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1)
- 2023(9401)
- 2022(7935)
- 2021(7499)
- 2020(6311)
- 2019(14276)
- 2018(13962)
- 2017(26369)
- 2016(14163)
- 2015(16320)
- 2014(16070)
- 2013(15899)
- 2012(15597)
- 2011(14279)
- 2010(14477)
- 2009(13786)
- 2008(13845)
- 2007(12481)
- 2006(11445)
- 2005(10628)
- 学科
- 济(82983)
- 经济(82905)
- 管理(44684)
- 业(36378)
- 企(30102)
- 企业(30102)
- 方法(29526)
- 数学(26019)
- 数学方法(25793)
- 中国(21456)
- 财(19832)
- 地方(18440)
- 农(15584)
- 学(14540)
- 制(14418)
- 业经(14183)
- 贸(13761)
- 贸易(13750)
- 易(13390)
- 地方经济(12851)
- 银(11648)
- 银行(11641)
- 融(11568)
- 金融(11568)
- 行(11213)
- 体(10912)
- 环境(10884)
- 务(10460)
- 财务(10439)
- 财务管理(10406)
- 机构
- 大学(219329)
- 学院(214652)
- 济(106816)
- 经济(105070)
- 研究(80546)
- 管理(79402)
- 理学(67681)
- 理学院(66917)
- 管理学(65984)
- 管理学院(65582)
- 中国(64119)
- 财(50327)
- 京(46904)
- 科学(43839)
- 所(40407)
- 财经(39338)
- 研究所(36042)
- 经(35926)
- 经济学(35768)
- 中心(35533)
- 经济学院(31897)
- 江(30864)
- 北京(30429)
- 农(30165)
- 财经大学(29251)
- 院(28180)
- 范(26949)
- 师范(26717)
- 业大(26045)
- 州(24349)
- 基金
- 项目(133357)
- 科学(106914)
- 基金(101986)
- 研究(97810)
- 家(88521)
- 国家(87876)
- 科学基金(75311)
- 社会(67865)
- 社会科(64464)
- 社会科学(64449)
- 基金项目(52351)
- 省(46569)
- 自然(45740)
- 自然科(44760)
- 自然科学(44750)
- 教育(44043)
- 自然科学基金(44010)
- 资助(43213)
- 划(39984)
- 编号(36189)
- 部(32175)
- 成果(31372)
- 国家社会(30180)
- 重点(29998)
- 发(28791)
- 教育部(28394)
- 中国(28177)
- 人文(26854)
- 创(26256)
- 大学(26057)
- 期刊
- 济(124674)
- 经济(124674)
- 研究(73377)
- 中国(43752)
- 财(40261)
- 管理(32215)
- 学报(30746)
- 科学(30230)
- 农(27545)
- 大学(24501)
- 学学(23240)
- 融(22463)
- 金融(22463)
- 财经(21925)
- 经济研究(21870)
- 经(19111)
- 农业(18692)
- 教育(17624)
- 技术(17126)
- 问题(16331)
- 贸(15368)
- 业经(14772)
- 世界(14382)
- 国际(13742)
- 技术经济(12445)
- 统计(11661)
- 业(10509)
- 经济问题(9973)
- 策(9864)
- 经济管理(9572)
共检索到341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钟晓敏 叶宁 金戈
经济的波动性要求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当中央政府实行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时,地方政府会积极配合;但当中央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时,地方政府就不愿配合,甚至消极对待,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并从规范的角度探讨在市场化改革中,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职能定位。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地方政府 博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扶扬 陈斌开 刘守英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外需萎缩和工业增加值减速的背景下,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而基建投资加速、房地产价格高企、地方政府债务攀升等现象相伴而生。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土地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机制,强调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和地方政府行为的关键性作用。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转变是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渠道,外部冲击导致以"招商引资"为基础的"土地财政"模式难以持续,地方政府逐步转向以"基建投资"为依托的"土地金融"模式,其代价是房价高企和地方政府债务快速攀升。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放松地方政府举债约束和刺激房地产市场等宏观调控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放大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解释了金融危机后基建投资加速、房地产价格高企、地方政府债务攀升和经济增长率温和下滑等一系列宏观重大现象,为理解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重大战略举措,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和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是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尹祖宁
地方政府投资扩张冲动及其行为偏差是导致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耗损的主因。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改善投资宏观调控,应从改善外部环境和调整内在机制着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宏艳
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的好坏对地方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我国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存在着一系列有待于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经济宏观调控作了理性的思考,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经济宏观调控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及现状,并且提出了提高地方政府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经济 宏观调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娄文龙 胡象明
近年中央政府对住房市场进行了数轮宏观调控,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基于住房市场中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着委托-代理的博弈关系,该文首先构建了宏观调控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住房市场中博弈模型,并以新公共管理为分析框架探讨地方政府选择的博弈策略,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地方政府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能,同时中央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关键词:
住房市场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博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立人
当前经济形势,面临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以及若干困难。对应之道,不能全靠市场机制的校正,而有赖于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这有其普遍性。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处于转型期,又有自己的特色和选择,其中各级地方政府的博弈是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地方政府 博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峰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的博弈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值得决策部门关注。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以及地方政府之间博弈的攀比效应可以解释博弈的内在形成机理。博弈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当前博弈失序之矫正的关键在于加快制度创新,强化监管力度;加强预期研究,打造诚信政府。
关键词: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宏观调控博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林伟 马迪 吴娅玲
把金融效率分为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采用2001—2015年中国八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验证了政府干预对上述相关性的影响。全国整体层面的检验结果显示:资金聚集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金分配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加入政府干预变量后的检验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影响了区域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释放,且这种影响同样存在区域差距。这表明,具有不同发展初始条件的区域对金融政策的实施和调控具有异质需求,地方政府应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经济增长转型及政府职能转变,选择合适的金融领域实施相应政策,有效提高区域金融效率,支持经济长期良性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林伟 马迪 吴娅玲
把金融效率分为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采用2001—2015年中国八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验证了政府干预对上述相关性的影响。全国整体层面的检验结果显示:资金聚集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金分配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加入政府干预变量后的检验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影响了区域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释放,且这种影响同样存在区域差距。这表明,具有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金戈
随着中央政府加大财政分权的力度,一方面促进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很多弊端,其中之一就表现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执行宏观经济政策上的步调不一致。本文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就在于中央对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的地方官员之间的政治锦标赛。为此,我们构造了一个官员晋升博弈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对上述宏观政策步调不一致现象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到目前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初步发挥基础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也逐渐形成与完善,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中华
确保经济增长8%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我国实现近期和中期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要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宏观调控的操作要科学、灵活和适度,把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措施结合起来,切实保证实现经济发展的调控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建新
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经济中呈现出的深层次结构矛盾所引起的一些现象,在其他国家极少或未曾出现,既往的经济理论已难以解释。面对这种情况,不做任何创新沿用现有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文章对宏观调控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中国宏观调控效果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理论上对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的假设条件进行修正,通过短期供给不足和长期要素匮乏论指出需求管理通常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并提出一些避免经济陷入滞胀的办法。
关键词:
宏观调控 供给不足论 要素匮乏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范剑平
2011年,世界经济呈现新兴经济体复苏较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但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分化走势,国内经济出现经济增速同比下降但物价涨幅同比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抓住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范剑平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减速态势,但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见效,经济呈缓中趋稳态势,积极因素增多,全年可以实现预期增长目标。预计全年GDP同比增长7.7%,CPI同比上涨2.7%。展望201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宽松,世界经济将继续温和复苏,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将进一步显效,落实"十八大"精神将为经济发展和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8%左右,CPI上涨3%左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