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7)
- 2023(13921)
- 2022(11505)
- 2021(10903)
- 2020(8833)
- 2019(20304)
- 2018(19580)
- 2017(36282)
- 2016(18677)
- 2015(21203)
- 2014(20796)
- 2013(20440)
- 2012(18882)
- 2011(17104)
- 2010(16533)
- 2009(15183)
- 2008(14324)
- 2007(11643)
- 2006(10224)
- 2005(9116)
- 学科
- 济(99173)
- 经济(99085)
- 管理(50761)
- 业(45656)
- 方法(40158)
- 企(36648)
- 企业(36648)
- 数学(36152)
- 数学方法(35768)
- 中国(26154)
- 农(21057)
- 地方(20374)
- 财(18800)
- 学(18690)
- 业经(18343)
- 贸(17122)
- 贸易(17111)
- 易(16655)
- 农业(14085)
- 制(13846)
- 和(13653)
- 环境(13568)
- 地方经济(13484)
- 融(13009)
- 金融(13007)
- 银(12233)
- 银行(12221)
- 行(11832)
- 理论(11766)
- 发(11148)
- 机构
- 大学(270840)
- 学院(266430)
- 济(127857)
- 经济(125942)
- 管理(104829)
- 研究(95063)
- 理学(91144)
- 理学院(90184)
- 管理学(88834)
- 管理学院(88307)
- 中国(72637)
- 京(55373)
- 财(54220)
- 科学(52375)
- 所(44937)
- 财经(44250)
- 中心(43397)
- 经济学(41693)
- 研究所(40981)
- 经(40733)
- 经济学院(37409)
- 农(35885)
- 江(35702)
- 范(35041)
- 北京(34791)
- 师范(34753)
- 院(34212)
- 业大(33896)
- 财经大学(33249)
- 师范大学(28758)
- 基金
- 项目(184242)
- 科学(148550)
- 基金(139515)
- 研究(137181)
- 家(120672)
- 国家(119754)
- 科学基金(104324)
- 社会(93247)
- 社会科(88644)
- 社会科学(88628)
- 基金项目(72811)
- 省(66931)
- 自然(64261)
- 自然科(62822)
- 自然科学(62807)
- 教育(62637)
- 自然科学基金(61710)
- 划(57407)
- 资助(55930)
- 编号(52900)
- 部(43020)
- 成果(42235)
- 重点(41581)
- 国家社会(41171)
- 发(40412)
- 创(38665)
- 教育部(38112)
- 人文(36730)
- 创新(36292)
- 中国(35780)
- 期刊
- 济(135973)
- 经济(135973)
- 研究(82543)
- 中国(47719)
- 财(40719)
- 管理(39506)
- 学报(36963)
- 科学(36415)
- 农(31560)
- 大学(29492)
- 学学(27232)
- 技术(24105)
- 教育(24062)
- 经济研究(24032)
- 融(22782)
- 金融(22782)
- 财经(22699)
- 农业(22259)
- 经(19782)
- 业经(18721)
- 问题(17765)
- 贸(16485)
- 世界(15605)
- 国际(14965)
- 技术经济(14368)
- 统计(13989)
- 图书(13962)
- 业(12470)
- 策(12292)
- 理论(12243)
共检索到396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光 毕悦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从制度构建到高速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型,中国经济学研究也从吸收、模仿到"请进来""走出去",再到批判性采纳和创新,其深度、广度及丰富程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本文基于1949—2018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经济学类高频被引文献,详细梳理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和主要成果,认为中国经济学的历史演进具有连续性、实践性和层次性等发展规律。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经济学还须在本土化议题设定、评价体系科学化和厚植历史传统等方向多下功夫,以期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再上新高度。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学 历史 高频被引文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树森 李钢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经济学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经济学不仅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而且形成了一系列权威性和引领性的经济学期刊和经济学研究阵地。本文从发表量和被引量的视角,对390篇高频被引文献的来源机构、来源期刊、第一作者、文献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1979~2017年经济学文献发表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9%;形成了一系列权威性的学术期刊,如《经济研究》《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于光远、蔡昉、林毅夫、杨瑞龙等一大批经济学学者在中国经济学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成为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前沿阵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晋川 叶建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学始终围绕国家现代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改革与完善等重大议题进行研究,经历了传统苏联政治经济学范式的确立及向现代经济学范式转换的过程。经济学在研究内容、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已经初步建立了与国际经济学术接轨的经济学学科体系。当前,中国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借鉴吸收现代经济学的有益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在全球经济理论体系中丰富和增强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朝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研究范式 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宗胜 戚聿东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中国经济学70年回顾与展望"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陈宗胜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葛守昆
该文提出必须突出对人的"经济人"属性的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对中国经济学进行深入和具体的研究,推动中国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人” 中国经济学 理论基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昱 李细枚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提高国企效能、改善内部治理状况有着深远意义,但是一些企业在混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异化现象。文章利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并结合现实案例,从民资引入、内部治理和内部控制权分配三个方面对混改的应有逻辑和异化现象进行了阐述,提出形成民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内外部职业经理人市场、构建内外联动的监事机制等优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人骏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30年的初步探索和改革开放40年的创新发展两个阶段,通过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自我探索,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价值和当代价值。70年的演进过程中总结了诸多宝贵的经验,进一步增强了中国话语的解释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当代实践就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解读当代中国发展逻辑,进而构建蕴含中国话语、彰显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卫兴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 ,本刊特邀请在京的部分经济学家 ,围绕“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学发展”这一主题 ,撰写了一组文章 ,以作纪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丽杰 王劲松 宗刚
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考察主流经济学说中对于资源与资源稀缺概念认识的演变,能够看出主流经济学对于资源与资源稀缺的理解已经远远偏离现实的经济实践,因此,重新认识并界定资源与资源稀缺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完善经济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资源稀缺 逻辑起点 经济规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勇 陈诗一 朱欢
新结构经济学强调禀赋驱动的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本文利用区域-行业-年份与微观企业数据,对这一理论机制与产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事实的整理与潜在逻辑机制的探讨。将工业细分行业按照资本密集度和污染排放强度交叉分为四大类,并从静态和动态视角考察四大类产业间和产业内的相关特征。研究发现:四大类产业在绿色转型上存在较大差异性;相对资本密集度是影响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整体上以资本密集型且污染密集型产业占主导,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四大产业分布存在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最后,基于本文所梳理的定量事实,对未来如何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进一步研究产业绿色转型的问题提出若干研究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伏瞻 高尚全 张卓元 马建堂 蔡昉 林毅夫 黄群慧 田国强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为了系统地总结和提炼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理论,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本刊特邀多位著名经济学家撰写了这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厉以宁 辜胜阻 高培勇 刘世锦 刘伟 洪银兴 樊纲 洪永淼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为了系统地总结和提炼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本刊特邀部分著名经济学家撰写了这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亚光 毕悦
文章以1978-2017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400篇高频被引文献为样本,重点挖掘其中的“睡美人”“昙花一现”两类特殊的引文现象,以此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历程与未来趋向。结果表明:(1)国内经济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多层化结构,“睡美人”和“昙花一现”两者分别对应着多层化结构中的边缘和主流研究,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经济学主流研究范式深刻而迅速的转型。(2)从转型特征来看,国内经济学的研究重心与现实经济改革的焦点始终高度契合,但对时空跨度选取趋于明晰化,研究方法趋于定量化和数学化。上述新特征均在“睡美人”文献中率先出现,表明国内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历程不是对国际学界的盲目照搬和追随,而是具有显著的自觉性与连续性。(3)从转型动因来看,由研究主体和阵地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在这一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研究主体方面,高频被引文献的作者趋向于年轻化、规模化和背景交叉化;在研究阵地方面,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的极化现象均有所减弱。上述趋向显著推动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新旧更迭,为原创性理论和成果的出现铺就了道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在理论的推理逻辑上,经济学历来就存在着历史归纳主义和抽象演绎主义两种传统,两种传统一直在相互争论、相互排斥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吸收中发展。一般地说,那些自然科学出身的经济学家强调抽象的演绎主义分析路径,而那些社会科学出身且具有渊博历史知识的学者则更为注重历史的归纳分析方法。然而,自社会科学各分支分裂之始经济学就日益偏重于抽象演绎的方法,并最终使得经济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相脱节,从而引起了一些非主流经济学的批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进入新的世纪,中国经济学的中心主题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其突出标志是"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把改革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关系调整为"以发展为主题",标志着中国经济学从"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性转折。作为"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即需求拉动型经济发展和供给推动型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回归到刘易斯等运用的结构主义分析逻辑,在继承的基础上依据新的环境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理论创新。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三元经济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