善保险业的发展从1979年开始恢复国内业务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人身保险作为保险业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迎来自身变革与发展的历史契机。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人身保险的变革与发展的走势,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文彬
文章首先介绍了信息空间理论与采邑经济的概念,并以之为基础考察了我国经济演变的过程和目前经济结构的特点。认为,我国在采邑制度特点遗留较多的情况下寻求市场化,必然走上渐进式的“网络式”市场体系道路,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提法,正是这一理论逻辑的产物。
关键词:
采邑制度 网络式市场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宗益 康继军 罗本德
经过20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如何对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做出科学的量化测度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工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四个方面、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刻画中国改革以来经济体制市场化相对进程的市场化指数。从数据特征来看,本文构造的市场化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可以作为制度变量应用于宏观经济建模。
关键词:
市场化 制度创新 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志帆
中国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体制改革道路,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最根本的制度变迁之一。市场化进程所释放的制度红利,不仅激活了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力,更有效的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然而,对于市场化进程究竟如何影响了中国宏观经济,尤其是经济波动的问题,理论界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将转型期划分为增量改革阶段和存量改革阶段,并利用HP滤波法对1978~2010年中国经济37个主要宏观经济运行指标进行剔除趋势处理,进而从波动性、共动性和粘滞性三个特征维度提炼出全样本时期和市场化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研究发现,随着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中国海派经济论坛第9 次研讨会,对新中国50 年的经济绩效与制度演进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见解。
关键词:
新中国 经济绩效 经济理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曙光 赵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兰丽
文章认为,经济市场化的内在最佳顺序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转变及发展。经济市场化的第一步是财政体制改革,它造就企业市场化运行的能力;第二步则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的市场机制。这是国有企业内部环境要解决的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三步是从外部促进企业市场化运行,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只有按这种改革顺序才能以较小的时间成本获得新型市场经济的建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兰丽
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顺序●王兰丽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逐步发挥市场的过程。回顾1979年以来的改革历程,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却未能在长达17年的探索中建立一个健康的良好运作的微观基础,尤其是企业体系。这就使我们不由得思索:经济市场化包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春芳
中国的经济制度转型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许多学者在做制度转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时,将市场化程度这一指标量化得不够科学合理。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是沿着两条主线进行的:一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建立市场机制;二是非公经济的发展以及产权制度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将市场化这一制度转型过程抽象为投资领域的市场化、流通领域的市场化、非公经济投资占总投资比重的增加、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增加、非公经济生产值占全社会生产总值比重的增加五个指标。经计算,2003年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为81.4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