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7)
- 2023(9858)
- 2022(7768)
- 2021(7044)
- 2020(5557)
- 2019(12574)
- 2018(12373)
- 2017(23419)
- 2016(12310)
- 2015(14258)
- 2014(14321)
- 2013(14337)
- 2012(13357)
- 2011(12508)
- 2010(12453)
- 2009(11777)
- 2008(11410)
- 2007(10315)
- 2006(9567)
- 2005(9129)
- 学科
- 济(83937)
- 经济(83880)
- 管理(32548)
- 业(28696)
- 方法(27860)
- 数学(25375)
- 数学方法(25275)
- 中国(22789)
- 企(21026)
- 企业(21026)
- 地方(18667)
- 农(16837)
- 业经(14994)
- 贸(13764)
- 贸易(13752)
- 易(13363)
- 学(12922)
- 地方经济(12794)
- 制(12151)
- 融(11913)
- 金融(11913)
- 财(11889)
- 发(11032)
- 农业(10921)
- 银(10853)
- 银行(10847)
- 环境(10704)
- 行(10592)
- 体(9682)
- 产业(9671)
- 机构
- 大学(195510)
- 学院(192418)
- 济(103577)
- 经济(102073)
- 研究(76437)
- 管理(69757)
- 中国(60963)
- 理学(59017)
- 理学院(58348)
- 管理学(57516)
- 管理学院(57143)
- 财(43881)
- 京(41788)
- 科学(39960)
- 所(38071)
- 经济学(35793)
- 财经(35348)
- 研究所(34155)
- 中心(32886)
- 经(32370)
- 经济学院(32040)
- 北京(27532)
- 江(27252)
- 院(27101)
- 农(26835)
- 财经大学(26310)
- 范(23947)
- 师范(23773)
- 科学院(23332)
- 业大(22163)
- 基金
- 项目(119884)
- 科学(96384)
- 基金(91672)
- 研究(89113)
- 家(79582)
- 国家(79048)
- 科学基金(67495)
- 社会(62684)
- 社会科(59691)
- 社会科学(59677)
- 基金项目(46482)
- 省(41523)
- 自然(39522)
- 教育(38993)
- 自然科(38660)
- 自然科学(38651)
- 资助(38343)
- 自然科学基金(38014)
- 划(35789)
- 编号(32530)
- 国家社会(28571)
- 部(28556)
- 发(27931)
- 重点(27306)
- 中国(26975)
- 成果(26891)
- 教育部(25130)
- 发展(23837)
- 创(23767)
- 人文(23745)
共检索到308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春芳 龙海红
本文从制度转型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市场化,构建了反映政府职能转变、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国内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发育以及经济的国际化四大指标体系,对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作了新的估算,得出2003年我国市场化程度为53%。
关键词:
市场化 市场化程度 制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海兵
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最新估计与预测顾海兵两年前,笔者综合各方面材料,认为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尚不足35%(《改革》1995年第1期)。现在两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是否有所提高,提高几何呢?中国经济市场化何时可以达到65%以上呢?在此笔者作进一步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春芳
中国的经济制度转型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许多学者在做制度转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时,将市场化程度这一指标量化得不够科学合理。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是沿着两条主线进行的:一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建立市场机制;二是非公经济的发展以及产权制度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将市场化这一制度转型过程抽象为投资领域的市场化、流通领域的市场化、非公经济投资占总投资比重的增加、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增加、非公经济生产值占全社会生产总值比重的增加五个指标。经计算,2003年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为81.45%。
[期刊] 改革
[作者]
顾海兵
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判断顾海兵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因而,我国经济的市场化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那末,目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究竟如何呢?我国经济市场化的难度又怎样呢?这些都是重大战略性问题,作为经济科学者应该深入研究,客观认...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如果说在5年前讨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还属于远景目标纲要的话,则在千年之钟敲响的今天讨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已属于近景分析了;如果说5年前很多人还对2010年没有什么关注的话,则在2000年的今天已经是很多人都对2010年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未来10年的中国有很多焦点、热点需要我们分析,但最重要的应该是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进程究竟如何。因为,70年代末期以来20年的改革,前10年实质上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的,只有后10年才是市场化体制的真正开始,才是我国生产力真正得到解放的开始,才是真正的第二次革命开始,这里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作一展望。以期对提高中国市场化程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林浩
本文在Lucas基准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劳动时间和就业的波动,笔者发现可以把经济周期的福利损失分为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和劳动时间波动的福利损失,并且可以把经济周期的福利损失看作消费和劳动时间错配的结果。基于宏观时间序列数据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如果考虑到总劳动时间波动以就业波动的形式存在,估算值最大将达到4.476%,远大于基准模型0.135%的结果。此外,本文还对消除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益与提升经济增长率的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当就业率对经济波动比较敏感且风险规避系数为5时,消除经济波动的收益远大于提升长期增长率1个百分点的收益。本文的贡献在于使得经济周期成本的估算脱离风险规避系数的束缚,并且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资源错配才是经济周期成本计算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关于增长还是稳定的权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万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年均在9%左右的高速水平,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实力提高较快,引起西方的关注。最近中国政府又将计划增长速度调高到8~9%,更引起外界震惊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于今年5月份根据其统计专家按购买力平价法(简称PPP法)的重新估算,公开发表了199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1300美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华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国际资本流动的估算(1894-1938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生王利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尚无能力进行对外投资,所以当时的国际资本流动实际上只是外国资本在中国国境的流入与流出,而不是外国与中国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间发生的国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建炜 纪洋 陈斌开
本文完成了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名义工资粘性程度的首次估算,发现中国的名义工资粘性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这具有重要的宏观政策含义:一方面表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经济波动的特性,另一方面说明中央银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更多地带来物价水平上涨,而不是产出增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区分了劳动者的收入、工龄、户口、企业类型、行业等特征,对不同人群的工资粘性进行了细致测算。进一步,本文创新地区分并估算了名义工资的向上粘性与向下粘性,发现自2002年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向下粘性不断增大,而向上粘性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名义工资粘性 凯恩斯主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新铭 杨春学
本文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以资本的所有制结构为基础,再考虑到资本的产出弹性和就业弹性,对GDP和就业这两个重要的宏观变量,按"公有"与"非公有"的分类,进行了细致的分解。结果表明,2004和2008年"公有"与"非公有"经济的资产、就业和GDP结构分别为:65∶35,52∶48;49.7∶50.3,24.2∶75.8;37∶63,30∶70。虽然这种估算方法依赖于某些假设,但仍然具有其合理性。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定量估算 分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毛培
当前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解读主要是从全国层面来进行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关键是对潜在增长率进行合理估算和预测。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不仅从全国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而且还从区域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本文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以ARMA模型为辅助,对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速进行估算。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对于以往将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为6%左右,这与中央所做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相吻合;(2)根据生产函数法,从供给侧来看,新常态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主要源于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毛培
当前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解读主要是从全国层面来进行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关键是对潜在增长率进行合理估算和预测。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不仅从全国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而且还从区域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本文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以ARMA模型为辅助,对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速进行估算。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对于以往将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为6%左右,这与中央所做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相吻合;(2)根据生产函数法,从供给侧来看,新常态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主要源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收益率下降带来的资本投入减少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下降;(3)虽然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总体上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下降趋势,但区域层面则呈现出增长率分化的趋势。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各地区同步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基于长期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震荡的状况,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权
智力流失是国际移民对母国经济影响研究中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同样也面临着智力流失问题。移民将使母国的财政性教育投入遭受损失,这是移民对母国的直接经济影响。移民还将引致产出下降,使得移民潜在的产出和税收贡献未能实现,这是移民引致的间接经济影响。对中国的经验估计表明,中国智力流失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应采取适当的政策以充分发挥海外移民对母国的正向效应。
关键词:
移民 智力流失 经济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兰丽
文章认为,经济市场化的内在最佳顺序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转变及发展。经济市场化的第一步是财政体制改革,它造就企业市场化运行的能力;第二步则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的市场机制。这是国有企业内部环境要解决的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三步是从外部促进企业市场化运行,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只有按这种改革顺序才能以较小的时间成本获得新型市场经济的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